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心田的守望者

2022-05-30 10:48叶伟
师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守望者心田麦田

叶伟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大楼的专业教书匠,更是引导学生构筑心灵大厦的守望者。我希望自己如同书中的主人公那样,守望在麦田的悬崖旁,随时准备把在麦田里乱跑乃至窜向悬崖来的孩子护住、救下……在学生处于心灵的岔路口时,不失时机地拉他一把,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避免“误入歧途”乃至“跌入悬崖”。

设身处地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走出迷茫

有的学生因身处特殊境遇,内心被种种负面情绪充斥,他们很容易在环境和心理的折磨下迷失自我。要做这些学生心田的守望者,需要教师认真探究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学生阿涵高二时因车祸住院,做了腿部手术后,医生嘱咐需静养三个月。她懂事而又心思细腻,我知道她虽强颜欢笑,心里却始终压着一块大石头:担心落下的功课和打上钢钉的腿,更担心不确定的未来。我也知道,自己送去的那些水果和营养品,她恐怕没有心情咽下去。毕竟,一个16岁的女孩子,还不知如何面对人生这突如其来的一场重伤。我想给她的心灵以长期的抚慰,来化解她心中的痛苦。思来想去,我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仿照一些诗句谚语,通过微信发给她,表示牵挂和鼓励,来冲淡她内心的阴霾。

元宵节前,我化用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发给她:“我寄祝福与明月,随风直到病房中。看看窗外的圆月,那是我送给你的问候。”希望她能知悉老师随时在关注她,以抚慰她不安的心绪。几乎每隔三五天,我都给她发微信,尤其是在节气和节日时。如惊蛰时,我发给她:“今日惊蛰,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大地春回,桃红柳绿。我之美意,化作春景。春风相随,与卿共赏。”希望她多关注自然美景,生发蓬勃向上之心。我化用“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将“频闻飞语报平安,几时爱徒还”赠予她,祈盼她配合康复,早日回归。她慢慢为我的用心、用情所感动,还用诗句形容我发的关切微信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后来,在微信的一来一往中终于等来了她返校的那天。她欢快如初,一扫康复初期的忧心忡忡。见面时我们相视一笑,从眼神中,我知道她没有被意外打垮。

再后来,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天,第一时间给我报喜。在电话里,她细细地跟我诉说一年半前那些诗句带给她的感动。刚挂电话,微信便跳出她的信息:“老师,谢谢您!后面有彩蛋哦。”竟然是几张彩印照片,是我当初微信所发诗句的拼图。那一刻,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涌现,回溯记忆,更深感回忆之温馨,學生之可期……

家校协同的正向反馈,引导学生悦纳自我

有的学生因心理上的自卑等,常觉得自己是“丑小鸭”,他们的自我否定感很强。要做这些学生心田的守望者,需要教师联同家长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捕捉到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正向反馈,使学生悦纳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所在。

学生阿苒不善与人沟通,学习也很吃力,她常觉得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平时靠涂鸦来宣泄情绪,还时不时地请假。通过家访,我了解到阿苒从小跟着严厉、不苟言笑的爷爷生活,逐渐形成了沉默寡言的个性。我与她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决心一起帮助阿苒改善目前的不利处境。我找她谈心,帮助她分析不合群的现实原因,明确这样的言行与她小时候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与她本人的品性关联度不大。并通过家长提供的佐证和网上的相关案例,帮助她认识到“我不合群,是我的错”这一观念的谬误,逐渐建立这样的观念:“我虽然沉默寡言,但有时这也是沉稳大气的一种表现。而且我不是个例,还有不少人也属于这个群体。这是我们的特质,而不是过错!”

