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方党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运用

2022-05-30 18:30郑龙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郑龙云

摘要:泉州地方党史资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泉州的新进分子、革命群众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并极具闽南侨乡特色的先进文化,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坚守理想信念为主责、以自我牺牲奉献为本色、以创造革命性为保障,有利于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挖掘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传承起牢记初心使命的全局意识、坚定信仰信念的坚守意识、自我革命的创新意识,对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泉州党史资源;党史学习教育;时代运用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68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泉州,著名侨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丰富的党史资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泉州及泉属各县地方组织诞生,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直到1949年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泉州全境(除金门外)解放,在22年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历经曲折“红旗不倒”。党领导泉州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光荣的历史,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组成部分,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

1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本內涵

中共党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可以为我们当前及今后开发、运用、转化、传承的各种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的总和。“意识、精神和文化具有统一本源和同质性的,并且是逐渐递进的关系”。中共党史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一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刻起,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历史使命的斗争中创造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中共党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目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践行初心使命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此,在全党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泉州地方党史资源的文化内涵

从中共泉州特支到泉州中心县委,党领导泉州人民历时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在胜利与挫折、高潮与低潮、顺境与逆境中磨炼始终战斗不止、红旗不倒的崇高革命品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系谱的组成部分。

泉州地方党史资源文化是指1927年1月中共泉州地方组织第一个支部中共泉州特支建立之日起到1949年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中共泉州工委),中共泉州地方组织所走过的整整22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区域精神,并以此而凝结的区域文化。其丰富内涵主要有:第一,革命旧(遗)址、革命文献等实体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德化坂里福建省委旧址、金谷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永春福鼎朱德红四军2、3纵队休整驻地等革命旧(遗)址,1928年中共永春县委通过的《政治任务报告决议案》等文件,东区农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实行二八减租》《制止铺张浪费》《废除旧婚姻恶习》等革命文献,1929年,中共惠安县委机关刊物《火花》、中共永春县委创办刊物《磨砺》、永春福鼎朱德红军文告《反对军阀混战告工农兵群众》等革命文物;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在泉州区域所执行和贯彻的革命路线、政策、方针、办法、策略等制度文化资源。如1933年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泉属各县党组织及安南永苏区的创建与斗争、保卫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及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为我党我军人物培养锻造,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党组织建设、统一战线法宝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舞台。第三,革命党人和群众在泉州地区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等精神文化资源。如党领导下的泉属各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杂感、诗歌、红军歌谣、革命标语。这些文艺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在泉州大地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3泉州地方党史资源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中的新时代作用

泉州地方党史资源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中的新时代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个维度。

3.1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主线,有利于学史明理

我们党从诞生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泉州地方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泉州革命的实际结合的历史。根植于泉州大地的党组织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另一方面划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土地革命时期,探索从工农武装到游击队的建立,从“农民暴动”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抗战时期,团结包括广大泉籍华侨(侨属、侨眷)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发展党员,巩固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从农村“反三征”到城市“两反”斗争,配合游击队和开展策反工作。党领导下的泉州地方革命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同泉州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因事因地制宜开展斗争,我们的主观认识就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正确,就能打开革命的局面。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鲜活的泉州地方党史革命过程和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人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能、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

3.2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以坚守革命理想、坚定政治信念为主责,有利于学史增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泉州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坚持不懈,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先后隶属于不同系统的泉州地方党组织始终战斗在党的旗帜下,朝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英勇奋斗。刚刚建立的中共泉州特支等地方党组织在工运、农运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新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泉州地方组织迅速转变斗争策略,转入农村,建立和发展农民武装,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罪恶的“泉州事件”行径,中共晋南工委和泉州中心县委(临时工委、工委)一以贯之地坚持高举抗日大旗,坚持联合又斗争、统一又独立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与党的建设并举。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维护“四个家族”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勾结美帝国主义,挑起内战,中共中央决定自卫反击。泉州党组织根据新形势确定方针任务,广泛建立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发动农村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刻录着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艰苦斗争史,通过泉州地方党史资源,有助于人民学史增信。

3.3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以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本色,有利于学史崇德

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悲壮人物史。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甘洒热血春秋,涌现一大批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风雨岁月故事史。从蓝飞鹤在狱中豪情写下“横胸铁血扫难开,浩劫推磨志不灰”的就义诗到英雄群众王屋冒死给被围困的游击队送饭,从泉州中心县委为赈济民众发动“反饥饿抢米暴动斗争”到被誉名为“曲七审”“曲九嫂”的晋江县侨属陈碧娥、林贵攀变卖金银首饰购买曲七、曲九短枪送给党组织。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伟大斗争精神史。从“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五抗”斗争精神到“不怕艰难险恶”的配合反“围剿”斗争和三年游击精神,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抗日反顽斗争精神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的斗争精神。学习泉州地方党史,能够增强人们对党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英勇奋斗,百折不回的精神。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给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利于激励人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途,赓续红色血脉。

