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纷呈 各具千秋

2022-05-31 22:39王文祥
群文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唱段马先生唱词

王文祥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选段出自京剧《龙凤呈祥》中《甘露寺》一折,是该折的高潮唱段,是由戏中扮演乔玄的老生来演绎的唱功戏。该段内容出自《三国演义》,主要为乔国老替刘备在吴国太面前美言,劝国太让刘备与孙尚香二人顺利完婚的故事。

而提到“劝千岁”唱段,就不得不提到马连良先生以及众多马派名家对于这段戏的演绎。可以说,这一唱段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马连良先生功不可没。据资料记载,《龙凤呈祥》这出戏最初就是由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等名家,将原有的折子戏《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组合改编而成。后来张学津、梅葆玖等先生也有根据1959年马连良、梅兰芳等先生的录音而配像,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马连良先生前一部分西皮原板的唱腔显得圆润婉转,而后面的流水部分却又增添了几分轻巧灵动,整体上给人以潇洒自如、飘逸洒脱的美学享受。

马连良先生对于这段的演绎有一极大的特征,那就是在内容上加以省略,唱腔上长短交替,形成了他错落有致、节奏多变的独有风格。正因为内容上的简洁,他的这段唱中没有一处加节,所以全段唱下来一气呵成、流畅非凡。通过张学津先生的配像表演,我们也可以看到,马连良先生在这里塑造了一个不卑不亢、潇洒自如的乔玄形象。无论是髯口的随性抖动,手部做功的自在比划,还是讲到得意处的摇头晃脑(马先生似乎有用这一动作来表示人物机智的习惯),都在证明这样一个乔玄虽然是以臣子的身份在向吴国太谏言,可态度上却显超然。联想到这一唱段的前一部分,孙权才唱过“不杀刘备誓不休”,我们可以将这里的乔玄理解为是在表达对孙权、周瑜等人所献美人计的不屑,是在向吴国太表明自己的见解高妙。而这样的塑造也和马连良先生潇洒的演出风格相合,人物和唱腔、做功得到了高程度的融合。

马连良先生的两位弟子——张学津先生和冯志孝先生也都各自有着对这一唱段的演绎,而他们和马连良先生最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对于“白马坡前诛文丑”这句的处理了。其实马连良先生的这句唱词是存在错误的,因为在原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在白马坡斩的是颜良。可能也是辙口的原因,老词里面就一直保留了这一“错误”。但张、冯二位先生把这句进行了“纠正”(也有种说法是马连良先生自己在晚年发现了这一错误,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改动),于是他们的唱段中就给这句加了一节,变成了“白马坡前斩颜良、延津诛文丑”。但是这一改动却使得该段整体的流畅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因为它下一句“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也是一个长句。两个长句放在一起,节奏上也显得有点脱节,所以这一改动虽然圆了内容上的缺,但却让唱腔不够完美了。

不过,即使抛开上文所述的那一句改动不谈, 张、冯二人的演绎还是不及马连良先生。可以看出,他们的演出风格还是同马先生一样,着眼点放在表现乔玄的潇洒飘逸上。但是两人的唱腔均没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甚至张学津先生自己版本的表演也显得有些不到位。张学津先生的唱腔过于平稳了,舒展酣畅,但少于变化。有种《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感觉,坦荡有余,洒脱不足。而冯志孝先生的唱腔则是过于高亢了,也同样失了那一份超然的气度。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二人的发音位置以及气息的下沉程度和马先生有所差异。

马连良先生在这段“劝千岁”中几个字的发音上也是有点“大舌头”的,比如“刘备本是靖王的后”中的“是”,“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中的“二”和“寿”,“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的“山”,“将计就计结鸾俦”的“俦”……这虽然是马先生的天赋缺陷,但在他行云流水般的唱腔中,却显得别有风味,仿佛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而张、冯二位先生在对这一唱段进行演绎时,过于去强调它的咬字,力求字正腔圆,反倒是有用力过猛之嫌。上文也有说到张学津先生自己版本的表演有些不到位,就是因为他刻意地追求马先生超然洒脱的表演状态。尤其是张学津先生在演出中用瞪大双眼去表现乔玄的智慧,不时还要转动一下眼珠。他将乔玄的智慧、超然演成了狡黠,几乎显得滑稽,这不得不说他是演过头了。

