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地下式大型计算机房暖通空调设计的一点思路

2022-05-31 00:39张威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区排风新风

文/张威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某处。总建筑面积1142.23平方米,全地下式结构,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最高点在地坪下距地面1.2米。

中心机房为圆形,净高3.9米,共布有12列132台大型计算机组,房间设置吊顶和架空地板。机房两侧分别为生活区和辅房区,净高3.0米。西侧生活区设置监控室、值班室、休息室、警卫室、卫生间和设备间等房间;东侧辅房区主要有通风空调设备间、配电间、滤波间、气瓶间、维修室和排烟机房等房间。

设计要求:“地面以上所有构筑物不得超过0.6m,且自地面以下1.0米处以上,不得有任何金属构件。”

2、负荷计算

2.1 气象参数

(1)室内计算温度:tn=23±2℃(露点温度13.5℃,机器露点温度14.8℃)

室内相对湿度:φn=40~70%

(2)室外计算温度:tw=33.2℃(湿球温度26.4℃)

室外相对湿度:φn=78%

(3)空气密度

ρ17干=1.217kg/m3,ρ23干=1.193kg/m3,ρ33干=1.154kg/m3

2.2 热湿负荷

(1)计算机散热:本工程室内冷负荷主要是大型电子计算机散热所形成。对于电子计算机,国外产品一般都给出设备发热;对于国内产品,目前实测数据较少,设计参数采用n1=0.7,n2=0.7,n3=1.0。计算机总功率为180kw,散热量为88.2kw。

(2)维护结构最大冷负荷:1490.7w

(3)太阳辐射热:0

(4)人体散热:4520.4w

(5)照明散热冷负荷:6400w

(6)湿负荷:1.172g/s

(7)室内总冷负荷:Q1=100.6kw

2.3 风量计算

(1)热湿比

由于夏季和冬季室内冷负荷相差无几,故将热湿比线视为同一直线。

ε=Q/W=100600/1.172=85836kJ/kg

(2)送风温差:6℃;送风温度:17℃。

(3)总送风量

通过焓湿图,计算总送风量为44642m3/h,新风风量为0.72kg/s。

图1 夏季处理过程

图2 冬季处理过程

3、空调选型

3.1 主要参数

(1)空调机制冷量

1)夏季:

相对湿度小于70%时:QO=G(iC-iO)=139.1kw

相对湿度大于70%时:QO=G(iC-iL)=173.1kw

2)冬季:

QO’=G(iC’-iO)=57.7kw

(2)夏季新风负荷:Q2=GW(iW-iN)=27.2kw

(3)再热量:Q3=G(iO-iL)=35.5kw

(4)空调机所需最大负荷:200.3kw

3.2 空调选型

根据以上计算,本设计选用3台恒温恒湿计算机房专用空调机组,每台空调总冷量为89.1kw,显冷量为78.1kw,2用1备。每台空调均设有两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在有一台空调停机维修的时候,如果再有一台空调的一个制冷系统出现故障,仍可达到75%的制冷量,可以满足机房制冷需求。备用空调机既可与其它机组轮换值班,也可在夏季温度超常的时候,直接投入运行,以保障超大制冷量需求。因此,选用3台空调机相对合理。此外,本建筑冬季仍需供冷,由于冬季冷负荷小于夏季冷负荷,冬季制冷需求可以充分保证。

设计要求室内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而北京一年中相对湿度超过70%的天数很少,再加上空气调节的过程中包含除湿或加湿过程,恒温恒湿机房专用空调可以很精确的把湿度控制在55±10%左右,因此,不再另设除湿机。

4、空调系统

4.1 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设在通风空调设备间的空调送风管在地下夹层汇合后,通过2000X1250的主送风管道沿地沟敷设到中心机房地板下空腔。架空地板上设34个送风口,分别均匀布置在计算机组下方和过道上,冷风自下而上对计算机和室内空气进行冷却调节,然后通过吊顶上设置的16个双层百叶回风口进入吊顶,最后通过设备间走廊上方的2000X1200回风主管道回到空调机。空调机冷凝器共6台,设在室外机机房内。

