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袁励准书北魏韩显宗疏贴落的修复技艺实践

2022-05-30 10:48李燕懿
东方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养心殿书法

摘要:袁励准书北魏韩显宗疏贴落原张贴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处,属养心殿建筑群原状陈列中的一部分,为清光绪时期翰林、帝师袁励准所写。其书法风格苍劲浑厚、秀丽挺拔,内容出自《北史》中韩显宗进谏孝文帝的典故。该贴落因常年存放于开放环境且年久失修,病害较为复杂多样,具有一定的修复难度。因此在修复工作展开前,修复团队做了大量的实验与检测工作,根据文物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并在修复过程中详尽记录了操作步骤,旨在为今后同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养心殿;袁励准;书法;贴落;书画修复

一、文物概况

(一)背景信息

1.陈列位置

袁励准书北魏韩显宗疏贴落,原陈列于养心殿西暖阁小佛堂内。养心殿位于乾清宫西侧,属故宫内廷,在明代时被用作帝王休息的场所。到了清代,历经几位皇帝的变更,其功能日趋多样化,成为集政务处理、读书学习、起居生活为一体的建筑群。至乾隆时期,养心殿由“俭”入“奢”,变成了陈设讲究、精致繁复的寝宫。

乾隆十一年(1746),养心殿内建造了佛堂,共分三处。除东西佛堂外,在西暖阁内亦设置小佛堂,位于勤政亲贤殿之后的寝宫中,是乾隆皇帝的专用佛堂,其私密性与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此后的王朝更迭中,养心殿佛堂的内部构造与装饰虽有不同程度的变更,但整体沿用了最初的样式。时至袁励准所处的光绪、宣统时期,仍是如此。

2.贴落内容

袁励准所书贴落内容出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内容是北魏时期韩显宗进谏孝文帝的一段谏言,建议其规范法制、依法治国。

孝文帝系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自其亲政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韩显宗出身昌黎韩氏,个性刚直,曾向孝文帝提出诸多关于治国理政的建议,并被采纳。在孝文帝的改革下,推进北魏时期社会的封建化,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北魏王朝进入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皇室发起的最主动、最彻底的一次汉化。清朝作为由女真族起家的满人政权,自然会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得到启示,因此在贴落上书写韩显宗进谏词作为警示也就不难理解。

3.作者概况

袁励准(1876—1935),字中舟,斋号恐高寒,原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士。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皆为官。袁励准自幼聪颖好学、学识渊博,尤其喜爱书画。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进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袁励准被适才而用,由此出任南书房行走一职。他擅长临摹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对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作品更是颇有所得,楷、篆、隶、行俱佳。因其才华横溢,遂得到光绪帝的赏识,为清廷书写过不少诗文贴落、题跋题签。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将中南海作为总统的府邸,并亲自请袁励准以馆阁体书写大门匾额“新华门”,这块匾额被沿用至今。

除本件贴落外,在清宫原状陈列中,袁励准还书写过其他贴落,题材大多都出于古时名家的论道与箴言,如唐魏征疏贴落、北齐邢邵疏贴落、唐李华论贴落等,皆体现了当时皇帝的文学喜好和对汉文明的追捧,以及对古人治国理政观念的汲取。值得思考的是,在养心殿西暖阁的佛堂内,这些书法贴落是与藏传佛教唐卡并置于同一空间内装饰墙壁的,异族文化的碰撞亦显示出清朝皇室民族融合的思想,个中缘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文物分析

1.图像学信息

该件为长157、宽60厘米的长方形书法贴落,书于红色绢本之上,贴落四周还镶有约5厘米的蓝色绫条。其内容为“帝皇所以居尊以御下者,威也;兆庶所以徙恶从善者,法也。是以有国有家,必以刑法为治,生民之命,于是而在。有罪必罚,罚必当辜,则虽箠挞之刑,而人莫敢犯也。”题款为“臣袁励准敬书”。后有朱文钤印“敬书”,并携有“故202121”字样的文物号签。

