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防护急诊 PCI 术后风险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2-05-30 08:21王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

王郁

【摘要】目的:探究评估预见性防护对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风险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 1月至2021年 1月于本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CI 的患者64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预见性防护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防护急诊 PCI 术后风险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防护;急诊 PCI;术后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4-0138-04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内科临床常见危重症,致死率较高,极易产生出血、再梗死、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病变基础为冠脉粥样硬化,患者受多因素影响,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而导致血栓形成,冠脉狭窄闭塞,并诱发血供减少或中断,心肌持续性缺氧缺血,心功能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需及时恢复心肌供血,预防血栓形成[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案,可恢复闭塞血管再通,改善心肌血液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最大程度上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预见性防护是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以防范风险为主要护理目标,护理人员分析诱发风险的相关因素,通过术前评估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极易合并严重并发症,采用预见性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率。本研究总结并分析本院收治患者各项基础性临床资料,探究并评估预见性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 1月至2021年 1月于本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CI 的患者64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0(56.68±2.59)岁;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4~73(56.94±2.8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初期临床表现为气喘、心绞痛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诊 PCI 治疗相关指征,且对本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不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PCI 术中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术后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行预见性防护。护理人员分析急诊 PCI 术后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具体预见性防护措施包括术后风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通过术后风险因素分析可确定诱发急诊 PCI 患者术后风险的相关因素,便于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可预防病史资料不详所致风险,并可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术中护理可预防药物相关因素所致风险,确保 PCI 治疗安全顺利完成。术后常规护理可及时发现异常,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案,最大程度上预防患者及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并发症护理可有效防治恶心呕吐、胸痛等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1)急诊 PCI 术后风险因素分析。①病史资料不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病情危重,医护人员需短时间内完成 PCI 相关操作,导致其无法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资料及用药史。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肾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性疾病,此类疾病可导致 PCI 术后并发排尿困难、出血、心衰、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严重影響治疗效果。②药物相关因素, PCI 术中需使用造影剂、肝素、麻醉药物等,极易诱发药物过敏,并可导致出血、造影剂肾病等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病史用药与PCI术中用药存在矛盾,如PCI术中需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如患者术前合并消化道溃疡,使用此类药物极易诱发消化道出血。③护理人员及患者因素,急诊 PCI 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护理配合要求较高,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熟练,加之夜间护理人员数量较少,导致术后风向发生率较高。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处于严重应激性状态,治疗期间存在严重恐惧心理,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显著加快,极易诱发心脏相关并发症。(2)患者术前评估。接诊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并将患者评估信息及时告知医师,以便于指定有效的PCI治疗方案。同时,急诊 PCI患者多伴有恐惧及焦虑等心理状态,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显著加快,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大,心肌缺血加重,为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如患者意识状态清醒,护理人员需对其实施心理安抚,利用简洁的语言介绍 PCI 治疗流程,使患者了解 PCI 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给予正面心理引导,使患者保持情绪平稳,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3)术前准备。院内需对护理人员合理排班,使其处于24h 待命状态,接诊后30min 内确保到岗。护理人员需分工明确,并详细了解 PCI 手术流程,妥善准备手术所需药品及器械,抢救类药品需预先抽取备用,检查除颤仪是否处于正确工作状态。(4)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需重点检测患者呼吸频率、血压及心理等生命体征指标,掌握各类监护设备监测结果,评估患者是否合并心前区疼痛、憋气、胸闷等临床症状,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应用静脉留置针通道期间,需评估不同药物间相互作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采用单独静脉通道滴注,并适当降低滴速,以满足补液量需求,最大程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5)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行持续心电监护,常规检测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指标。观察穿刺部位远端血运情况,评估穿刺点周边皮肤组织是否存在渗血及肿胀。同时,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 6~8h 内应用1000~2000 mL 水,以加速造影剂排除,缓解肾脏负担。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告知不同药物用量及疗效,重点讲解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如发现异常需告知医师针对性处理。(6)并发症护理。①恶心呕吐,急诊 PCI 患者术后推注多巴胺速度过快或合并造影剂过敏可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中使用吗啡等药物也可导致恶心呕吐,为此护理人员需控制药物推注速度,如患者产生恶心呕吐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口腔内部残留呕吐物,部分呕吐严重患者和遵医嘱采用胃复安肌肉注射。②胸痛,PCI 术中行球囊扩张操作期间可导致胸痛等症状,为此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神志、心率及血压带泵指标,如发现异常需告知医师,并遵医嘱用药,以维持各项生命指标处于正常范围。③心律失常,急诊 PCI 治疗期间行造影、导管定位、球囊扩张等操作中极易导致冠脉压力降低,心肌供血量下降,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等指标,如患者心率低于40次 /min,可评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需遵医嘱静脉推注阿托品等药物。如患者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需遵医嘱应用利多卡因干预。如患者合并室颤,需配合医师行电除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利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超80分为满意,评分为60~80分为较满意,评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采用本院护理质量评估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评估指标包括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护理文书,单项分值为0~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为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为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若 P<0.05则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方案为 PCI,与择期 PCI 治疗模式相比,急诊 PCI 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医师与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妥善完成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并强化术后监护,以此来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率[2]。

