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022-05-30 10:48
放学后 2022年15期
关键词:炮管格桑花炮兵

2018年春天,为了拍摄《我爱你,中国》这个节目,我带着镜头和笔走进了西藏。我发现,越是在那些艰苦的地方,越是有人顽强地向上生长;他们像小草一样,尽管不被人知,但是艰险强大了他们的体魄,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抉择锤炼了他们的信仰。在不一样的环境里,他们是不一样的小草,像刀,像剑,又像一面面青春的旗帜,迎风飘扬。西藏军区首个女子战炮班班长袁远,就是这样一棵坚强的小草,一朵在高原绽放的格桑花。

谈起惊人的食量,女兵们都是一脸轻松戏谑的表情。其实,哪个少女不爱美?哪个姑娘不想瘦?但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女兵们要担负的角色不是“女神”,而是“女炮神”,她们不仅要熟练地操作炮车,还要提着重达30千克的固弹夹飞奔,装填炮弹。这样的高体能消耗,让她们不得不增加体重,练就一副壮硕有力的身板。其实,在成为一名女炮兵战士前,袁远原本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空乘专业的学生,是一名漂亮的准空姐。因为向往热血的军营,愿意承担保家卫国的重担,袁远选择了剪发从军。

在西藏跟拍袁远野外拉练,早晚温度都在零下20摄氏度,我和摄像师穿两件羽绒服还冻得直哆嗦,感觉连走路都是一件要凭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但是,女兵们来到高原,要进行实弹射击,在极端环境下为高原炮兵射击体系数据库提供重要参数。袁远告诉我,这次实弹射击使用的新型远程火箭炮,科技含量高,但要完成完美一击,需要炮兵们无数次的训练磨合。

夜幕中,我被一声声“女兵,绝不服输”的训练口号声深深震撼。而让我由震撼到流泪,是无意中我看到了她们的手。很难想象,这一双双长满茧子、干燥开裂的手,竟然是20岁姑娘们的手。炮车炮管都是钢铁制造,极寒天气下炮管温度甚至在零下20多摄氏度。袁远说,早上去脱炮衣时,如果你手上有水的话,就会和炮管粘到一块。

拍摄期间,我和同事们从进藏第一天到出藏后的第十天,每天早上都会流鼻血,都需要克服各种高原反应,但我们被这些顽强绽放的沙场之花深深感染,我第一次觉得吃苦也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是承担还是逃避?甚至是生还是死?在袁远身上,也有很多抉择的故事。在家人要求她退伍回重庆时,袁远选择了留在炮班带刚入伍的新兵;在形势紧张,首长指示男兵班跟随前方部队往前推移阵地,而女兵班撤后之时,袁远选择了请战,与部队同进退、共存亡。

当时,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纷纷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一份份遗书,是她们面临生死时的抉择,是在国家利益与自身安危之间的抉择。是信仰的力量,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軍人职业的绝对忠诚。

在边境危机时,女子战炮班在某陌生地域进行了一次实兵实弹演习。整个过程,她们只用了18分钟,火箭弹准确命中目标。这一刻,她们战斗力爆表,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和女兵们一起欢呼、流泪,为自己,为祖国。

“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火一样的信念,多少青年像袁远一样,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奉献热血!小兵岗位,大写人生。虽然离开了高原,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朵朵格桑花将高原装点得生机勃勃的画面。

格桑花秆细而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却十分顽强,风越狂,它身越挺;雨越打,它叶越翠;太阳越曝晒,它开得越灿烂。这不正是女子炮兵班的真实写照吗?!

(文/张芬)

张芬,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我爱你,中国》(第一季)(第二季)、《人间正道是沧桑》《可爱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我们站立的地方》《战旗美如画》主创人员。从业10年,曾多次参与新闻大片、理论片、专题片、公益短片拍摄,曾获优秀国产纪录片优秀短片,多次获得湖南新闻一等奖。

猜你喜欢
炮管格桑花炮兵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儿歌作品《格桑花开》
炮管多的坦克会不会更厉害
小小格桑花
新品“炮炮兵”系列
生命最后一刻
又见格桑花
高原开遍格桑花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