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曲阜孔庙所藏古代乐器的研究思考

2022-05-30 10:48周龙涛
东方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孔庙研究

摘要:我国素来就有“文明古国,礼乐之邦”的美誉,而礼乐制度是礼乐文化的核心,礼和乐相辅相成。其中,孔庙礼乐制度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历来被视为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活化石”,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在此以曲阜孔庙为例,就其馆藏乐器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庙礼乐制度。

关键词:孔庙;雅乐制度;馆藏乐器;研究

在我国,礼乐文化源远流长,乃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底蕴深厚,所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有26种乐器。

乐器作为古代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典礼等之中。因此,对曲阜孔庙收藏的乐器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进一步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一、古代乐器与音乐

(一)古代乐器的分类

通常来说,古代乐器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华夏旧乐,最早记录在《周礼·春宫》中,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八音”,乃纯正的汉民族乐器。“金”是指金属所制的乐器,多为青铜乐器,例如钟、铃、镛、铙等;“石”就是石与玉制作的乐器,例如玉磬、笙磬等;“土”就是使用黏土制作的陶制乐器,例如缶和埙;“革”就是用兽皮做的乐器,例如鼓、鼗等;“丝”就是指用蚕丝做的弦类乐器,例如琴、瑟等;“木”是指木制乐器,例如柷等;“匏”是指葫芦做的乐器,例如竽、笙等;“竹”是指竹子做的乐器,例如箎和箫。第二类是外来乐器,被称为“胡夷之乐”,例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第三类是唐代藩国进贡的骠乐器,例如铃钹、螺贝、大匏琴、鼍首筝、横笛、大匏笙、小匏笙、牙笙、三角笙等,其中牙笙使用象牙制作,而三角笙则使用牛角。

(二)古代乐器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乐器文化源远流长,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主要分为四个时期: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据考古记录,在远古时期出现了骨笛或部分击奏类乐器,不过这时的乐器通常都是以服务生产生活为主,在外形上缺乏精致感,主要是发出声音用来狩猎和祭祀。在先秦时期,乐器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就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了“八音”,古琴也诞生了,并且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乐器,这个时期乐器的外形、性能、质感也更加完善一些。秦汉隋唐时期是我国乐器文化的鼎盛时期,这时候因社会稳定,统治者鼓励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于是很多外国的乐器就传入了中原。特别是弹奏类乐器发展繁荣,歌舞音乐也纳入了艺术范畴。在唐代出现古琴谱,晚唐时期唐柔又创建字谱,这样也就使得古琴音乐保存了下来。在宋元明清时期,弓弦乐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促进了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发展。宋代时,在西部草原地区出现了马尾胡琴,而古琴也诞生了很多的流派。元代出现了唢呐和云锣,在明末的时候出现了扬琴。

(三)音乐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与功能

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音乐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孝经·广要道》中的“移风易俗莫过于乐”一句,可知当时人们把音乐的功能看得何等重要。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而人的情感又受客观存在的事物影响,所以在古人眼里,音乐具有唯物主义。《礼记》中把“乐”和“礼”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说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由此可看出在古代礼和乐都是并行的。

二、孔庙礼乐

孔庙作为庙宇,也是承载儒家思想之地,構建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孔庙礼乐文化中,祭祀礼乐无疑是核心,观照天地万物、祖先生命,并与之融为一体,形成了“礼乐治天下”的思想观念。

孔庙礼乐,由来已久。孔子去世后,以宅为庙,陈列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琴为孔庙记载最早的乐器。孔庙礼乐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诞生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每年春秋二仲,头一个丁日(俗称“上丁”)和孔子诞辰纪念日,都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孔庙雅乐也称“丁祭音乐”(元代称“大成登歌之乐”,明代称“大成乐”,清代又称“中和韶乐”,均称“丁祭音乐”)。在曲阜市,每年阴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时会举行祭孔大典,在这个大典中使用的乐器,都是遵循先秦以来的“八音”,共16种——金属:镈钟、编钟;石属:特磬、编磬;丝属:琴、瑟;竹属:排箫、箫、篪笛;匏属:笙;土属:埙;革属:鼓、搏拊;木属:柷、敔。

三、曲阜孔庙馆藏乐器赏析

曲阜孔庙大成殿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其于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殿高24.8、阔45.8、深24.9米,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在这个大成殿中,有泗玥石制作的编磬、特磬、编钟以及配套的“八音”。

以编磬和特磬为例(图1),它为后人研究清代的儒家思想和孔庙体系提供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群音之长”。古人认为泗玥石具有神秘气息,所以利用泗玥石制作的磬早在4000多年前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作为宫廷乐器或是祭祀的法器。在古代,人们如果需要击磬,必须先沐浴、焚香、朝拜才得以进行,在我国古老的史籍《尚书》和《虞夏书·禹贡》中均有相关记载。在古代,人们认为磬代表着通灵等,《广屏记》记载:“磬声一振,鬼神必闻”,由此可见曲阜孔庙大成殿中泗玥石所制的编磬、特磬之珍贵价值所在。

