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 10:48钱悦
教育界·A 2022年17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自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遵循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寓教于乐,能满足他们的心理情感需求,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理论依据,并重点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钱悦(1993—),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需求往往缺乏应有的关注,只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知识讲解以及锻炼学生的习题解答能力上,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停滞不前,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教师需要探寻一种既可以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趣味学习活动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科型教学游戏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创造出许多有吸引力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与探索,学生自然会对数学更加感兴趣,学习时会更专注、认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会更加顺利。

一、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理论依据

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出现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是基于众多科学的理论的,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科型教学游戏才会备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许多一线教师积极地尝试将其运用于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理论依据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会在某一件事情上付出多少精力,也会显著影响这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人们在工作、学习时,应当考虑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游戏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宣泄不满的作用,对于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与平衡人的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学习者处于消极的学习情绪时,游戏可以帮助他们释放消极的情绪,促进学习者自身愿望的达成。在游戏中,学生还能够有更多的施展想象力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游戏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帮助学生释放在学习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二)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学习论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让学习者发现不同事物之间存在本质联系,并反复尝试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理解存在错误后不断地纠错,最终得到正确规律的过程。人类是高级动物,其学习与动物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学习是有意识的,人类会通过反复分析、推理验证结论,然而动物的学习则是无意识的。将学科型教学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便是希望学习者乐意进行有意识的学习行为,这样做遵循了人的学习成长规律,可以促使学生在主动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三)桑新民的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学习理论是学科型教学游戏的主要依据之一,该理论由华南师大教授桑新民提出,倡导学科教学与游戏的有机融合,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点,也要尊重学习者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2]。学科型教学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成为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學科型教学游戏,首要的任务就是,立足学生的儿童天性,科学地选择游戏内容。然后教师需借助数学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期待,怀着浓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数学[3]。

【学科型教学游戏一】“朋友情深”

以“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授此内容时,组织了“朋友情深”的游戏。笔者先是让学生组成游戏学习小组,每一组有10个人,小组内的成员分别选择1~9的数字头饰戴在头顶,同一组内的成员佩戴的头饰不可重复(除了戴“5”)。随后,学生根据自己头饰上的数字大小依次站好。

教师:数字王国组织了一次“朋友情深”的游戏,如果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那么它们就是好朋友。现在请各位数字小可爱们去找到自己的朋友吧,看看谁找的速度最快、最准。

学生A: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是“6”。

学生B:我是“7”,我的朋友是“3”

……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共同验证一下,这些朋友之间的情意是否深厚吧。下面,我们就通过列举算式的方式来证明,请找到自己的朋友的两人一起用加减法算式的方式,看一看是否无论是加还是减,你和你的朋友还有10这个数字始终在一个算式上。列出的算式多且快的一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小红花的奖励;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也可以获得一个奖励哦。

接下来,某组学生迅速展示了算式:4+6=10;6+4=10;10-4=6;10-6=4。

在“朋友情深”这个教学游戏中,学习10以内加减法变得乐趣无穷,学生参加的兴趣高涨,思维也变得活跃了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学科型教学游戏欢快有趣,运用这类游戏可以推动学生在计算学习上下功夫,不仅会帮助他们巩固知识,也会让他们对于几加几等于10印象更加深刻。

【学科型教学游戏二】“找小兔子”

以“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属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位置这一概念是一件比较难的,于是教师可以组织“找小兔子”的游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学会精准地描述位置信息。

在数学游戏开始前,教师随意将小兔子玩具放置在某位学生的课桌中,并要求所有人不得直接为这位寻找小兔子玩具的同学提供任何信息。在寻找的过程中,这名学生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一会儿在教室的这边找,一会儿又到教室的那边去找,费了好长的时间才找到。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两两一组,并告诉学生,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负责隐藏小兔子玩具的学生可以给寻找的同伴提供一些信息,如玩具在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在这一轮游戏中,学生寻找的速度明显提升了很多。最后,教师第三次组织“找小兔子”的游戏活动。这次,游戏规则又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告诉同伴玩具精确的位置信息,如在第几排、第几列。在这一轮游戏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子玩具,寻找的工作十分顺利。

