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2022-05-30 19:25王培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王培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政教学得以实施,教育目的得以实现。本文以“四观”为思政元素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思政需求,探索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从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给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更好地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学课程;思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83

1课程思政的背景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同时,也是教育部门重点支持的一项创新型综合教育改革举措。历史时期不同,教育思想也有所差异。但是,“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德”与“才”,汉代的“孝德教育”,唐代的“德主刑辅”,宋元时期的“伦理道德教育”,明清时期的“知行合一”……这些思想可谓是课程思政的早期雏形。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一直活跃在任何时代,与国家发展不可分割,相互促进。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相统一,如何将教育功能发挥应有之义,不畏困难、积极调研、深入研究,总结出“课程思政”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教育纲领。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不同类型专业课程,该纲要分别明确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纲要》指出,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该论述对中国青年寄予厚望,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明确方向——不负殷切期望,争当有志青年。

2职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弱。数学属于理学类课程,其自身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脉络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同时,与文科课程相比,数学课程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这正是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同时吸收知识和提升素养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利用数学课堂主渠道对学生同时进行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以期能够实现隐性教育。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统筹教育工程,既需完成知识传授,又要体现价值引领。此过程,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教师实施思政教育。鉴于此,课程思政融入职业院校数学课堂刻不容缓。

3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策略

3.1挖掘以“四观”为基准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既是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也是课程思政的内容支撑。思政元素决定课程思政的特色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正值树立世界观、牢固政治观、强化道德观和培育人生观的黄金时期。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不仅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也塑造品格、坚毅品性,为将来投身于国家发展建设奠定自身条件基础。

3.1.1世界观教育

作为认识论的一种存在,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柏拉图的“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和“主观精神”;波普尔的“第三世界”……哲学家对世界观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哲学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课程中存在大量概念和定理,概念的总结,定理的推导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观点;反证法是数学学习常用工具,通常用来证明“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

3.1.2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教育贯穿于个人生命全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爱国主义精神是根本,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国家;探索创造精神,践行奋斗精神,弘扬团结精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家传统节日,提高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贡献卓越,放弃高薪,在祖国最需要人才之时毅然归国,开创数学学派,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陈景润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中学时受教师启发,立志为民族强大而钻研数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精致优美,灯笼、刺绣等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品隐含多种数学知识,展示了国家多彩多姿的独特传统文化。

3.1.3道德观教育

道德观教育指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加强自身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为之努力奋斗;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与人交往坦诚待人;遵纪守法,生活工作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肃工作纪律。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是科技进步的必备学科,与航天航空等高端技术领域联系紧密。无数科技工作者充满热情奋斗在一线岗位,遵守工作纪律,秉承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工作;校园贷款时有发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可知,贷款金额虽小,还款金额巨大,非法贷款不仅触犯法律,结果也是后患无穷。

3.1.4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似阳光,消极懈怠的人生观似阴雨,生命这场旅行气候由自己决定。人生跌宕起伏,面对困境,有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有人畏首畏尾,原地踏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人生轨迹如同函数图像,变幻莫测,跌宕起伏,有欢笑,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成功不自傲,失败不气馁;吴文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躬耕祖国,勤学不怠,攀登数学高峰,凭借刻苦学习与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在拓扑学、数学史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桑德森,盲人数学家,命途多舛,顽强拼搏,凭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被学生称为“不用自己的双眼却教会他人如何使用双眼的人”。

3.2提高师资力量,增强思政能力

(1)自我学习,丰富学识。教师育才和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浓厚的知识底蕴是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实力不容小觑。課程思政是新兴理念,被提出时间有限,正如此,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显得刻不容缓。教师多角度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将相关热点与数学知识融合,贯穿教学设计,融入数学课堂;多维度学习课程思政书籍,洞悉思政前沿思想,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应用教学实践过程;多方位研读各类科目课程思政学术论文,了解不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状况,深度剖析成功思政案例,对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体系,分析、归纳、总结并创新符合本学科本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明确落实“一课一创新  一课一思政”的思政理念。

