试论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

2022-05-30 10:48单小红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教育渗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活教育理念有助于强化学前教育质量,在许多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应用,其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中,笔者以实际教育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园课程;渗透

基金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德育课程重建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GH2020105)。

作者简介:单小红(1983—),女,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幼儿园。

生活教育理念对当今的学前教育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想要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对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并把它和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整合,对其中蕴含的教育规律展开分析,从而有效地把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课程教学中。

一、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一)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幼儿在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多种类型的情感体验,这不仅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带来有效帮助,还能提升幼儿对生活环境的热爱之情。

(二)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着重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整合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多基础知识,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设计生活类课程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逐渐学会倾听,并学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正确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幼儿的词汇量能得到极大丰富,进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类课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幼儿学会自主思考与探究,以提升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生活化课程内容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其对社会关系进行判断,让幼儿能在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提高认知水平。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共同发展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情感素养和身体机能都应获得有序发展,所以教师需要以生活教育理念为依托,更新课程内容,积极鼓励幼儿锻炼身体,使幼儿在参与生活化课程时强化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同时,生活化课程能够舒缓幼儿紧张的心情,帮助幼儿消除内心的烦恼,感受生活化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的路径

(一)以幼儿生活为依托,采用合适的课程素材

幼儿成长可以划分成很多阶段,为了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必须确定合适的课程主题,让各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发。在确定课程主题时,教师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研发课程,进一步优化幼儿园阶段的课程体系,使幼儿能够在参与生活化课程时获得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为年龄较小的幼儿设置赏析课。由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缺乏足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控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PPT来展示对废旧衣物进行再加工后变成新的衣服,或者利用废弃的木块、石头来进行房屋搭建等画面,让幼儿在观看完PPT之后积极地发言,并鼓励他们阐述对废旧物品进行重复利用的价值。同时,教师可以为年龄较大的幼儿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如把“变废为宝”设置成课程主题,在展示PPT后,给幼儿布置废弃资源再利用的任务,鼓励幼儿结合课上提供的塑料瓶展开想象,利用塑料瓶等材料制作工艺品。教师可以把幼儿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幼儿集思广益,在制作完成后向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些幼儿可能会将塑料瓶制作成简易花篮,有些幼儿可能会将塑料瓶制作成垃圾桶,等等。作品展示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1]。

(二)融入游戏元素,强化生活化课程的游戏体验

游戏能够使幼儿感到快乐,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与游戏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要鼓励幼儿踊跃参与生活化课程,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让他们做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人。教师可以组织种类繁多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有机融合游戏与课程,让幼儿的价值观、技能、认知以及情绪在生活化课程中获得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不可回收、可回收两种类型的垃圾桶,让幼儿在扔垃圾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制作环保垃圾桶,以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提升其动手能力,并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将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有些幼儿在吃饭时存在挑食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课程,提醒幼儿挑食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学习儿歌、开展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教师就必须先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按照课程本身的教育目标来设置并实施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全面发展获得保障。

(三)拓宽课程视野,让课程回归生活化教育的实景

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若课程脱离了幼儿的学习经验或生活实际,是无法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因此,教师在设置课程时,需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实景以及素材,并尽量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还原成与生活贴近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使幼儿认知世界的目标。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拓展,并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找到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生活、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节日、幼儿兴趣、社会热点和教学需要等都可以是生活化課程的素材来源,教师需要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使幼儿每一天的生活都能成为有价值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邮局、市政府、图书馆、商场以及警察局等场所,让幼儿在实景中学习怎样邮寄、怎样正确地借还书、怎样购买东西、怎样报警等生活中必需的技能。生活实际是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让幼儿在实景中学习也是把生活、教育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2]。

