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2-05-30 12:47欧舒馨卢毅大朱迎春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欧舒馨 卢毅大 朱迎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岭南文化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学生、教师、学校、弘扬方式等方面对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对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岭南文化有效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17

1岭南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育人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全面发展。而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高度活跃、“三观”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真正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将其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大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折射了学校的精神文明风貌,是學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更好地思想助力,增加校园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建设。而岭南文化作为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岭南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其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不断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环境纷繁复杂,在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真假难辨信息的影响下,外来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必能促使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发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自信,使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更好地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促进国家战略的实施。

2岭南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2.1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度不够

尽管学校多次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但由于现实的压力,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学业、抓就业等方面,更加重视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拓展生源等问题,导致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形式和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流于形式,在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时,也都侧重于结合专业、日常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岭南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较少,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对这块内容的要求也较为缺乏,即便有相应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开展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未能在学校中形成大面积的覆盖,没有起到深层的文化育人作用,相应的文化氛围较为缺乏。相关的制度建设也不够健全,资金上的投入也不够,在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和文化景观上都缺少岭南文化的元素,没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2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不足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较大,学生群体普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浅,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就更加缺乏,更多时候只能凭兴趣靠自主学习和了解。且由于目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过分地追求潮流,缺乏作为大学生要承担起文化传承职责的意识。有少部分学生可能对岭南文化进行了相关了解和初步探索,但大部分都仅局限在表面,或是为了第二课堂获得学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而不是从心底里想去学习和了解。同时面向学生的新媒体太多,借助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外来文化,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上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很多信息可能都不是出自官方平台,资源未能达到有效的整合,难于做到取精华、弃糟粕,在弘扬和传承岭南文化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2.3课程开设不多和教师的参与度不高

很多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很缺乏相关的岭南文化课程,有些只是简单增加了一些跟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课程或内容,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略有涉及,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片面的,而且体现的程度也不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和体系,同时对教学效果和师资底蕴也没有很重视,一般都由一些基础课程的老师兼任,或只是开个简单的选修课,老师本身也缺乏对岭南文化相应知识的积累,因此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使之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再者,由于近年来大部分高校教师日常的教学、业务及行政工作及其繁忙,同时还有自身学历和职称提升等方面的现实压力,很多教师本身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和熟悉岭南文化,在弘扬、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方面的参与度不高,更加没有去思考如何将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目前高校的很多社团组织的指导老师很多时候只是挂名,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指导作用,在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时并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

2.4弘扬和传承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高校在开展岭南文化宣传教育及其他传统文化教育上目前主要还是以第二课堂建设为主,通过传统的讲座、展演、海报、参观、社团协会等形式来辅助进行,弘扬和传承的方式较为单一,或者只是简单的借助一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流于形式的宣传教育,且很多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对岭南文化传承者的认知不明确,出现应付课程、应付活动的现象,校内的景观布局关于岭南文化的渗透和宣传太少,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教育方式的重视与关注,不注重课程创新,缺乏教学整体设计,无法凸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与价值,因此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学习兴趣不高,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滞后,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偏科问题,无法积极参与到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去。

3提升岭南文化在高校中的融入度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学校层面要提高重视程度,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重视。首先,要在边实践边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为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其次,要结合当地和学校的特色,开设岭南文化相关课程,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模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这对激发师生对岭南文化的重视度,及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要不断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围绕文化育人培养专职的师资团体和人才,并在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和文化景观上融入岭南文化的元素,定期更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专门的办公场地和开展线下文化活动的专属场所,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让岭南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校园里百花齐放。

3.2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识

在学校重视的基础上,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对学生来说,加大了学生对文化选择的难度,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岭南文化的传承,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图片、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微课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将岭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内容有效融入校园文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传承的同时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去创新,增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除了校内的宣传和引导,还可走出校外,利用周边的博物馆、岭南文化建筑、岭南印象园等,作为实地参观和实践,现场感受浓厚的岭南文化氛围,发自内心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岭南文化主动向家人及外界社会进行传播,主动传承,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3用好用活新媒体技术,创新弘扬和传承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开展岭南文化传播时已经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方式,要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用好用活新媒体技术来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虽然目前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给高校在进行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资源,在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师生经常使用的平台之外,高校可利用易班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自易班进驻各高校以来,已日渐成为各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一体化服务的全国性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目前已在全国高校实现了覆盖。它已是新媒体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探索,在高校学生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它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安全性、功能多样性”等特点,给高校在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我们应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成为传承与创新岭南文化的新阵地。

3.4加强相应的课程建设,培养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弘扬和创新岭南文化的中坚力量,鼓励老师多进行与弘扬岭南文化有关的教学设计,加强岭南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定期给老师进行校内外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课程录制条件和建设经费,支持老师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精品课程的设计,开设岭南文化相关的第二课堂课程,并让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给予一定学分。鼓励成立相关组织社团,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让老师担任实质性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举办与岭南文化相关的学术、文学、绘画、摄影、音乐、美食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岭南文化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校园内渲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不断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要鼓励和引导老师多进行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多形成相关优秀的工作案例、论文和科研项目,并在申报相关科研项目时,设置相关的研究专项,增添老师深度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的动力,一方面使工作的效果能够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老师有了更多的成果,也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和职称晋升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俊美,徐晗,张书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探析[J].文化产业,2022,(04):158-160.

[2]王亚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新校园(上旬),2018,(06):44.

[3]侯雪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5):43-47.

[4]黄献红,付玉春,蓝小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现状调查与思考[J].品位经典,2020,(5):45-46,73.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岭南文化在高校中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研究——以易班平台为例”(GDWL21YB50)。

作者简介:欧舒馨(1991-),女,廣东韶关人,硕士研究生,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校级易班建设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卢毅大(1984-),男,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朱迎春(1989-),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高职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岭南文化名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