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生态教育建设

2022-05-30 16:47徐小涛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儿生态建设

摘 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学者认为,在自然中养育幼儿,使其在自然中成长是一种良好的幼儿教育方式。自然界是很好的成长环境,儿童学会和自然相处,对其成长大有裨益。对此,幼儿生态教育是极有价值的课题。文章通过阐释幼儿生态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提出在幼儿教育中建设生态教育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对幼儿生态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阶段;生态;建设

作者简介:徐小涛(1972—),男,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幼儿园。

幼儿生态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他们能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幼儿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需要开发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的课程,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懂得自然和人类相互依存。本文旨在为实施幼儿生态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一、幼儿生态教育的内涵

幼儿生态教育将幼儿教育和生态教育结合,把生态环境知识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融合,通过课程活动设计让幼儿在自然里探索,获得经验。自然环境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观察自然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他们近距离接触自然,了解、探究自然界,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幼儿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幼儿的美好品质,使其爱护大自然,拥有爱的感受[1]。

二、在幼儿教育中实施幼儿生态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起点。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课程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生态教育正好滿足了幼儿发现、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对自然产生好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加以引导,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自然界的奥妙和奇趣,增加幼儿探索自然的乐趣。幼儿时期形成的兴趣会影响人的一生,好奇心可以让幼儿在更多领域产生兴趣[2]。

(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

通过开发幼儿生态教育,幼儿可以在其中加强语言学习和对科学世界的了解。比如,在自然探索中设置一些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如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种类花朵的花瓣,幼儿在这个过程学会数数;让幼儿描述其眼中的花草树木的颜色、形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生态教育使幼儿发自内心地表达他们与自然交流的感受。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有着独特的审美体系,他们会把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元素融合在自己的设计中。

(三)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利用生态教育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敬畏,让幼儿感恩阳光,因为阳光让万物生长;感恩水,因为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感恩粮食,我们有充足的粮食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和农民的辛苦付出,所以我们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幼儿学会感恩才能深刻认识节约的内涵,这就使生态教育有了意义。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生态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比如不浪费食物、不踩踏花草、洗手时节约用水等。这些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行为习惯是其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若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就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拥抱大自然,就会让他们心底有爱,这样他们看到的世界也是充满爱的世界。

三、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生态教育的必要性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料,会砍伐树木、猎杀动物、开垦荒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掠夺更加肆无忌惮,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现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类共建生态美好家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面对生态被破坏、资源被浪费的严峻形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让孩子们能够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尽情呼吸,而不是让雾霾、沙漠化等环境污染问题阻断他们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想从根本上发展人类的环保观念,就要重视幼儿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向其传递正确的生态理念,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因此,我国当代教育要加强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使每个幼儿都能真正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环保小卫士,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无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个人角度,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生态教育势在必行。

四、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生态教育的具体方法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关系到社会中每个成员,同时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要承担生态教育的历史重任,积极发挥生态教育功能。生态教育主要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引导生态文明活动三个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生态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展生态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的需求(爱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空气、阳光、水、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让幼儿多做户外运动,和自然界接触,呼吸新鲜空气。在尊重需求层面,幼儿希望获得独立和他人的认可,而通过保护环境、照顾动植物,幼儿可以获得独立的感受,并且能在照顾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自我实现。我们要引领幼儿树立自信和独立的品质,使其实现一个个目标,幼儿会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感受[3]。

(二)组织幼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组织幼儿挖红薯,引导幼儿感受粮食、土地、劳作之间的关系;在春天组织郊游活动,让幼儿看植物发芽、万物复苏,幼儿体会到自然的美,会充满对大自然的向往;组织幼儿游山玩水,堆沙子做沙雕,捡树叶做拼图,捡石头自制工艺品……在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幼儿会爱上自然,因为有爱,所以更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家园共育,联手建设幼儿生态教育

幼儿园、教师、家长要共同做好生态教育工作。家长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可以为孩子科普食物的来之不易,讲讲农民伯伯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教授幼儿气候环境、土壤环境、植物生长周期、光合作用等内容,使其在课堂上获得更加正确、科学的生态知识。构建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有效关系,能更有效地落实生态教育,参与幼儿教育的各方观念一致,也会影响幼儿的整体思想行为的统一[4]。

(四)建设“幼儿园+自然”形式,强化幼儿生态教育

幼儿在农场里可以亲身体会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发现很多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和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幼儿教育应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幼儿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在教学中加入游戏,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能力等一系列能力。不少欧洲国家正在实践“森林教育”,英国就发展了森林学校教育模式。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森林中度过,教师利用森林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教授幼儿基本的林地生存技能,寓教于樂。这一教学模式在电子产品不断入侵幼儿世界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特别。我国幼儿园也可以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发展幼儿教育,比如,濒临长江处有很多芦苇荡,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充满着诗意,是感受自然美的绝佳去处。芦苇又称蒹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在芦苇地里学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学生一起体会《诗经》和自然风景相衬的美好。

(五)以培养生态道德意识作为幼儿生态教育的目标

在现代教育中,德育至关重要。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开展德育时,也要进一步凸显德育的自然性,强调德育在引导幼儿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但如果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会极大地影响德育的效果,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推动生态德育建设的生活化、主体化和实践化转型,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最终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幼儿教师要让幼儿明白,生态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幼儿感受自然保护的严峻性,并让幼儿举例:我们身边的哪些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时幼儿就会积极讨论并举手发言,有幼儿说,汽车越来越多,排放尾气,让空气不再清新;有幼儿说,过度砍伐树木让地球失去了美丽的外衣;也有幼儿说,人们随意乱丢垃圾,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糟糕……幼儿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正确,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我们的地球母亲就会生病,就会引发全球变暖、雾霾肆虐、水资源匮乏、沙尘暴侵袭等一系列灾难,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朋友们应该担任起环保卫士的角色,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环保意识,从细节入手,保护环境。例如,外出游玩时要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节约水资源,要对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坚决说不,从小就牢牢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强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建设与生态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只有从幼儿抓起,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才能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素质与生态道德意识的进步起到积极的反哺作用。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从幼儿抓起,通过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生态价值观,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保护自然,约束自身行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结语

生态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生态教育是全球热门话题,如何结合中国本土生态文化,设计贴近中国的生态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幼儿生态教育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的美好品质,使其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徐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1):23-24.

景华丽.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J].长江丛刊,2016(16):26-27.

莉森纳·福拉里.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最佳实践[M].霍力岩,任宏伟,魏洪鑫,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朱莉·M.戴维斯.幼儿与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早期教育[M].孙璐,张霞,王巧玲,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幼儿生态建设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