(四)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条件

教师应当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可供他们进行积极尝试以及实践的区域。在选择实践活动中要用到的材料时,教师不能只考虑材料的价格,而要多从生活中取材,注重材料与课程的契合性。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选择实践活动的材料时应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利用好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材料,让幼儿能够通过有限的资源来达成实践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材料的新颖、昂贵。以“透镜”这一科学活动的教学为例,在条件不同的幼儿园,教师所采取的办法也是有差异的。在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借助专用的凸透镜、凹透镜教具,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与实践,了解这两种透镜的差异以及特性;在教学条件有限的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元素,把“透镜”这一科学活动内容转化成“寻找生活中奇怪的镜子”,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透镜,如远视眼镜、近视眼镜、酒瓶底以及放大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一寻找过程能够使幼儿了解透镜的特性,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同样的课程主题,虽然不同的幼儿园教学条件有差异,但教师通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幼儿了解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兴趣。在幼儿园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实践氛围,鼓励幼儿不断尝试,让幼儿能够踊跃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当有足够的包容心,允许幼儿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正确看待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常会看到下列现象:有些幼儿想要给小蝌蚪、小鱼补充营养,就会向鱼缸中倒豆浆;有些幼儿担心小花和小草会冷,就会为它们盖上被子或给它们浇热水。这些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探索的表现。在幼儿出现类似的失误时,教师不要苛责幼儿,可以说“没关系”“你肯定能成功”等话语,并露出鼓励的眼神和赞许的微笑,这样才能激励幼儿展开探索和尝试[3]。

三、强化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的有力措施

(一)生活蕴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课程

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其实处处隐含着教育契机。如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某两个孩子发生了争吵、某个孩子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产生了疑问、一群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等,虽然这些事情再平常不过,但是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够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教育契机,并将其设计成有效的生活教育活动,构建生活教育课程。例如,某位幼儿教师以“安全小卫士”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教育活动,这也是由于这位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受到了启发。某次做操的时间到了,幼儿们排着队向楼下走去,但是小强突然一个踉跄向前扑去,幸好这位教师眼疾手快,立刻拉住了他,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小强哭着对这位教师说,是后面的丽丽推了他。这位教师向丽丽核查情况,丽丽承认了并说是因为小强走得太慢了,所以才推了他。这位教师敏锐地发现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因为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可能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所以这位教师就开展了以“安全小卫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活动中,教师搭建了好玩的多米诺骨牌,并让幼儿亲眼见证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幼儿认识到,当所有的小朋友排成一队时,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摔倒,将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严重的事故,在排队过程中推小朋友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一定不能去做。

(二)教育有生活,教育活动要紧密结合生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

教育活动内容源于生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教育即生活”,这样才能让教育与幼儿生活更贴近,从而实现课程的生活化。

1.教育要有生活的气息

教师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都要与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高度贴合,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让活动富有生活气息,让幼儿能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活动道具,例如在为幼儿讲解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玩具柜、书包柜、午睡床等帮助幼儿明确数字的意义,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让幼儿对数字建立起直观、形象的认识。具有生活气息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激发幼儿观察生活的欲望。

2.教育要有生活的方式

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索,人们才能真正发现生活的價值和意义,正如陶行知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来形容母鸡散步时的各种动作,如“走过院子”“绕过池塘”“经过磨坊”“越过茅草堆”“钻过蜜蜂房”等,这些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常见,但是幼儿为什么无法顺利表达呢?这与幼儿的词汇储备量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因为幼儿没能建立起直观的认知,所以理解起内容来会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告诉幼儿:“先经过小一班,然后再经过小二班,最后绕着花坛走一圈,到达篮球场。”以帮助幼儿建立“绕一圈”“经过”等动作的概念。通过在生活中“做一做”“动一动”,幼儿便能切实领会各种动作的含义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教育涉及的各个环节均存在紧密的关联,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发挥出幼儿的能动性,进而提升其学习的效率、质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陶蕾.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教学的开展[J].新课程,2020(39):166.

谢浩.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新思考[J].新智慧,2019(10):50.

徐晓梅.让“生活”渗透“教育”:谈生活教育思想下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教学实践[J].科普童话,2019(45):20.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生活教育渗透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