在以往的“位置”教学中,教师只是单调地讲解位置的概念以及严谨描述位置的方法,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难以获得深刻的感受。而“找小兔子”游戏可以让小学生在一轮轮的体验中,循序渐进地感知位置,体会到清楚地描述位置信息的重要性。学生不仅玩得开心,也获得了位置信息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欢声笑语中解决数学概念学习的难题。

(二)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想要促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因此,在组织学科型教学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技巧,发挥出教师辅助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科探索游戏,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学好数学、会学数学[4]。

【学科型教学游戏三】“星星相通”

在口算技能的培养阶段,教师设计了“星星相通”的游戏。教师先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9人,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了1~9的星星卡片,学生要将写着数字的一面朝桌面放置。接下来,学生小组要派出一名学生从中随机选出两张卡片,并结合其中的数字完成口算。

一名学生抽中的数字是6和9,于是他给出的口算算式为:6+9=15,9-6=3。

之后第二名至第九名学生依次选择一个数字,并将所抽中的数字与前一名学生口算的得数相加减完成口算,如第二名学生抽中的数字为2,则需要列出:15-2=13,15+2=17,2+3=5,3-2=1。

当组里的一名学生进行口算的时候,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担任“监察員”,检验这名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验证口算计算答案是否正确的。

在这个游戏中,小学生会经历富有趣味的口算计算学习活动,既能提升口算的速度,又能在验证他人口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过程中,掌握验算的学习技巧。因此,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口算的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学科型教学游戏四】“开宝箱”

(游戏开始前,教师提前打开课件,呈现游戏背景)

教师: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岛屿中,有一个神秘的宝箱,国王想尽了办法也打不开它。据说,打开宝箱的密码就隐藏在6个信封中,每个信封内都有一道数学题,数学题的答案就是宝箱的密码之一,请大家帮助国王找到密码,打开宝箱吧!

之后,教师给学生分好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抽取信封,小组成员需要合力解答信封中的数学问题,小组长将计算的最终结果写在黑板上。当全部小组都计算出得数之后,教师取出教具宝箱,将学生计算得出的数字输入,验证密码是否正确。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可以从合力解答问题中掌握答题的技巧,并主动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推理、演算更加准确。这样的游戏消除了计算题教学的枯燥感,可以促使学生自行总结更为有效的解题技巧,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多种问题解答思路。

(三)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认可自己学习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组织能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科型教学游戏,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学科型教学游戏五】“我来解惑”

在教授“可能性”的基础内容之后,教师组织了“我来解惑”抽奖活动。

教师:一家超市在国庆节这天组织了抽奖促销活动,每购物满100元可以抽一次奖。在抽奖箱中有1000张纸条,其中有200张写着“谢谢惠顾”,700张写着“三等奖”,288张写着“二等奖”,10张写着“一等奖”,2张写着“特等奖”,特等奖是52寸液晶电视一台。小明同学去超市买了238元的商品,因此去参加了抽奖。请问,小明同学是否有可能抽中特等奖呢?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抽奖箱拿出来,供学生抽奖验证。

经过多次抽取,学生可以发现,虽然小明有机会抽中特等奖,但是概率却是非常小的。

经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商场抽奖活动中的奥秘,也提升了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型教学游戏六】“小鬼当家”

在学生学习“元、角、分”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小鬼当家”的课后实践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此游戏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在该游戏中,家长需给学生一定金额的钱,让学生去商店购买商品。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相同商品的价格,提醒学生记得看一看哪一家商店的商品卖得更加便宜。另外,学生在拿着手中的钱去付款的时候,也应明确自己一共要付多少钱,收银员需要找多少钱。当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实践任务完成之后,记录下整个过程,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感受。

在参与“小鬼当家”游戏时,学生从单纯学习书本上的“元、角、分”知识,到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元、角、分”知识。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钱币换算是每一个人生活必备的技能,这类数学知识极具实用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在今后会更为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起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等方面的作用,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创新与优化学科型教学游戏,打造更加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尚文芳.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51):11.

[2]杨莉秀.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文库,2020(09):61-62.

[3]李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22):158.

[4]蒲发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44):21.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