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视阈下雨花英烈精神的四重逻辑

2022-05-30 18:49赖继年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摘要: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慨然担当,对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进行了诠释,是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史学习教育视阈下雨花英烈精神有四重逻辑,雨花英烈精神新时代内涵是逻辑起点,价值性是逻辑支撑,实践性是逻辑方法,政治性逻辑归宿。其中,实践逻辑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拓展“大思政课程”与“大课程思政”的渠道,使二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运用融媒体平台,加强教师组织引导。

关键词:雨花英烈精神;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75

1党史学习教育视阈下的雨花英烈精神的政治逻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习近平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认真组织,大力保护、开发与利用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清明时节,五一与十一小长假,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前,游人摩肩接踵,挥袖成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祭奠雨花英烈,接受雨花英烈精神的熏陶。这些人主要是公务员与管理员,经理与员工,老师与青年学生,研究员与助理,家长与孩子,老兵与老伴等。

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他还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性学习雨花英烈历史知识与理论,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统一”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方法论,又是根本遵循。遵照中央指示、遵循政治路线、遵守教育规律,尊重大学生人格是“四个意识”与“八个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要求与体现。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党史文化自觉性,增强党的自我革命性,长于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刮骨疗毒,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经得起各种风浪考。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雨花英烈精神依托江苏土壤,根植中国大地。习近平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雨花英烈群体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社会正义的维持、人类自由的实现,慨然担当,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精神,以及相关的文本文献、遗址遗迹、产地产所成为红色文化资源,其中核心部分是雨花英烈之“魂”,即雨花英烈精神,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蕴涵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江苏地方文化,有中国共产党性与社会主义性、时代性与区域性,哺养于一方之水,净化于一国之人。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雨花英烈历史知识、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等方面,更应该肩负起使命,有责任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举起旗帜,铸就灵魂,成为能担任大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党史学习教育视閾下的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涵逻辑

对雨花英烈精神的认知,只流于特定名词,或只听“他曰”或“人云”,不究其内,不探其源,则无法有效传承。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应当要知道雨花英烈精神从何而来,由谁创造?其源头在哪里?新时代内涵是什么?透彻了解、领悟这方面内容,雨花英烈精神所承载的党史知识也必将充分展现,精神功能也必将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要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目的。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总和,在全国各地形成谱系。雨花英烈精神是其中的一种,它由集体英烈的精神凝聚而成,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进江苏地域特性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具体而言,雨花英烈精神是舍身为国,血洒中华大地后,长眠于雨花台的英烈群体的“精、气、神”聚合起来,升华而成的红色文化精神,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其内涵是“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雨花英烈精神蕴含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显示了永恒变不变的初心。雨花英烈精神蕴含理想信念,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彻底解放的学说中的唯物主义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雨花英烈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同根性,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同源性,起源于伟大建设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无畏前行,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同向性,不断地与时俱进,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行,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与共产主义迈进。雨花英烈精神蕴含天下为己任的慨然担当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与现实中形成的精神品质与政治品格,为国家与人民,担当责任、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不断地开创历史新局面,实现时代新任务。雨花精神蕴含舍身为民,立志兴国的大无畏牺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雨花英烈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稳定,本质不变,历史与现实是其形成与发展的两重维度。雨花英烈精神延续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初心与使命,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空发展、英烈增多而日渐丰富,其必在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大放光彩,长风破浪会有时。

3党史学习教育视阈下的雨花英烈精神的价值逻辑

当代青年大学生以雨花英烈的事迹激励自己,肩担历史重任,背负时代使命,心怀天下,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地激发青春正能量。要学习与实践并行,明理、增信、悟思、力行俱在,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用红色浸染自己,磨砺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绽放青春之花。在新时代,雨花英烈精神的价值则体现的多方面。

雨花英烈精神有政治价值。马克思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精神的高度凝练与表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谱系组成部分的雨花英烈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执政理念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旗帜鲜明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雨花英烈精神有教育价值。雨花英烈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支柱,其饱含爱国情怀,蕴含着理想信念,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雨花英烈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党性紧密联系。习近平指出,“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理想信念是灵魂,是思想与行动的总方向,雨花英烈精神蕴含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强大战斗力的信仰源泉,是防腐抗变的精神力量。雨花英烈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面,集中体现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又与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涵相契合,二者紧密联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

雨花英烈精神有传承价值。雨花英烈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产,又是不断发展的革命文化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雨花英烈精神承载着革命、建设历史的物质内容,印刻着历史,是物质建设的强大动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革命事业在历史中不断地向前发展,随着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雨花英烈精神不断发挥作用。当今中国的主题是中国社会主义,这也是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重视弘扬精神主旋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又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总体而言,雨花英烈精神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丰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彰显坚持真理,坚定理想信念的深刻内涵,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优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知识基础,精神动力。

4党史学习教育视阈下的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

4.1拓展“大思政课程”与“大课程思政”的渠道,使二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固与拓展力思政课堂主阵地,创建思政课堂新战场,主要有这几方面:(1)创新高校教育教学,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来加强思政课堂教学。擅于利用网络平台,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采用中国慕课网、腾讯会议室、腾讯直播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多种平台,采用慕课、直播、录播等方式,进行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传授雨花英烈知识,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教育要素融入,各方协调,形成教育教学机制。(2)创新学科建设。精心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个专业中融入雨花英烈红色元素,按比例协调发展,赓续红色基因,形成学科机制。(3)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的“四史”學习教育中,讲好雨花英烈故事,揭示其新时代价值、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可采用“三会一课”等形式,进行多样化学习,形成“四史学习”联动机制。(4)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红色文化制度、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等。完善管理、人才、资金、教育、研究等制度,使以雨花英烈精神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制度机制。