(2)集体学习,分享交流。教学经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石;思维观念是引导教师教学实践的前进灯塔;沟通交流是加强教师相互学习的中间桥梁。一个人的思维单一、能力有限,分享交流不仅是教师思维的碰撞,更是教师思维的升华。专业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观摩课程,共同研究,分享经验,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进而完善数学思政课堂。不同院校相同科目教研室携手共同建设网络平台,克服时间与空间限制,利用网络快捷性、时效性等特点实时沟通、交流与分享,力争完善数学课程思政流程,创建独特数学思政特色课程。

(3)专题培训,开阔视野。课程思政是一个大课题,教师自身学习和教研室研讨学习难以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所以,专题培训必不可少。学校加强顶层设计,邀请课程思政领域知名专家定期开展讲座,组织各科教师认真聆听,分享心得;学科教研组加强校间交流,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观摩区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增强本校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精神内驱力,强化课程思政行动力。

3.3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1)组间式讨论,畅谈想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受其性格特点、思维认知等因素影响,个人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也有所差异。为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学方法改革也正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学科不同,性质不同。数学属于理科类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大量概念和定理推导,抽象难懂。因其学科属性特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趋势。鉴于学生思维活跃,组间讨论式教学模式注重小组交流,尊重学生自身想法,锻炼学生沟通能力,提升抽象思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信心。

(2)混合式教学,培养自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充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醒学生利用好“碎片化”学习时间。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相关学习平台,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预习任务,上传学习过程存在的疑惑;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完美结合,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课后,学生将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根据作业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实践类活动,增长本领。数学广泛应用于航天工程、建筑工程等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术的最高境界是应用,任何理论都无法脱离实践。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基础,牢固基础,加强磨炼,勇攀高峰,服务社会。选修课与社团课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实践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当前时政热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校组织开展数学模型制作大赛,主题类型丰富多彩,“中国名胜古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参与制作,将自身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同时,深入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自信。

3.4多元评价引领,促进思政效果

(1)学生评价,洞悉实情。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升与否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最佳衡量标准。在数学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访谈法的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深入洞悉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前后,教师采取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四观”的变化,检验课程思政效果。

(2)同行评价,发散思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行间的点评可以客观地分析教师思政实践的优劣勢,以便教师针对性改正,从而提升思政育人育才能力;可以多维度开拓思政思维,打破思维定式,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充实课程教学过程;可以多角度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切实感受数学思政课堂,作为“学生”真实反应课堂教学效果,明确课堂问题,提供方向指引。

(3)督导评价,反思过程。督导一般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专家,其知识水平高,授课能力深,学科前瞻性强。由此可知,督导的评价更具权威,提出的意见更具有建设性。督导按照课程思政模板客观评分,梳理课程思政要点,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按照要点耐心钻研,打磨课程,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和思政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可以与督导沟通交流,虚心请教,深入了解,积极学习,增强自身实力,发挥课程思政“主力军”作用。

(4)教务引领,彰显效果。以数学知识模块为单位,教师按照规范流程设计教学案例,参考学生、同行和督导的评价结果研磨课程,反思教学过程重难点,凝练思政精华内容,化枯燥为有趣,化过程为成果。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组织相关教师参与思政微课竞赛、思政教学设计和思政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采用网络评选方式,展示学校数学课程思政特色,彰显学校数学课程思政效果。

4结语

课程思政既不是仅关注思政教育,也不是仅学习专业知识,而是将思政教育和学习知识合二为一,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作用于课堂主阵地。课程思政肩负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职责,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顺应国家教育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是基础,思政教育是必备,二者缺一不可。与思政课不同,数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四观”为基准,结合数学文化和时政热点,融入数学思政课堂之中,彻底解决学生心理根深蒂固的“数学枯燥”“学不好数学”和“学不会数学”等一系列负面暗示;彻底打破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僵硬局面。教师层面。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小我融入大我,砥砺笃行,提高精神追求。教师需要大胆尝试,挖掘元素,不懈探究,勇于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解决思政元素与数学课程“两张皮”现象。学生层面。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认真学习文化课知识;改善学习习惯,加强自身行为规范;接受思政教育,全面提高自身修养。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使命和责任。通过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学生好好学习,增强实力,不懈奋斗,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更好地姿态迎接未知挑战。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教育战略,更应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政治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4]邱柏生.关于世界观表现形式的若干问题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7,(9).

[5]于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应加强政治观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探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