2.材料与工艺

通过Waters UPLC H-class—Waters G2-XS QTOF MS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所取样本的检测分析得知,画心所用的红色画绢为工业染料罗丹明和曙红共同染色而成,蓝色绫边则是孔雀石绿染制。

该件文物采用的是传统贴落裱工,这种贴落在清宫原状陈列中较为常见,起到装点室内墙面的作用,较之壁画而言,灵活性更强。袁励准所书的这件贴落原贴于养心殿西暖阁里小佛堂的窄门之上(图1)。据袁氏生平可知,该贴落应创作于光绪时期,推测为当时西暖阁修缮时贴上。

3.病害与成因

⑴病害

该件贴落从原陈列环境中取下送交修复时,表面有大面积的灰尘堆积和霉变,个别字迹已覆盖难辨,画心边缘处亦有虫蛀。四周镶嵌的蓝色绫边缺损、断裂严重,且有密集虫蛀。局部命纸和褙纸已缺损,只剩画心单层,褙纸多处有空鼓、分层的现象。

⑵成因。病害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内因与外因。

内因的形成与文物本身所采用的装裱工艺、材料,以及陈列方式有关。首先,袁励准所书贴落載体为绢本,绢丝多由蚕丝纺织而成,属于有机物文物,在不稳定的温湿度影响下,织物的纤维会发生酥脆和断裂。加之纺织品本身的编织结构为丝线之间相互叠压,会形成一个个细微的孔洞,为细菌与微生物提供了附着的温床。此外,画心所用的颜料以及调制颜料用的胶液亦属于有机物,在温度和湿度较高并有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下会加速老化,主要表现为颜料的褪色、脱胶、起皮等。最后,传统的书画装裱所采用的粘合剂主要为糨子,即由面粉、开水加少许明矾搅拌制成。在原状陈列环境中,糨子的成分也会成为昆虫的食物,因此在画心的边缘与绫边镶嵌等糨子涂抹较厚的位置,虫蛀会比其他地方更加密集。

外因主要是来自于文物所处环境对其的影响。该贴落常年张贴于养心殿西暖阁的窄门之上,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中,较之传世书画而言,保管条件更为恶劣。首先,受到北京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潮湿,有助于害虫的繁殖,并滋生出大量的霉菌;冬季寒冷干燥,亦会导致书画类文物的绷裂。其次,在原陈列环境中,大气中的气体、固体悬浮颗粒与粉尘等污染物较易进入室内,附着在书画表面形成灰尘的堆积;加之与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会使画面表面产生霉变、氧化等病害。

二、修复工作

(一)修前记录

在文物开始修复前,需要将送修时的初始状态进行拍照记录,包括修前照(图2)、透光照等,旨在记录文物的原始信息、病害情况以及修复历史,在全面了解其状况后方能进入修复阶段。

(二)材料准备

在对贴落进行修复前,首先要做好材料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补绢的选配、处理与染色,以及命纸的选配、染色与方裁等。

1.配补绢

在书画修复中,对补绢的选配十分重要,讲求质、纹、光、色皆相近,其中质和纹尤为重要。倘若颜色有别,尚可通过全色来改善,若是绢丝质地相异,则无法补救,因此需选用织法、密度与原画绢相近的绢作为补料。经热水浸泡、煮沸后,使其软化。

如前文所述,经检测,画心红绢是工业染料罗丹明和曙红共同染色而成。由于该贴落创作年代较早,如今的颜料种类与清末时已有较大不同,找到相同颜料的几率微乎其微。且根据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显示,罗丹明B被列入3类致癌物中,无论是从人的健康还是书画的可持续性保存考虑,其弊端都不可小觑,因此在颜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大量的调色试验,我们采用传统中国画颜料中的曙红、胭脂、墨进行调和,可得到与原贴落底色相近的颜色。补绢的染制完成,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配命纸

选配新的命纸,需要以原画命纸的材质、薄厚、颜色等作为参照。因原贴落展示与保存的方式为悬挂或平铺,且尺幅较大,因此选用具有一定厚度和韧性的重单宣作为命纸,并根据原命纸的颜色进行调配、做样、染纸。