4.2 生活区空调系统设计

监控室、值班室、休息室、警卫室等房间的供暖及制冷由4台低静压风管机(一拖多)负责,其冷凝器也放在室外机机房内。制冷剂管道通过中心机房吊顶连接着风管机和冷凝器。中心机房空调机和生活区空调机冷凝器通风设计见下一章。空调送风系统平面图如图3:

图3 空调送风系统平面图

5、通风和排烟系统

5.1 进排风竖井

前文中提到,“中心机房为全地下式结构,出地面构筑物最高不得超过0.6m,且自地面以下1.0米处以上,不得有任何金属构件。”为此,经综合考虑,在通风空调机房内设置两个通风井,通过管道连接,进行有组织通风,以解决设置在机房内的空调室外机的通风冷却难题;通风机设计2台,一用一备,以确保空调冷凝器热量可以及时有效排除。出机房主体结构的通风管道均采用非金属管道。同时,进风井兼做供给新风和排烟补风用,排风井兼做排烟和排风用。进排风井出地面高度为0.6米,百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进风井百叶窗高0.3m,总长23m,面积为6.9m2,根据总进风量计算进风速度为2m/s。出风井由于采用了通风机提供压头,因此面积可以小于进风井许多,但风速要大于进风井。

同样,在生活区设备间也分别设置一个进风井和一个排风井,负责生活区通风和排烟,进排风井出地面高度为0.6米。空调室外机房剖面图如图4:

图4 空调室外机房剖面图

5.2 通风系统设计

由于本工程为全地下结构,为保持房间空气质量,所有房间均设置新风和排风。

辅房区机房内设置新风风机3台,其中2台为中心机房新风风机,1用1备。新风由通风空调机房进风竖井引入,通过新风机与中心机房回风在静压箱混合后,经空调送风管送入室内。另外1台新风机负责为辅房区设备间、配电间、滤波间、气瓶间和维修室等房间供给新风。新风因入口风管设初效和中效两级过滤器,以保证进入室内新风的空气质量,过滤器需定时清洗。

辅房区机房内设置排风机2台,1用1备。中心机房吊顶设4个排风口,通过风管与辅房区设备间、配电间、滤波间、气瓶间和维修室等房间排风口汇合后,经排风机排入排风竖井内。

生活区设带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1台,为生活区监控室、值班室、休息室和警卫室等房间供给新风和排风,新风和排风分别接入生活区进排风竖井。卫生间排风单独接入排风竖井。空调回风及通风排烟平面图如图5:

图5 空调回风及通风排烟平面图

5.3 排烟系统设计

由于中心机房与监控室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因此不设排烟设施。

辅房区排烟专用机房内设排烟风机1台,新风机房内设1台补风风机,分别负责辅房区房间的排烟和补风。

生活区排烟专用机房内设排烟风机1台,新风机房内设1台补风风机,分别负责生活区房间的排烟和补风。

排风系统与二氧化碳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火灾时,所有空调和通风设备均关闭,气体灭火设备和辅房部分的排烟设施开启。灭火结束后,排风风机与新风换气机开启,排除废气后人员方能进入现场。

结语:

本项目竣工后立即投入了使用,经过一个夏季的使用来看,计算机组全功率运行时,室内温度可精确的控制在23±0.3℃,相对湿度控制在55±5%,运行效果十分理想。

在设计大型商业综合体时,暖通空调专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通常都可以按照常规做法进行设计;在以往的坑道或人防工程设计中,进排风竖井和空调冷热源通常也都是可以灵活设置的。相比之下,本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全地下式结构给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带来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综上,针对全地下式建筑布局的大型计算机中心机房,采用有组织通风,地板下送风、吊顶上回风的暖通空调设计思路是可行的,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运行效果是理想的。

猜你喜欢
生活区排风新风
建筑排风隔热外窗冬季结露机理与防治
站在“TOD”新风口
丹青不渝新风入卷
基于STM32的室内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与排风系统
地下车库CO浓度分布及排风方式的实验研究
小班生活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浅谈自升式钻井平台生活区设计要点
建筑施工生活区节电设计探索
探讨医院生活区推行物业化的可行性
夏日清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