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藏朱可心作品研究

2022-05-30 10:48杨晶
东方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紫砂

摘要:紫砂陶是世界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可塑性强、透气性好等特性,同时又因其功能优势,在日常实用器具中脱颖而出,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工艺特征,从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基于此,本文对近代著名紫砂艺人朱可心的馆藏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所蕴含的艺术内涵与人文特征,研究对象涉及报春壶、松鼠葡萄壶、彩蝶壶、常青壶、树桩笔架、四方塔竹壶、竹鼓壶等,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朱可心;紫砂

紫砂陶艺的发展与兴盛是历代紫砂艺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以及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精美佳作。可以说,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具备形神的完美统一,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与深层意蕴。本文对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所藏朱可心作品进行赏析,希望能够使更多人了解朱可心,并吸引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走进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一、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概况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为该馆首任馆长时顺华先生在江苏宜兴陶瓷展厅和宜兴陶瓷展馆的基础上筹建,距今已有五十余载的历史。该馆占地两万余平方米,其中展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在建设规模、展品数量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同类博物馆前列。馆内收藏的陶瓷艺术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绵延至今,承载着7000余载的陶瓷史。总的来说,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以传播陶瓷文化、传承制陶技艺为己任,已成为国内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集展示、研究、傳播、保护和社会教育以及陶艺交流于一体的专业陶瓷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二、朱可心生平简介

朱可心(1904—1986)是我国近代紫砂史上德才兼备的杰出代表,可谓一代大家。他从事紫砂艺术创作数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在紫砂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

朱可心与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并称为“紫砂七老”,他们皆因制壶技艺精湛,被业界公认为紫砂大师。其中,朱可心的紫砂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其作品风格典雅、朴实厚重。他不仅以古为师,而且注重对传统的创新,彰显出深厚的技艺水平。朱可心曾创作出著名的报春壶、三友壶、蝴蝶盆、松鼠葡萄壶等品种,构思奇特、配色巧妙、气势磅礴、做工精细,被海内外主流博物馆、艺术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由此可见其紫砂作品的受追捧程度。

朱可心的紫砂作品作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在注重造型及实用性的基础上饱含着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值得后人珍视。

三、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朱可心作品赏析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朱可心紫砂作品,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包括报春壶、松鼠葡萄壶、彩蝶壶、常青壶、树桩笔架、四方塔竹壶、竹鼓壶等,笔者在此对它们进行赏析,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朱可心作品的艺术价值。

1.报春壶

“报春壶”(图1)以春意入题,再注入紫砂语言进行演绎。这把茶壶整体风格大气,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细节的刻画与处理,枝干有力,果实丰满,枝和节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这类作品从传统中彰显创造力,于优雅中见精致。该壶立意新颖别致,造型简约浑厚,以简脱繁,形、神俱佳。壶身饰以梅枝,枝与结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争奇斗艳。俯瞰整个茶壶,其意象寓意春暖花开,饱含春意,给人以喜悦的观感,将花报新春的景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可以称得上是朱可心一生之中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2.松鼠葡萄壶

“松鼠葡萄壶”采用的是仿生艺术(图2),其创作灵感更多地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的照搬,而是经过人工智慧的创造,并使其重归自然,深受刘熙载“天致”“天造”理论的影响。该壶主要取材自黄龙山矿的紫泥,色泽质朴典雅,双孔结构别致,其表面的磨砂质感明显。在高温烘烤下,斑驳的窑变效果浮现,器身颗粒干净,富有器物美感。

从创作主题上来讲,该壶体现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美好诉求,即对家族子嗣绵延的期盼与祝愿。堆叠的葡萄与松鼠意味着子嗣繁多、家族兴旺。从这件紫砂壶来看,松鼠灵动、果实丰满、藤蔓优雅等和谐画面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从创作手法上看,这件“松鼠葡萄壶”采用了揉捏、雕刻等造型装饰手法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运用,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壶柄和壶嘴的造型以立体的方式展示藤蔓苍劲而古老之感;壶盖是松鼠和藤蔓堆的小雕塑,透露着灵活;壶身和壶盖用藤叶装饰,葡萄枝柔韧,富有弹性。器物整体洋溢着和谐、丰满、华丽的气息。壶的底部篆刻有“朱可心”款识。

