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古今

2022-06-01 07:24赵琼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许国族人福建

赵琼

(许昌市博物馆)

自古至今,我国姓氏达12000个,姓氏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先有姓,而后有氏。姓代表血缘,氏代表支脉。夏商周三代之前,我国为母系氏族社会,“姓”字结构为左女右生,代表女性因生育能力而主导姓,如姜、姚、姬、姒、赢、妫、妘、妊上古八姓,同姓的人群有着共同的女性祖先。如今大多数的姓氏,都是由这八大姓氏衍生而来,如姚姓衍生出陈、王、孙、胡、田、虞、车、袁、陆等60多个姓氏。氏,是姓的分支,主要用来区别子孙的父系分支。部落首领会加上“氏”表示尊称,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西周盛行的分封制,使氏大为扩展,来源有爵号、封地等等。氏不仅代表宗支、部族,也代表着社会地位的高低尊卑、贵贱。后来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所有的血缘关系由父系决定。久而久之,姓氏合二为一,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姓。

一、许氏溯源

关于许氏起源,说法有二。一说许氏出自姜姓。《国语·晋语》中记载:有蟜氏为少典妻子,她生下黄帝与炎帝。黄帝出生于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之畔,因而为姬姓,炎帝出生于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之畔,故而姓姜。《国语·晋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黄帝、炎帝出生地的史料。后来,炎黄部落为争夺领地,发动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汉族)。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为唐尧时期的四岳(“四岳”又称“太岳”、“五岳”,为上古官名,是当时掌管四时、方岳的官),其裔孙文叔参与了武王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鄢陵),世称许侯。许国都城位于今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一带。开国之初,与周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曾参与周平王东迁。春秋以后,诸侯争霸,许国为郑、楚强国所逼,多次迁都。战国初,有着近700年历史的许国终被楚国所灭。后许国国民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通志氏族略》均认为许姓是以许国国名而得姓。

一说许氏出自许由。许由,又写作许繇,字武仲,昆吾族首领。他德高望重,颇有治世才能,很受族人崇敬,帝尧赞赏许由之德,先欲让君位,后请做九州长,许由皆坚辞不受,率其部族隐于箕山之下的颍河流域,继而沿河东下,至现在的许昌、鄢陵一带牧耕。至今遗存有不少许由巢父故事镜,再现了许由与巢父的一段趣事:许由与巢父为当时的高士,正当许由在颖水边洗耳时,巢父牵牛也来此饮水。得知许由是因觉得尧帝请其做官的话污染了耳朵遂来清洗时,巢父深恐洗耳之水污染牛口,便将牛牵往上游。许由虽未登帝位,但其不为名利所动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后人的崇敬,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他的行为,体现了华夏民族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

由寺功德碑(清)

许由冢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村西,冢前原有许由祠、许由寺,现祠、寺已毁,仅存清代(顺治十四年)石碑和现代(1994年)海内外许氏后裔谒祖碑两通。

后人把许由部族开垦的田地叫作“许田”,把许由部族活动的地域唤作“许地”,这就是许国、许县、许都、许州、许昌等名称冠以“许”字的由来。早在唐代,许州就修建有奉祀许由的庙宇。许由的故事不止民间传说里有,众多的历史书籍里也不乏详略不一的记述。许昌附近和许由有关的古遗迹有很多:鄢陵有许由墓、许由寨;建安区有许由庙;禹州有犊水河,巢父洞;而魏都区七里店社区的古河道为过去的颍水支流,河边建有高大的许由庙,历代文人骚客都来此瞻仰,确认这里就是当年许由挂瓢的地方。《许昌旧志》记载:“许由挂瓢处在城西北七里店,相传许由挂瓢于此。清乾隆年间,许州知州甄汝舟曾专门来到七里店游观,在许由挂瓢处留诗一首:“隐士欲逃名,后世传佳话。何如竟潜踪,并此瓢不挂。”

有不少专家认为许由与伯夷为同一人。伯夷为尧帝时期的四岳,上古时代一个官职往往由一个家族世代世袭,许姓的祖上在尧舜时期便世袭担任四岳之官,这一点在《左传》《尧典》《吕氏春秋》等史料中可以得到印证。笔者认为许由与文叔应是一脉相承的,许由为许姓始祖,文叔为许由后代,同时也是许国开国君主,许国国灭后其后人开始以许为氏。今颍水流域的许昌和登封箕山是许姓的根脉所在。

二、许国迁徙

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先后分封71个诸侯国,以亲疏远近与功绩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许国是其中之一。许文叔为开国君主,其墓葬位于当时许国都城外,即现在的许昌县邓庄乡桑树许村西南,许氏祖茔内。村南原来还有许氏祠堂,内挂许由、文叔、叔申三人画像,村民均称之为“祖师爷”。现今桑树许村仍有许姓5000多人。

许国十五世国君许灵公于公元前576年将许都从许迁入楚境的叶(今河南叶县西南)。许都,随后又被迫迁往楚国的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33年)、叶(前529年)、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24年)、容城(今河南鲁山,前506年)。战国初,许国为楚国所灭。

