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17:00刘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刘臣

摘要: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是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将学生学习与神经网络学习进行对比,分析了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提出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过程性融合的具体措施,来赋予教学过程自身哲理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立德育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142-02

1 引言

思想政治建设在我国革命、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如今,它又在我国的快速稳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以及培养阶段。伴随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思政大局的指示精神[1],各高校及学科都在积极开展关于专业课程内课程思政的探索。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说,教书与育人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教育目标和职业责任。结合学校开设课程思政的举措,又对各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外在要求,即在各类专业课程中渗入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王静[2]曾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之重点的观点。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从自身责任和外在要求两方面而言,都不能仅仅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为目的要求自己,还应该将立德育人作为这份职业更加深层次的责任。这种责任是指在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实现对其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3]。对此,教育工作者只能通过在教授课程的方式和阶段融入正确的哲学思想,将思想政治内容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在生动有效的教学体系中学习。

计算机和数字信息的发展导致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为满足这种社会需求,各高校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其中人工智能课程是近几年的热点[4]。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人工智能领域中神经网络的一些经典模型,识别常见的机器学习问题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可行的办法,掌握模型学习的流程和判断模型性能的指标,并最终运用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拥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中存在着契合课程思政实施的多种因素:首先,课程内容新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其次,课程实用程度较高,是众多高校设置的重点科目;另外,该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属于一种交叉学科。因此,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较多并且较为深入的交流,并且由于人工智能课程内的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有众多相似之处,故在该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分析在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具体来说,课程思政在人工智能这门课程中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学生接受知识并反馈,最终形成职业素养和良好品德的过程,都对其有准确定位,并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融入其中。

2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高校教育普遍设有思想政治课程,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它都作为一类基础课程。关于思想政治课程,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讲授,往往缺乏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和真实性的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力逐渐消散。所以加快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迫在眉睫,它对传承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形成的宝贵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在人工智能这门课的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思政课程是能够被嵌入人工智能课程的,专业课程也应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2.1 模型学习与学生学习过程相似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各种模型总是按照输入、学习、输出的流程进行训练和学习的。图1表示的是一个经典的前馈神经,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每一层都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模型生效是通过将信息或是知识输入到其中,中间隐藏层的每一个神经元获取知识并学习规律,最后输出学习到的内容,并反馈学习效果。模型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反向传播维持的,反向传播过程能够及时纠正学习的方向,保证学习到的模型能够最快达到准确率最高的点。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机器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推断得出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与学生学习过程是十分相似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需要先获取外界的知识,这些来自书本和教师教授的知识便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输入层;然后通过学生自身学习,该阶段的作用类似于上述神经网络隐藏层;当学生学习到知识和规律后将其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出来,这就与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输出层相似,该部分描述的学生学习过程可以被代入上述神经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理解,如图1所示。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提是,清楚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教师在课堂中理性地运用这种规律,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2 模型學习与学生学习的目标相似

人工智能课程是将智慧赋予机器,而课程教育是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前者的目的是尝试让机器有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后者则是使得学生拥有赋予机器人智慧的能力。此外,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各类问题的解决中,呈现一种从有监督学习到无监督学习的趋势;显然的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与之相似,学校教育期待学生能够以体制内,教师监督的方式开始,并以自主学习、成长成才的方式结束。所以,教育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重要的是进行思想上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这一点,否则课程教育将失去生机。对此,准确地把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中神经网络学习和学生学习在目标上的相同点,才能保持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协调,并目标明确地在思想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业上的收获。

3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过程性融合

在专业课程中实现思政教育,对于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过程性融合。

3.1 提升自身的学识素养

作为高校教师,自身学识素养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多少,对待学术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同理,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要求教师自身进行知识的迭代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保证学生收到的知识输入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不到新知识或陷入非重点问题等困境,也就是所谓的“学习不足”或者“过学习”等差错。同时,如果教师自身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还会对学生展现出一种良好的品德,使之受到激励,对他们也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另外,课程思政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对此,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传授。那么非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就需要以“行动”代替“理论”。

3.2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展开,教师应该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思想融入课堂。王新生[5]指出,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立足于实际,考虑现实因素,做出的决定会偏离现实。同样,教师在指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现有的知识水平,设定合适可实现的教学目标。虽然课程的教授注重速率,但如果一味地寻求速度,教师将知识以硬塞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会导致教学工作的失败。相反,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在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考查之后,从简单到复杂地将课程知识划分成多个等级。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和对各个知识点的了解,按照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

3.3 制定准确的教学计划

将课程总目标落实需要以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阶段、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曾亮等人[6]提出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人工智能等类似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需求,这类课程不能通过简单的知识性记忆或者阅读来真正掌握,更多的是需要学习者动手去实践。教师应该按照先“理论课”,后“实践课”的流程指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只有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另外,准确的教学计划强调阶段。通过阶段性的检验,教师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通过阶段性的检验来获取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能够根据这种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做出回应。学生也能够在这种互动和阶段性检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激励和鼓舞。

3.4 选择恰当的考察方法

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构成了一种正向传播的过程,正如神经网络模型正向传播过程类似,但是神经网络模型达到最佳性能是以反向传播、调整参数为依据的。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同样需要合适的信息作为依据来衡量,这就是所谓的反馈。过程性考核类似于神经网络梯度下降算法在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反馈的体现,它将最终考核与平时考察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为最终的评价标准,有效地避免了考察的片面性,这也体现了哲学思想中“事物是发展的”这一观点,它要求我们不能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灵活地选择学生的考察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将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顺利开展。

4 结论

由于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特征和性质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课程思政开展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所有科目。这是因为只有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引领,学生和教师所做的研究才是方向正确的,研究成果才能够是对社会、对人生有意义的。另外,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不同于人工智能课程中对于各种模型的训练,对人进行教育是复杂的,是灵活形象的。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还应该将思想上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隐性目标。为了达到这种需求,开展教学的各阶段都应该将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其中,让教学过程自身就具有哲理性。思政课程的开展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上的熏陶;实现成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

[2] 王静.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205-207.

[3] 彭品荣,吴静之.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立德育人新论[J].重庆行政,2020,21(5):92-94.

[4] 张帅,丛春秋.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创新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6):87-91.

[5] 王新生.注重实际 实事求是[J].红旗文稿,2021(19):11-12.

[6] 曾亮,王彦斌,苏琼,等.应用化学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19):141-142.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