京剧界素有“南麒北马”的说法,而“麒派”的“劝千岁”唱段则和“马派”有着极大的差异。“麒派”改“由求”辙为“言前”辙,并且以“西皮二六”起唱,在“拖刀计斩蔡阳就在那古城边”后才转“流水”,着实与众不同。而目前只能找到陈少云先生演绎的这一唱段,可以发现,他在对乔玄人物的处理上与“马派”有很大的不同。“麒派”唱腔苍劲浑厚,陈少云先生着重体现了乔玄的思虑、忧心。他几乎在每一句中都使用了“麒派”特有的哑音,使得唱腔上高低起伏、错落跌宕,也让乔玄这一人物平添几分正气浩然之感。

在内容上,“麒派”的“劝千岁”与“马派”差别不是很多。大体上仍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劝千岁”“赞刘备”“赞关羽”“赞张飞”“赞赵云”“赞诸葛”“明后果”“忧国事”“劝结缘”。除了在辙口上有所改变外,“麒派”的唱词中在各处的内容上都有所增添,加节的地方也有4处。整句和散句兼用,句式变化多样,节奏起伏明显,具有十足的律动感。而之所以如此,想必也是与“麒派”对于乔玄这一人物的塑造有关。上文有说,“麒派”的乔玄是个思虑良多、忧心忡忡的老臣形象,那么他的话语就应当有沉郁顿挫而又娓娓道来之感。所以这样的处理是符合人物形象的,而且在陈少云先生铿锵有力的演绎下,大段的内容也不显得烦闷絮叨,倒是有畅快淋漓之感。

在“马派”“麒派”两家之外,“奚”“高”

“言”“杨”等派也均有对这一唱段的演绎。这几家在唱词上均是在采用“马派”“由求”辙的基础上加以变格,如上文有提到的那句“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奚派”的唱词中则变成了“白马坡、延津口,斩过颜良诛文丑。”而他们也有对“麒派”唱词加以参考、融合,比如依旧是“奚派”的唱词中,“曾破黄巾兵百万,虎牢关前三战过吕温侯。”一句就与“麒派”的“曾破黄巾兵百万,虎牢关三战过吕奉先。”类似。后面的“东吴将官哪一个敢出头?”也与“麒派”的“东吴的将士哪一个大胆敢向前?”相似。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其余诸派在辙口以及内容的详略上均与“马派”一致,但在演出风格上则更加近似于“麒派”,也是把乔玄塑造成思虑、忧心的模样。这点在前面的唱词上也有所体现,毕竟“马派”唱的是“曹操坐把渔利收”。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关正明先生对“劝千岁”唱段也进行过演绎。虽然他采用的大致上还是“奚派”的唱词(也有综合“马派”),可他的腔却有奇特之处。他的奇特就在于他几乎每个腔的唱法都令人意想不到。比如在“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一句中,“翼”“威”两字咬字较重,“德”“风”两字却又刻意放松,给人以高低错落之感,不可谓不“妙”。关正明先生那段“劝千岁”的录像是他晚年所录,气力上已然不足,所以他在唱腔上便多有设计。但也正因为此,他把原本是短腔的这段“劝千岁”在每一个腔上几乎都拖了那么一两下,于是使得这一唱段变得更加婉转多姿。不过初听关正明先生的这一唱段确实会略感不适,始终没有马连良先生唱段中畅快飘然的感觉。

京剧各流派演绎“劝千岁”唱段的不同,本质上还是源于对乔玄这一人物理解和塑造上的不同。各流派也均在把自己派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与乔玄这样一个人物去进行融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优良境界。一段“劝千岁”也正因为有着如此诸多名家的争相演绎,而能够在京剧的历史上留下它不可或缺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龙凤呈祥(京剧剧目).词条标签:戏剧.

[2]沐风花烨.浅谈马派、麒派《劝千岁》的句式特点和藝术风格.百度文库,2014.3.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唱段马先生唱词
唱词(外一首)
马叙伦与“三白汤”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