3.配褙纸

鉴于书画装裱的褙纸选用应与画心厚度相匹配,故在该贴落的修复中,我们同样采用重单宣,将其托两层作为褙纸用料。

(三)修复过程

1.清洁。在对画心清洗之前,需确定书法墨迹有无掉色情况,如轻轻蘸取有墨色脱落,则需先施淡胶矾进行固色。贴落的清洁工作分为干湿两步:首先在其干燥的情况下掸去表面浮尘,用马蹄刀轻轻刮掉画中的虫污泥垢,然后用干净的排笔蘸清水淋湿浸泡,并用洗净的毛巾卷吸走水分中的残留污垢,反复几次,直到水净为止。

2.揭褙。将画心反转固定至褙纸朝上,在充分闷润的情况下开始揭除旧褙纸。因褙纸和命纸连接紧密,揭时要避免因拉力过大而发生破损。原贴落装裱年代久远,命纸与画心粘贴通常比较牢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命纸适当搓薄即可,不可伤及画心。

3.补缀。对于较小的点状伤况和裂痕,我们将补绢裁成一些不同宽窄的绢条来进行酌情补缀;对于形状不规则且面积较大的伤况,则将补绢覆盖于伤况之上,根据其轮廓勾画剪下,然后补于适当位置。补缀工作需在温湿度适当的环境下进行,如果伤况较为复杂,短时间内不能补完,则需要在收工后将画作盖好,以防新增起翘与断裂。

4.托心贴条。待补缀工作完成后,用染配好的托心纸将画心托起。待画心托好后,需小心搓掉画作表面的残糨并自然晾干。然后借助拷贝台来检查画作是否有需要加固的细微伤况,将需要的地方贴上由单宣裁成的折条。

5.打胶矾。其目的在于将纸张做“熟”,以便于全色工作的展开。胶矾用量应适度,过多会使画作酥脆僵硬,过少则没有效果。可在打完一遍胶矾后,在画心旁边试下颜色,如不晕染,说明胶矾合适;如行笔之处出现深点,说明胶矾过少,还需再打一遍。

6.全色。全色时应从较小面积的伤况下手,这样有利于试探胶矾浓度及所配颜色是否对路,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为大面积伤况全色时,要把握好颜色的干湿度,以少量多遍的方式施染,使之逐渐靠近原作颜色,避免一次成形导致色泽呆滞。在全色时,行笔的方向也应尽量与纸张或绢丝的纹理保持一致。

7.覆褙镶边。首先将褙纸准备好,然后使闷润后的画心朝下,平整舒展地置于案子之上,并为褙纸上糨,待其干湿适中时覆于画心背面之上,通过鬃刷排实,使之与画心充分粘合。最后将画作翻转至正面朝上,趁画作尚未干时,贴绫边于画心四周。

8.上墙挣平。覆褙与镶边完成后,即可趁着画作的湿潤贴墙绷平。由于作品尺幅较长,上墙后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画幅晾干进度不一致,因此需要修复师随时关注画作的情况,不时适量掸水以均衡湿润度。待画作晾干后,为防止灰尘,我们可将薄纸粘于画作上方进行保护。

9.下墙方齐。下墙时最好选择相对干燥的天气,这样可避免画幅因环境湿润造成起伏不平。同时也应规避大风天气,因过分干燥而造成画面崩裂。下墙后的画作要小心卷折以免形成新的折痕,并与潮湿物分离。最后,按规定尺寸裁齐即可。

三、总结

袁励准所书韩显宗疏贴落的修复完成(图3),不仅为我们修复贴落类文物积累经验,同时也为清史学、材料学以及艺术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作者简介:

李燕懿(1989—),女,汉族,北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美术学专业,主攻中国画工笔人物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至今工作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古书画修复室,馆员职称。

猜你喜欢
养心殿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养心殿
记录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素纸话新事 匠心存永续 养心殿裱糊勘察纪略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