3.4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以先进性、革命性为保障,有利于学史力行

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优良作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泉州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并运用了三大法宝与三大优良作风。泉州地方党史是一部探索共产党在革命发展中解决问题、困难的科学方法史。泉州党组织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泉州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从中共泉州特支到泉州中心县委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各级会议开展整风,在革命斗争中进行锻炼和考验,使泉州地方党组织各位党员保持先进性、革命性、模范性。领导泉属各地党组织的中心县委(工委)等在开展斗争前,无不做好实地地形地貌、社情风貌的调查研究,无不注重正确斗争策略的研究部署,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泉州地方党史资源促进人民运用党的宝贵经验、优良作风、科学方法在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启迪智慧、磨砺品格、开拓思维。

4泉州地方党史资源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中的时代价值

泉州地方党史资源所蕴含的牢记初心使命的全局意识、坚定信仰信念的坚守意识、自我革命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提供精神指引、意志支撑、动力支持。

4.1牢记初心使命的全局意识是精神指引

全局意识是泉州党史资源文化的重要元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泉州,作为闽南水路交通枢纽,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国民党统治势力历来较为强大,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进行地下斗争或游击斗争,但是,泉州人民奋勇争先,积极投入革命,从全国、全省的大局出发来开展红色斗争。如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以50万兵力分北、南、西、东4路“围剿中央红军”,闽西和闽西北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指示,安南永德苏区人民从全局出发,发动了如岩山反击战、夜袭贞洋、达埔伏击,再到苦湖突围。由于采取主动出击,保卫红色区域为出发点的策略,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安南永德苏区军民便把自己的基本实力暴露给敌人,以致成为国民党军队“清剿”的重点区域之一。但是,党领导的红二支队和晋南游击大队在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和支持下,拖住了国民党宋希濂和李延年2个师的大批兵力,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我们要充分弘扬这种全局意识,并把这种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

4.2坚定信仰信念的坚守意识是意志支撑

坚守意识是泉州党史资源文化的特殊品质。在环境较为恶劣、敌强我弱的白区进行地下斗争,泉州革命前进性与曲折性时常伴随,这就需要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坚持斗争、勇挑重担。如1947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形势急剧发展,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10月间,由于闽中党员干部被捕叛变、继而闽南白区党员干部被捕,导致闽南白区负责人和四个工委的主要领导人都被捕,涉及泉州、厦门、漳州、中国台湾的党组织系统遭受破坏,因而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中断,处境十分困难。泉属党组织党员干部张连、林文芳等先后历时10个月辗转上海、香港再返回福建,接上组织关系,整顿恢复闽南白区党组织,开辟安南永游击区。当前,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泉州地方党史资源蕴含的坚守意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意志支撑。

4.3自我革命的创新意识是动力支持

自我革命的创新意识是泉州党史资源文化的标志性内涵。泉州的革命斗争长期在国统区进行的,地下斗争情况复杂多变,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上级指示开展,但当党组织遭受破坏或与上级中断联系的紧急时刻,泉属党组织也能独立自主、开拓进取地完成革命任务。如1942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针对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南委事件”,这是继“皖南事变”之后的由一起严重反共事件。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共中央南方局作出指示精神,在白区的党组织全部解散,停止活动。12月,南安同白区党组织向到安溪龙门的闽南特委特派员提出了“停止发展党员,但不散伙,实行长期隐蔽,保存组织,保存基地”的方案,得到闽南特委和闽粤边委的批准后,安南同党组织为积蓄革命力量,采取了别具一格的3条措施:“广交朋友”“扛着红招牌去学校”“同流而不合污”。安南同党组织的共产党人表现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精神,运用“白皮红心”策略,隐蔽下来,保存工作基地和革命力量。这些无不体现了泉州党史资源文化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汲取创新意识、斗争精神,将创新意识根植于党的在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实现在理论、制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泉州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一系列政治优势,正是依靠这些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泉州地方党史资源所蕴含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不仅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移植和渗入伟大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提供新时代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EB/OL].(2021-06-16)[2022-01-1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6/15/c_1127561026.htm.

[2]贾微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理论解析[J].理论月刊,2018,(10):62-68.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31)[2022-01-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66280.

[4]卓治国.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现实价值[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1,(04):8-14.

[5]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泉州地方史主要事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6]马明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好党史“必修课”[EB/OL].(2021-04-14)[2022-01-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66280.

[7]鄢姿.福建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探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143-146.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续前)
立足高质量发展 锻造过硬干部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重维度
学史增信:增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立政德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