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2022-05-30 21:49胡欢欢
求知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摘 要:幼儿的基本活动就是游戏,民间游戏兼具竞技性与趣味性,对幼儿来说颇具吸引力。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在组织民间游戏的时候要善于分析民间游戏的特点,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让民间游戏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课程游戏;日常活动

民间游戏是中国人民在劳动之余创造出的一种娱乐活动,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自发创编的、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通俗易懂,易学易会,灵活性强,至今仍广为流传。

民间游戏多种多样,有音乐方面的,体育方面的,也有语言方面的。幼儿参与民间游戏,不仅能促进自身体能、感知、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对民间文化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感受着阳光,吹着微风,呼吸着新鲜空气,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心肺功能的提高。在传统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游戏适合幼儿在户外进行[1]。

(一)“斗鸡”游戏

“斗鸡”这项游戏不需要很大的场地,也不需要专业的器材与设备,玩法更是简单易学,幼儿只要会单腿站立都可以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一个幼儿用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弯曲至膝盖,用雙手捧住,使大腿与小腿呈锐角,另一个幼儿同样如此,“三角形”的膝盖就是幼儿“战斗”的武器,两人相对,用“三角形”向对方冲击,谁先支撑不住,谁的脚先落地,谁就输。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因为他们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单腿站立,中、大班的幼儿竞争意识也较强。这一游戏在幼儿园的任何区域都可进行。大班幼儿如果学会了数字和记录,可以制作记分牌,用记分牌记录比分,看看10分钟内,谁赢的次数最多。这种有趣的竞技类活动,有效激发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二)“丢手绢”游戏

民间游戏“丢手绢”在室内、室外均可玩耍,既可以将其作为音乐游戏,也可以将其作为户外游戏。在春日暖阳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玩此游戏。幼儿围成一圈,教师和幼儿一边唱《丢手绢》这首歌曲,一边玩游戏。教师可以带头做丢手绢的人,当幼儿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教师就悄悄地将手绢放在某个幼儿身后;当幼儿唱到“快点捉住他”时,幼儿们扭头看向自己的身后,身后有手绢的幼儿拿起手绢开始追教师,两人围着圆圈跑,幼儿追上教师的话就算赢。赢了的幼儿这时候就成了丢手绢的人,继续开展丢手绢游戏活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此外,在丢手绢游戏中,幼儿们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告诉他人手绢在他的身后。两人追逐的时候,其他人也不可以随意阻拦或者制造障碍。大家必须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更改规则,这有助于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形成契约精神。

(三)“跳格子”与“跳皮筋”游戏

“跳格子”游戏是传统的体育游戏,幼儿需要在地上画格子,而后从一个格子跳向另一个格子,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跳远能力。“跳皮筋”则能锻炼幼儿的跳高能力。任意两个幼儿需要将皮筋绕在腿上使其紧绷,让其他幼儿先从矮处跳起。有的地区流行跳皮筋的儿歌《马兰花》,幼儿们边唱儿歌边跳皮筋,感觉更有趣。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适当调高皮筋的高度,这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民间游戏中适合在户外进行的有很多,其既不需要复杂的游戏材料,又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户外游戏等活动中组织开展这些民间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感知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提高幼儿的民族自信心。

二、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朗上口的儿歌既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通过趣味儿歌《网小鱼》,感知民间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趣味性

在民间游戏“网小鱼”中,幼儿需要先学会《网小鱼》这首儿歌:“一网不捞鱼,二网晒干鱼,三网捞条大鲤鱼。”并在熟记儿歌的基础上开展游戏活动[2]。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任意请两位幼儿当“渔网”,其他幼儿当小鱼,跟着儿歌的节奏一个接一个地从“渔网”中穿过去。当幼儿们说到“捞条大鲤鱼”时,“渔网”下沉,网住谁,谁就算输。幼儿在反复唱儿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剪刀石头布”游戏,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剪刀石头布”游戏常常被应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因为幼儿们对任一问题争论不下时,此游戏可以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比如,在区域活动中,两人都想当理发师,可是只有一个道具,这时候,幼儿们运用“剪刀石头布”决定由谁当理发师,这样就避免了幼儿之间矛盾的扩大,很好地解决了矛盾。

“剪刀石头布”游戏考验幼儿的应变能力,幼儿猜测对方出“石头”,自己就要出“布”,用“布”包裹住“石头”才能赢。规则是“石头>剪刀,剪刀>布,布>石头”。如果双方出示了一样的手势,就是平局。念口令时大家的语速要一致,在说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两个人同时出示自己心中想好的手势,决定输赢。在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种多人参与的游戏,也使得幼儿的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三、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民间游戏中蕴含着民间文化,多种形式的民间游戏就是民间文化的缩影,民间游戏使得优秀的民间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一)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培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

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有角色扮演,有游戏情节,大小幼儿都喜欢,特别是“小鸡”们跟在“鸡妈妈”后面,不停地改变行走路线和方向,闪躲“老鹰”,避免被“老鹰”抓走。幼儿在情境化的游戏中既感受到了玩游戏的愉悦,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灵活性[3]。

(二)通过“玩沙包”游戏,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沙包,让幼儿自主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向上抛掷沙包或向远处抛掷沙包,锻炼幼儿肩肘部的力量。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多人一起玩沙包,两人相对站立,第三人站在两人中间,躲避两人抛来的沙包。在探索民间游戏的玩法时,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自由探索,自主游戏。當幼儿出现思维困难时,教师需要适时点拨。