曲阜孔庙收藏有一组八卦纹鎏金编钟(图2),共16枚,形制、纹饰、大小相同,铜质鎏金。交体双龙钮,鼓形身,乳钉枚,平口,通体鎏金。篆饰八卦纹,鼓部饰圆形饼。每枚钲间分别铸铭“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背面铭文“康熙五十二年制”。十六枚编钟,阳律、阴吕各八,以壁之厚薄、腔之大小区分音高。清脆明亮、悠扬动听,仿若大自然之声。其作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皇帝赐予孔庙中的乐器之一,八音俱全,并且符合儒家所宣扬的礼乐思想中的“天地同乐”内容,属于清代时期高规格的乐器,并且其制作相对考究、保存较为完善,对于研究孔庙祭祀礼乐以及清代礼乐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红漆描金云龙纹排箫(图3),宽33、高32、管口径1.2厘米。通体髹朱漆,正面绘描金云龙纹,背面绘太极双鱼图,其为曲阜孔庙的祭孔乐器之一。排箫是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黏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乐器。曲阜孔庙收藏的这件为木质排箫,也称凤箫,因为它的外表很像凤之翼。红漆描金云龙纹排箫由16管构成,短管居中,向两侧依次渐长排列,管上分别书写律名,右侧为阳律,左侧为阴律,从左到右分别为不同的阳律;从右到左则分别为不同的阴律,这些管径相同,但管长则不同,最长和最短的分别为倍夷和应钟。每管上端斜削一口,不同管道,长度不同,单独发音。其中16管镶在类似于茶几的套架上。排箫通体都是红漆,木套架两面则描绘金云龙纹装饰,套架下方则镶嵌圆环,并配置有五彩流苏。

在祭孔乐舞中,使用有一种乐器叫作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柷又名“椌”,属“八音”之一的木类乐器。柷在祭祀雅乐中,是作为起乐的“信号”而处指挥地位的。柷的形状像一个木头做的斗一样,上面宽下面窄,然后是用木棒撞击其中的内壁碰撞发声(图4)。柷的内壁为黑色,外面通常会绘制五彩山水花卉。敲打柷的柄表面是红漆,柄的端头刻有如意金云,再用黄色丝带系上。《文庙丁祭谱》曰:“柷之中,东方图青隐,为青龙;南方图赤隐,为丹凤;西方图白隐,为驺虞;北方图黑隐,为灵龟;中央图黄隐,为神螾。外三面绘山,东一面绘水。水上穿一大圆窍,像日之浮于海。”柷体的彩绘图案通常由朝廷规定,不得擅自更改,可见其重要性和至高的地位。古代击柷的槌有两种,分别为“椎、止”,也就是木棒;另一种则是木槌,前面使用双手握住,后面则是使用右手敲打。曲阜孔庙所藏的柷,便是用“椎”撞击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古代乐器文化十分繁荣。孔庙礼乐作为古代统治者的礼乐教化载体,对于研究中国传统礼乐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散发着不朽的吸引力,生生不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黄茜茜.清微淡远 中和雅正——从北京国子监孔庙馆藏清代琴与瑟谈起[J].收藏家,2021(01):81-84.

[2]李琳.析王州、王耀华《孔庙礼乐的定位、实践及其文化内涵》——以明代文献《孔庙礼乐考》《大成礼乐集》考察为中心[J].明日风尚,2018(17):317.

[3]高迎刚.祭孔乐舞與礼乐精神的传承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03):41-45+162.

[4]田耀农.礼乐:中国传统音乐的常青之树——评《中国历代孔庙雅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34-136.

[5]董喜宁.孔庙祭祀研究[D].湖南大学,2011.

[6]叶俊士,鲍亦程.宁波博物馆藏清代宁波府学孔庙祭祀礼乐器研究[J].文物天地,2019(12):62-67.

[7]徐颖.礼修乐明,多士燕蒸——从丁丙致蔚也、云庄信札看同治杭州孔庙礼乐器制作[J].南方文物,2022(02):291-300.

[8]王蕊.历代祭孔乐制考[J].孔庙国子监论丛,2020(00):56-70.

[9]褚红轩,高君迎,布明虎.孔子博物馆藏清代御赐祭孔礼乐器初探[J].东方博物,2020(01):53-63.

作者简介:

周龙涛(1969—),男,汉族,山东曲阜人。大学学历。现任曲阜市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鉴定及流散文物的征集工作。

猜你喜欢
孔庙研究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帝德儒风,永宣金石——唐代孔庙的层级结构与政治功能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几处孔庙争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