急诊 PCI 常规护理模式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相对固定,缺乏对患者个体情况的考察及评估,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为此需适当调整护理方案。预见性防护属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全新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及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护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本研究中,护理人员总结分析急诊 PCI 相关风险因素,将患者评估、药物因素及护患因素作为诱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具体开展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接诊后及时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妥善完成术前准备,可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率。术中,护理人员常规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不同静脉通道完成刺激性与非刺激性药物输注,进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护理人员重点开展各类并发症护理干预,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运用可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总结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预见性防护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常规护理方案。

通过本次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预见性防护对降低急诊 PCI 术后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护理人员需准确把握护理要点,规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以确保护理质量。总结急诊 PCI 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术前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心理干预。急诊 PCI 患者起病急,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胸部剧烈疼痛,受病情影响,患者多伴有紧张及恐惧等情绪状态,甚至产生濒死感。护理人员接诊患者后需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安抚,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心理压力,避免过多谈论患者病情,有条不紊的完成相关准备,熟练准确的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以此来为后续护理干预营造有利条件[4]。(2) 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确保急诊 PCI 顺利开展,并可降低术后风险。护理人员接诊患者后需指导其保持卧床休息状态,以避免病情持续加重,同时需开展生命体征监测,建议重点检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等指标,并给予吸氧等支持性干预措施。术前,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建议选择左上肢行静脉留针,以便于后续 PCI 手术操作。另外,术前需了解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完成凝血、生化、血型、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妥善完成备皮,建议选择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完成备皮,并遵医嘱指导患者日常用药[5]。

术中护理以规范化护理配合为主,护理人员需持续开展生命体征监测评估,及时告知异常,并调节药物输注速率及输注顺序,以确保 PCI 治疗顺利完成。术后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常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严格保证患者卧床休息,手术侧肢体制动及拔管后24h 需持续开展心电监护,并与术前心电监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指导其适量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出。部分患者合并尿潴留,床上排尿困难,护理人员可通过留置导尿管等方式促进患者排尿[6]。(2)心电血压监测评估。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再灌注心律失常、室颤是诱发 PCI 术后死亡的主要病因,为此护理人员需持续开展心电监护,妥善准备除颤设备,以便于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短阵室速、室早等室性心律失常病变,避免相关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患者合并室颤,护理人员需配合医师完成非同步电复律,并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如胺碘酮等,以促进患者及时转为窦性心律。同时,护理人员需经由股动脉鞘管完成有创血压监测评估,分析患者血压波动情况,针对性预防术后低血压,并遵医嘱适当调整血供活性药物用量。(3)足背动脉搏动与切口的观察护理。大部分急诊 PCI 患均采用股動脉穿刺,术后护理人员需重点观察评估患者腹股沟区域伤口是否存在血肿、出血、渗血等异常。为预防切口撕裂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咳嗽期间按压切口。同时,护理人员需常规监测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活动状态,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差异。手术侧肢体制动期间,需间隔2h 按摩患者下肢1 次,以预防血栓形成及肢体缺血。部分患者术后切口部位不同程度渗血,如渗血量较少则无需特殊处理,如渗血量较多需及时行伤口换药与加压包扎。(4)抗凝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血液为高凝状态,极易合并血栓形成及导管内栓塞等异常,为此需强化术后抗凝护理干预。术后2~4h 护理人员需常规监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结合监测结果遵医嘱静脉泵注肝素,使 APTT 值维持在60~80 s。术后指导患者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300 mg,术后 24h 可停止静脉泵注肝素。抗凝期间,护理人员需严格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鼻出血、皮肤黏膜组织出血、牙龈出血、便血、呕血等症状,并评估血压、神志等是否存在异常,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腹胀及腹痛等症状,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妥善处理[7]。(5)拔管护理。大部分急诊 PCI 患者术后次日可拔管,拔管前护理人员需及时停止静脉泵注肝素,预先准备阿托品、多巴胺,适当加快输液速度,间隔5~10min 完成1 次无创血压监测。拔管操作前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相关解释,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拔管期间护理人员需采取适宜的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严格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是否异常,如发现出汗、面色苍白、心率降低、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需及时推注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并及时补液,确保患者循环血容量处于正常状态。(6)临时起搏器的相关护理。部分急诊 PCI 患术中置入临时起搏器,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起搏器参数,观察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检查起搏器接头部位连接是否存在异常,积极预防脱落及移位等不良事件。每日更换穿刺区域敷料,保持皮肤组织干燥清洁,以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8]。

综上分析可知,预见性防护急诊 PCI 术后风险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中就诊患者总量较少,流程等方面不够完善,研究总时间较短,未进行同类型研究资料对比分析评估,预见性防护急诊 PCI 术后风险的应用价值需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晓静,高琼琼. 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 ):153-155.

[2]江丽. 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对心肌梗死( MI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 后患者不良情绪、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1( 25):202.

[3]何丽姗,廖红梅,潘雪群.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 6):142-143.

[4]陆仁连.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 PCI 的全程介入护理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 13):85,90.

[5]解祥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护理配合的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28(11):145.

[6]鲁海燕.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术后开展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价值分析[J].特别健康,2020,16( 21):254-255.

[7]黄彩燕,毛秀彩,覃玉凤,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20( 80):320-321.

[8]王静,周云英.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 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2 ):196-200.

(收稿日期:2021-05-20)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