从审美意境的层面来看,节奏美是该壶最突出的审美趣味。壶身厚实圆润,体现整件作品主旋律的同一性,壶嘴和壶柄则是和弦部分,与主旋律既一致又有所不同;壶身和壶盖的贴塑部分密度一致,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3.彩蝶壶

“彩蝶壶”是朱可心于1972年设计和制作的。这款作品的构思新颖,着重于体现花香蝶至的意境。壶体的形状厚实而简约,像一个钟形的碗,其重点在于壶口、壶柄和壶盖。朱可心只通过两片牡丹叶就实现对壶口的塑造,正反相依,隐隐有叶脉浮现;牡丹根为壶柄,虬干嫩枝分明。最独特的是它的壶钮,花蕾系在盖子的顶部。盖扣自然做成一只闻着花香的蝴蝶,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它待在牡丹花上的状态。整体造型简约但意境深邃,有蝴蝶舞、风卷叶之势,动静结合,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

4.常青壶

“常青壶”是朱可心以劲松为主题创作的紫砂壶(图3),其上圈把、直流、桥钮都被塑造为百年老松的形象,纹路逼真,整体给人以一种苍劲稳重的感觉。其中壶钮十分巧妙,选择了松节一段,呈桥形铺在盖上,松针青绿,生机盎然,整体的纹路清晰可见又充满自然之感。在常青壶的壶把处,一条松枝伸出缠于壶身,上面褶皱密布,松针遍开,使得壶身整体体现出挺秀俊美且苍劲有力的韵味,高雅与力量感共存更是完美地呼应了万古常青的主题,让观者无不为之折服。

5.树桩笔架

笔架也称笔搁,是用来放置毛笔的文房用品。朱可心所创作的“树桩笔架”,整体呈S形,具有豐富的动感。他在笔架上通过凸雕的手法构造了瘦骨嶙峋的树枝,其上斑驳点点却又萌发新枝,寓意衰而不老。这款“树桩笔架”的雕塑手法生动,每一根树枝都栩栩如生,整个笔架呈现出犹如根雕般的艺术效果。其上树枝与花朵的分布井然有序、充满生机,正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

6.四方塔竹壶

“四方塔竹壶”以竹子为主题(图4),整体呈宝塔状,故名“塔竹”。一弯流,耳状把,采用压盖式结构,壶盖呈弧形,用竹曲桥代替壶盖,壶盖上插有贴塑竹叶,充满生机;一边刻有“永建元年泉”字样,另一边是一幅竹叶画。壶上营造了虚实空间,适当的虚拟对比有利于强化造型的特色和装饰性,是形成整体造型感觉的重要因素。

作为紫砂壶大师,朱可心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作品早就家喻户晓,他总是热衷于赋予作品以生机和活力。如在壶柄上贴塑竹叶,不失文气,壶身上也有竹叶相呼应。另一方面,该壶表现出一种朴素之美。“四方塔竹壶”反映了独特的中国竹文化,这种意蕴以装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含蓄地表达了其艺术价值,“四方塔竹壶”及其装饰艺术注定为世人所铭记。

7.竹鼓壶

朱可心喜竹、爱竹,更将竹的形象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应用于紫砂的创作之中。“竹鼓壶”是朱可心以竹子为主题的经典紫砂作品之一,其壶把弯曲光滑,壶身塑有粗圆的竹茎,细长的竹枝为壶流,壶扣、壶柄也仿照竹形塑造,灵动而富有生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收藏的朱可心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朱可心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间默默耕耘,他的为人与艺术尤其是那些穷尽其智慧与技艺的紫砂壶作品,都留下了生命的厚重印痕,值得我们珍视。

参考文献:

[1]钱新.山中一杯水 可清大地心——朱可心紫砂艺术的所得[J].东方收藏,2016(06):50-51.

[2]许冠新.暗香情依旧,壶中春意浓——漫谈朱可心“报春壶”的造型与意境[J].江苏陶瓷,2015,48(03):77.

作者简介:

杨晶(1985—),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文字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研究与管理。

猜你喜欢
紫砂
“紫砂九隽”汇新英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刘少白
简述紫砂作品《规箴》的形态特色
也谈紫砂精品《僧帽壶》的创作构想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紫砂作品“三足如意套壶”的创作感想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