(三)通过“放风筝”,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风筝展现劳动人民的审美,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放风筝是民间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游戏,“葫芦娃”风筝、脸谱风筝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们欣赏漂亮的风筝,近距离地感受风筝的图案美、对称美、颜色美,再带领幼儿们去户外放风筝,在旷野中奔跑,活跃幼儿的身心,这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风筝图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四、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

人具有社会属性,与他人交往是人的本能。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游戏需要多人一起玩,这就在无形之中考验幼儿们的合作协调能力。

(一)“炒蚕豆”游戏

“炒蚕豆”游戏需要两名幼儿相对站立,两名幼儿手拉手,胳膊就像秋千一样晃动,幼儿嘴里念简单的儿歌:“炒蚕豆,炒蚕豆,胳膊炒豌豆,炒豌豆,炒豌豆,胳膊翻跟斗!”当幼儿说到“翻跟斗”时,两名幼儿同时翻转身子,手拉手姿势不变,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翻转姿势,这需要两人协调动作,才能完成完美的“翻跟斗”动作。有时候,幼儿因为其中一人的疏忽不能完成“翻跟斗”的动作,导致“炒蚕豆”失败。这时候,幼儿们要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游戏失败,并重新尝试“翻跟斗”的动作,在尝试中改掉不正确的姿势,直到游戏成功。在此游戏中,游戏中的两人会相互协调,反复调整姿势,相互配合,其合作协调能力得到提升。

(二)“翻花绳”游戏

“翻花绳”是一种娱乐性民间游戏,必须有两人以上才能玩。游戏材料简单,只需要一根结实的绳子即可。“翻花绳”是利用两人的手指勾线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图案有多种,可以像小船,可以像花朵,还可以像大河,不同的翻法会勾勒出不同的图案,千变万化,能够有效吸引幼儿们的目光。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翻花绳”游戏区域,让幼儿们在游戏的氛围中自由组队,自主进行“翻花绳”活动。有的幼儿想学又不会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将“翻花绳”的每一个花样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幼儿自己尝试学习,在相互合作中练习翻、勾、拉、挑等精细动作,这样既能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又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一举两得。

(三)“两人三足”游戏

“两人三足”,顾名思义,此游戏至少需要两人一起玩。玩法很简单,幼儿并排站立,将两人靠近的各一条腿用一条结实的带子系在一起,当成“一足”。听到口令后,这两名幼儿相互协调着脚步向前移动。一开始,两名幼儿常常因为步调不协调导致摔倒,多练习几次后,两人逐渐掌握了走路的节奏,就能体验到“两人三足”的乐趣了。“两人三足”游戏要注意的是带子应系在膝盖以下、脚踝以上,不能超过膝盖。

随着幼儿掌握“两人三足”的诀窍,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增设障碍物,或者举行“两人三足”游戏比赛,让幼儿在竞赛氛围中,增强互助合作水平。

(四)“舞龙灯”游戏

“舞龙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每逢过年,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穿上喜庆的服装,一起舞龙灯,歌颂生活的美好。龙灯很长,一般需要多人一起舞动。在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制作简易的用牛奶盒制成的龙灯,多人一起舞龙灯,一人舞动龙头,其他人跟着龙头的脚步走动。“舞龙灯”是集体性活动,因此,幼儿在舞龙灯时要注意配合前面的幼儿的脚步,前面的幼儿向左移动,自己也要跟着向左移动;前面的幼儿向右移动,自己也要跟着向右移动。不仅要注意方向,还要注意脚步的轻重缓急,跟着鼓点或者音乐节奏前进,不能破坏整个舞龙灯队伍的和谐。在“舞龙灯”游戏中,只要大家重复多次磨合,配合默契,就能成功完成游戏。

幼儿在集体游戏中免不了与同伴有语言交流和肢体接触,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与对方保持协调一致,以共同完成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与自豪感,使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进取。

五、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一个民间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教师要利用民间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从小懂规则,守规则,形成契约精神。

(一)遵守民间游戏的规则,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逢年过节或者赶大集的时候,商贩常常在稍微宽敞的地方,间隔摆上一些玩具用品,准备好套圈用的圈圈,等待人们来玩套圈的游戏。套圈的人必须站在指定的地方向场内扔套圈,套住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将民间游戏“套圈”引入幼儿园,可以在此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若是“套圈”的幼儿违反了规则,没有站在指定的地点,而是站在非常靠近物品的地方,就会被判“违规”,这时候,即使东西被套住了幼儿也不能拿走,因为违反了规则。

在民间游戏“套圈”中,幼儿们懂得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锻炼了幼儿手臂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投掷技能。

(二)在集体性游戏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

足球运动在古代被称为蹴鞠,是一项集体性运动,队员被分为守门员、前锋、中锋等。在足球赛场中,只有守门员可以用手拿球,其他人不可以用手碰球,谁用手碰球,就是违反规定,会被罚出场外,不得继续参加比赛。

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幼儿在自由组队玩游戏的时候,要事先制订规则。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各项游戏之中,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发展幼儿的交际能力。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幼儿的是非观念分明,判断能力有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开发游戏的多种玩法,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吴冰洁.展现民间游戏魅力,促进幼儿体育教育发展: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民间游戏的运用与研究[J].智力,2021(25):195-196.

[2]冯武仙.幼儿园民间游戏选材与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9):66-67.

[3]盛银凤.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6):219.

作者简介:胡欢欢(1990—),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幸福新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