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探究

2022-05-31 09:37陈美兰
高考·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

陈美兰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数学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应当更加重视数学学习。高中数学教师须紧跟时代,把握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结合现有的教学手段,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学习时,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诵定义、公式,做不到举一反三。在数学解题中,习惯性地套用公式,做不到灵活应用。因此,传授学生知识,并且让学生做到灵活应用,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规律、思想。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高考背景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跟改革趋势,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条件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学生不主动学习的原因,是知识点难度过大,还是课堂无趣而导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社交软件等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方面来说,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做好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在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做好备课与作业设计。

(一)科学备课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备课中,教师偏重教材内容,忽视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不佳。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情、学习能力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应当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单元备课的整体性、关联性,确保每节课的备课都能够与单元备课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完整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具体的备课中,教师要研读教材,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以此为中心分析教学内容,开展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明确关键词语,清晰哪些话需要学生主动讲出来、哪些话需要教师重点讲解。以《对数函数》教学为例,本节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大部分学生虽然能理解对数函数,但是,在实际解题时,无法灵活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图像,使得学生解题困难。因此,在教学制订目标时,教师可以这样制订: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重难点放在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灵活应用上。以此作为基础,再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做好教学案例与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这样的科学备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作业设计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巩固、补充所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独立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能够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更应具有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探究性[1]。所谓典型性就是指作业题目更具有代表性,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层次性是指依据知识点数量、难度、交叉程度,设计不同维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问题。1.比较形象具体的如:求解;;2.比较抽象,需要讨论的问题:已知不等式:,,如果不等式解集为,求的值。在完成基础层次的作业后,可以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满足每个学生的作业需求,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综合性是指作业包含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综合性是高考数学题目最主要的特点,若能在日常学习中开展适量的综合性题目训练,学生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从整体角度出发,设计涵盖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作业,考查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學过程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等多方面因素。做到每一步教学都有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教学设备,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影音资料、挂图等设备以及各种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各种设备与方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以“程序框图”教学为例,通过研读教材可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画程序框图,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演示程序过程,方便学生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步,复习知识点,引入新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后,提问学生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有什么缺陷?能清楚地看到整个程序、步骤吗?如果我们想更加清楚、直观地看到每个步骤、程序,能不能作图表示?以此引入今天所学知识——程序框图。第二步,启发思考,主动探索。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程序框图符号,并介绍不同图形符号名称、作用及使用规则。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画出程序框图,加深学生对程序框图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程序框图的定义,在得出定义后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定义的关键字,并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阐述这些关键字的含义。最后,认识逻辑结构。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师初步介绍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并总结出不同逻辑结构的特征。第三步,结合实例,加深学生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针对三种不同逻辑结构的程序图,选择三道不同的例题。如若时间有限可只选择一道例题,给学生讲解。如选择最简单的顺序结构,课本上的例3正适合。这个例子涉及海伦公式,学生对此不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之前,教师应当详细讲解海伦公式的定义,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例题的解答。第四步,进行课堂小结。程序框图的概念、常见的图形符号(形状、作用、使用规则)、三种不同逻辑结构。第五步,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选择课本上的例题作为作业,告知学生下节课要检查。至此,整个程序框图的教学过程设计完成。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过程具有层次性,保证每个环节都紧扣课本内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而且还要保证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教学改革日益加快,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与厌烦心理,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2]。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与应用处于割裂状态,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构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以“等差数列”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一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差数列规律:1.星光电影院3场设计了10排座位,从第一排开始其各排座位数能够组成数列:25、30、35、40……;2.全国统一的鞋码中成年女性鞋码由小到大为:35、36、37、38、39、40等;3.积木呈V字形排列,从上到下数量依次为1、2、3、4、5……。接下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实例进行分析,探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变化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每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前后两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此时教师引出等差数列和公差的定义。从上述案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数学规律,教师能够轻松引出新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立体呈现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逐渐普及,教学课堂逐步实现信息化。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创新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来看,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的知识包括空间几何体、圆锥及其曲线、几何体、球等。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教学为例,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播放一段手影视频,让学生思考手影是怎么形成的。接下来,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立体呈现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并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这样直观、清晰的呈现方式,深化学生对投影的理解,方便了后续立体几何三视图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正投影绘制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三视图,引出三视图的定义。为了强化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教师从顶面、正面、侧面三个方面入手,演示空间立体图形,让学生画出三视图的平面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全程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学习,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三)重视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教师授课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如果对学生个体差异不够重视,就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等,兼顾班级的每个学生。

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依据授课内容,合理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以函数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六个问题: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映射?2.如何理解自变量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3.如何理解函数值存在与之对应的确定范围。4.函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能分别构成组合吗?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5.从映射角度出发怎么定义函数?6.函数记号的新定义与原定义区别在哪里?对于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解决最后两个问题,最后两个问题对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于理解能力一般、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解决中间两个问题,中间两个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求他们解决前两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是基本的概念问题,并无太大的难度。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除了教学过程设计分层思考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开放性教学

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的主要原因是只学不问的课堂教学模式。李政道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大部分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将问题的答案讲解给学生听,并非让学生通过疑问、分析找到答案。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思維、主动探索。

开放性课堂不等同放任性课堂,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免学生走入“死胡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以“余弦定理”的教学为例,为了构建开放性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1.在中,,,,,如果为直角,那么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的平方存在什么关系?设计问题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结论。接下来,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教师继续提出问题。2.如果分别为30°、60°、120°、150°,那么、、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引起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的平方之间数量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证明?继续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加强学生讨论学习的节奏控制,逐步引导学生猜测。通过设计层次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生在观察、归纳、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中大胆探索,得到结论。在构建开放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外,还要多鼓励与指导学生,使其从多角度、多方位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多表扬、赞美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相对于填鸭式课堂,开放性课堂更具有活力、创新空间[3]。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应当具有广泛性与深入性。从备课环节到最终的作业设计环节都应当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现代课堂教学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当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情境教学、信息技术、层次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融入数学教学中,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卫亭.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1484-1487.

[2]许永安.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分析[J].读写算,2022(20):1-3.

[3]李桂兰.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路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3):10-11.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