阿苒经常性请假,而且往往一请就是两三天以上。我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鼓励她。她某次返校一天半后,又想要离校,而我和家长此前已达成共识——对她的表现正向反馈:由不想返校到能在教室听课,再到坚守了一节课、一上午、全天,进步显著。此后,她虽仍然请假,但我们又对她这段时间的情况进行积极回应:由平均两天请假一次,到有时能间隔三四天甚至一个星期再请假,我们及时跟进并积极评价她的变化,让她确切地看到了此前没注意到的进步。

她喜欢涂鸦,我便鼓励她参加班级的宣传组,负责宣传栏的配图,并为班级活动提供绘图支持。例如,在老师或同学生日前一天,她会在我的鼓励下为他们画可爱的卡通造型画,并在生日当天作为班级礼物赠送。此举深受师生赞扬,我也趁机表扬她,她逐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感和在班级的归属感,逐渐走出了自我设限的心理桎梏。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乐观地看待自身和周边世界,并循序渐进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在进步过程中悦纳自我,拥抱世界。

唤醒灵魂的破茧而出,激励学生重塑自我

有的学生因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失关爱或受不良习气侵染等,渐渐成为典型的“问题学生”。要做这些学生心田的守望者,需要教师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尽心尽力、示范感染和耐心等待中,唤醒学生灵魂,使学生破茧成蝶,重塑自我。

阿富是典型的“小错不断”的学生。高二刚分班时便因为发型不合格,离校来回理了4遍才勉强合格。最可气的是,他非常懒散,时不时地迟到,有时候竟然晚40分钟甚至1小时。打电话给家里十几遍却没人接。即便到校后,依然是趴在桌上睡懒觉。通过周末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快递员,早出晚归,从小就顾不上他。阿富的父亲直接说:“孩子也不是读书的料,让他混上两年,捞个中学文凭,就让他回家帮忙。老师也不用太操心。”我试探着问:“不想拼一把,跳出小县城见识更广的世界吗?”阿富不语,但眼神亮了一下。“要不我每天过来接你到学校上学怎样?”阿富依然不语,他父亲插话说:“老师不要费这个劲了,再说这孩子也不想学。”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阿富的父亲勉强同意了。

此后,我每天早晨、中午催他起床,并用电动车载着他,有时候在路上还能闲聊几句。过了一个月,他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多了,尤其是我教的学科。正当我备感欣慰时,寒假前一天,阿富找到我,说下学期不想返校了。我惊讶地問:“这几个月你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了啊,怎么会有这想法?”“老师,我爸那个快递店缺人手,而我学习上落下的东西太多了,我确实不是考大学的料。”阿富一脸无奈。我不死心,与家长多次交流,然而终究没有改变结果,他还是离开了校园。

再遇到阿富,已是五年后的学生聚会,他变得沧桑了不少,但目光也更坚毅了。“还跟着父母干快递吗?”“是,还在干!现在店面扩大了,父母年龄也大了,主要是我负责!”阿富把这几年自己所见所感拣重要的跟我说了。看得出,踏上社会的阿富受过不少累,不过已经熬过来了。“还记得高中的事吗?”我笑着问阿富。“学的东西老早就忘了,但您那时天天骑着电动车来催我、载我,我是不会忘掉的。那时真的很怕听到您的敲门声,但又打心眼里敬服您,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说着,阿富恭敬地起身与我碰杯,把酒一饮而尽。

聚会结束后,我收到阿富发来的微信语音:“感谢老师还能认真听我的社会故事,感谢老师您五年前那三个半月的相伴!”在此前,我以为对于阿富,我的坚持是失败的,我的付出是无效的。直到那一天,我才明白,长期的付出是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甚至能唤醒灵魂,让一个懒散的“问题学生”受到熏染,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只是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教师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示范,不一定立竿见影,但至少会在学生心里播下一粒向善向好的种子。给予足够的时间,这种子就可能出芽、展枝、舒叶、开花,最终结出唤醒灵魂的果实。

当然,在教育现实中,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取得期望的成效。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同样,我想真正的教师应该是:在认清教育真相后仍热爱教育事业并尽职履责。作为学生的关键引路人、心田守望者,教师能做的,不过是在情感上,总是安慰;在理性上,经常帮助;在精神上,有时治愈。哪怕学生没有太大起色也没关系,教师依然坚守在那里,永远守望着学生的心田。并在关键的时候,用心灵点灯,如灯塔般照亮他们,无怨无悔地指引着他们。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守望者心田麦田
大桥上的守望者
心田上的枣树
守望者
感同身受,让教育浸润心田
汉白路的守望者
心田上的风景
种好心田上的庄稼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