高校专业的设置遍布文、史、哲、农、工、理、医等之中,每个专业的课程都蕴藉思政、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均为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与统摄教育教学行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息息相关。“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要具备“立德树人”的能力,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因此,各个专业课程教师不仅传授业务知识,更要在专业课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多种渠道,融进雨花英烈精神,可以是整体性、理论性融入,可以是个体性、案例性融进,使专业课程蕴藏思政要素其中,彰显思政形式于其外,秩序井然,内外一体。“课程思政”还要借鉴“思政课程”的经验,汲取其知识,做好雨花英烈精神内容的顶层设计,加强监管能力,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展,构建长效机制。

4.2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

实践教学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雨花英烈精神的实践教学固然重要。就教学形式而言,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实践教学,体验式主题调研实践教学,互助新风型实践教学等。

实践教学基地是施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雨花英烈精神的实践教学基地有雨花英烈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等。与雨花英烈纪念馆合作,签署协议,共同挂牌,构建成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相关内容就是学习雨花英烈历史知识、讲好雨花英烈故事,阐释内涵,发挥价值功能,传承精神,赓续雨花英烈基因,以达到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了解”,坚定“四个自信”。在实践教学基地,要有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雨花英烈精神教育。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在清明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或在烈士的诞辰、遇难日、重要事件等重要日期,组织大学生赴纪念馆,即雨花英烈精神教育基地,举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主要是向先烈敬献花圈、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诵读雨花英烈家书等,共同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开创未来。

在实践基地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不同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针对性与亲和力。音乐、舞蹈类专业的同学在基地进行艺术“表演”,唱英雄赞歌,演英烈话剧等,教育舞台与社会、群众相互动。美术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主要素材,进行写生、绘画等,强化红色经典艺术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新闻采编,或进行雨花英烈人物事迹采访,历史与现实相倚靠。

4.3运用融媒体平台,加强教师组织引导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新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型知识层出不穷,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不能满足人们获取资料及学习的需求;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等蓬勃兴起。

信息技术的兴起与飞速发展牵引着雨花英烈精神通过这一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来铭记、传播与弘扬。然而,当前“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存也在一些问题。青年大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看与雨花英烈精神相关的电子书籍、文档资料、影视作品等进行学习,虽有利于获取历史知识,陶冶自身情操,拓宽宏观视野;但是,如无教师的组织引导,他们驰骋纵横,饱己所欲,又大开大合,随意“自主”,稍有不慎,滑入学习盲区、知识误区,或使知识碎片化,目标全无,主次不分。在知识的碎片化的过程中,知识体系也随之解构,如有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更是雪上加霜,青年大学生无法只通过自己思维与定力将碎片进行压缩与整合,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新兴媒体有区域、时段、软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全方位覆盖。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的推广,又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形成资源互通、宣传互用的大局面。如今,各大广电媒体的“两微一端”普遍建成,传播矩阵也已形成。以融媒体为平台,教师积极组织引导,通过授、讲、演、唱等形式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要求与文化融媒体的必然结果。这就需要从这几方面进行:一是紧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注现实,精选雨花英烈人物,精拣雨花英烈故事,以大学生为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精品,以融媒体为载体与平台,进行多样化制作、立体化呈现,或听、或看、或触、或感等;二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中心,扩大大学生受众,培养“粉丝”受众。既解决教学本身问题,又使师生的信任与信誉得到很好维护;三是提升媒介素养,如选择、理解、创造与生产等能力。在教师积极组织引导下,线上与线下教学合理使用,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雨花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经受精神洗礼。

5总结与思考

“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必须发展以建党精神为源头,涵盖雨花英烈精神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在党史学习教育普遍开展时期,更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党性素养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将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之内化心,外化于行。

党史学习视阈下雨花英烈精神研究是一个时代命题,有四重逻辑。雨花英烈新时代内涵是逻辑起点,价值性是逻辑支撑,实践性是逻辑方法,政治性是逻辑归宿。其中,实践逻辑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一是拓展“大思政课程”与“大课程思政”的渠道,使二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二是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三是运用融媒体平台,加强教师组织引导。

雨花英烈精神吮吸江苏之气,聚英烈之灵,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于精神的记忆、符号都有明显的江苏色彩,但其本质内涵均有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党精神为精神之源,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任何一种精神都相系相通。这集中体现了雨花英烈精神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国家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然而,要在统一性下突破地域藩篱,就更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将雨花英烈精神放入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谱系中,纵系伟大建党精神,源流灌脉,红色昭然;横联伟大抗疫精神,互引互信,以“牺牲报国,舍身为民”之志力行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坚决反对西方大国将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政治活动中、文化繁荣中、外交合作中,社会发展中、生态建设中,采用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管理监控,建立广泛国际对话与合作,进行梯度传承与广泛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雨花英烈精神文化建设,赓续红色基因,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8-15(0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02).

[4]欧阳淞.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J].党建,2018,(3).

[5]郑晋鸣.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党史资源[N].光明日报,2015-10-15(07).

[6]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N].人民出版社,2012:420.

[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J].外文出版社,2017:378.

[1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11]王炜.融媒体时代文旅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J].城市黨报研究,2021,(8).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J].中国民政,202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项目;江苏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专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阶段成果(21ZX01);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利用研究”阶段成果(19DJB004);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重点项目“江苏高校红色文化传承机制变迁与新时代构建研究”(2021JSJYDJ01007)成果;南京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四史学习教育视域下南京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与机制研究”成果(20210035);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35);南京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四史学习教育视阈下南京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与机制研究”(20210028)。

作者简介:赖继年,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教师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