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举办“三个课堂”应用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2022-05-30 10:48康惠
关键词:三个课堂邹城市教体局

本报记者 康惠

通讯员 刘东波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双减”工作不断走深走实,邹城市积极开展数据赋能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实践,探索构建个性化、智能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态。近日,邹城市教体局举办“技术赋能 提质增效”“三个课堂”应用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济宁市电教馆馆长李存军、邹城市教体局督导中心副主任张永舸、邹城市教体局电教站站长刘东波,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资源部主任杜炫杰等专家出席活动并进行指导交流。

物理展示课上,邹城市孟子湖中学教师张玉峰借助大数据支撑的智慧纸笔系统,通过学生抢答、随机选人、截屏提问等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及时调整课堂预设,进行精准指导,开展灵活多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

生物展示课上,邹城市第八中学教师张心怡通过打擂台、小组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并将学生熟悉的“游戏段位”引入课堂综合表现的评价,激发邹城市第八中学与远在20公里外的邹城市张庄中学两校学生的好胜心,让枯燥平淡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随后,邹城市孟子湖中学、第八中学、张庄中学的教师与邹城市教研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专家通过网络进行了五地联动,开展协同教研活动。邹城市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任炳涛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两位老师借助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课前学情诊断,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課堂组织形式,实现了从“基于经验的教学”到“基于证据的教学”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功夫在课前、效果在课堂、提高在课后”。

杜炫杰表示,本次教学展示充分体现了“三个课堂”在新时期的新变化,即将“三个课堂”应用从传统意义上的“补不足”向“促发展”的方向不断延伸,从原先的满足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开齐开足开好课的需求,转变为发挥大数据(技术)与教师(人)二者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创新,让学生学得更高效、更有兴趣。

张永舸总结了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家深刻理解当前邹城市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他强调,教研、电教部门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指导督促各学校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平台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李存军对本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意义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邹城市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各学校要抢抓机遇,扎实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应用,建设济宁全市智慧教育新高地。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承担的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项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区域试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深度应用,多份信息化应用案例获省、市级奖项。

下步,邹城市将不断融合高校、企业等资源优势,持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赋能“双减”减负提质,促进全市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邹城市教体局
唐河县教体局认真 做好第九届素质教育手抄报活动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大数据下教体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山东省邹城市飞行画室学生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略阳县教体局圆满上交全年工作“年终卷”
我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