束腰垂鳞纹铜鼎

“许公之车戈”及其铭文

许灵公墓出土的文物。许灵公墓位于河南省叶县旧县乡,该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及玉器,共计638件,铸造精美,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

许穆夫人像

许穆夫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见经传的女诗人,春秋时期卫懿公之女,嫁与许穆公。她容貌艳丽,胆识过人,秉性刚强,擅长诗赋,尤以爱国诗篇最为感人,其诗载入《诗经》。

三、许氏发展

从时间与地域来看,笔者认为许氏的迁徙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战国以前、从战国到唐宋、元及明以后。

第一阶段,在战国之前,许姓迁徙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境内。为了寻找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许姓部落从她的发源地,即今日的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嵩山一带,一路沿着颍水向东南方向迁徙,最终来到了如今的河南省许昌市一带,这一带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就此将部落定居下来。在郭沫若的《中国史稿》中,曾经有明确的记述:四岳姓姜,后来的许、齐、申、吕为其分支。许是太岳的后代,活动在如今的许昌市建安区一带。传说中,许姓的第一代始祖,即许由,定居在颍水之阳,即今日的河南省登封县,后来又迁徙到了如今的河南省许昌鄢陵一带。

颍水流域途径如今的鄢陵县、许昌市、禹州市、登封市等,是许姓族人最早的活动区域,可以说许氏和颍水息息相关。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左右,许由的后裔文叔被周文王封于许国(即今许昌鄢陵一带),为男爵。许国分封立国之后,一度曾经称霸于中原地带,成为“东诸候之最”,实力相当强大。但后期,许国在郑国、楚国等强国崛起后,逐渐衰落,并被两大强国逼迫,国都不断迁徙。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男公结(文叔的第19世孙)统治时期,许国终被楚国所灭,其年公元前481年,灭于容城。许国被灭之后,子孙四处漂泊,为纪念故国,便以国“许”为姓。

从战国直到唐宋的这一阶段,许氏族人从河南省,逐步扩散到全国各地,开枝散叶。起初自许国灭国于容城后,许氏子孙分散迁徙到汝南、高阳等地区。汝南指如今的河南驻马店汝南县附近,高阳指如今的河北保定市高阳县。汝南和高阳,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两个许姓最为有名的郡望,自此以后,许姓以两地为据点,开始逐步向全国各地开散分布。

东汉末年时期,汝南的许氏分支,迁徙到太原(太原市)、阳羡(宜兴市)、豫章(南昌市)、句容(江苏省句容县),且随后都分别形成了当地的望族。战国时期,高阳的许氏分支,迁徙到昌邑(山东省金乡县),南朝时期,该许氏分支的一支迁徙到如今的安陆(湖北省安陆县),一支迁徙到新城(浙江省富阳县),而后也分别在当地繁衍发展为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许氏还多次、分批从河南迁徙进入福建。最先迁入福建的许氏分支,是西汉武帝时的许滢,其官居左翊将军,曾于135年入福建平叛。其来自于许州,如今的福建同安、金门等许氏族人,大多为其后人。唐高宗时期,景龙二年,许辅乾从中州调任福建武荣州(泉州)刺史,而后,其后人多分布在莆田、晋江地区。唐朝初年期间,汝南的一支许氏,迁徙到固始(河南省固始县),该许氏支脉在唐朝及五代时期,先后分三支进入福建:一支为族人许天正,于唐朝初期进入福建平乱,为开拓福建漳州立下大功,他的后人散落于南安、海澄、安溪、广东潮州市等地区。第二支为族人许爱,于唐僖宗时期进入福建镇守漳州泉州两州,先是在瑶林定居,后迁徙至石龟,其子孙分布在漳州泉州两州。第三支为族人许十一,在唐僖宗年间跟随王审知进入福建,之后定居在闽清,他的后人主要活动在现在的闽侯地区。

在元朝、明朝之后的时期,许姓族人主要的迁徙动作,是豫章一支从江西逐渐分别迁到南方各省,而后广东、福建等地的族人,逐步散播迁徙到海外各地。例如南宋的礼部尚书许贵,他祖籍江西万安,晚年时期看到南宋江山风雨飘摇,为了家族血脉,他将自己和兄长的财富,分成了九份,平均分给了九个子侄,并让他们分别迁徙到各地。如今四川仁寿、福建长汀、湖北仙桃、广东电白、湖南汝城、海南文昌、广西防城等地许氏都是许贵的后裔。另外还有许姓一支,自高阳迁徙到汝南之后,又迁徙到楚州(如今的河南信阳地区),而后又迁徙到同州(如今的陕西大荔),而后又到西安,最后在元朝金吾卫上将军许威的带领下,来到了如今的河南灵宝市,并且最终在当地安居定迁。这一支族人,在明代时期成为当地望族,并且先后除了四位尚书,如今已经传至第26世,族人达到数千人,并且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例如许家祠堂、许家坟、石马院、东崖精舍等等,还有留下了很多人文故事,和家风文化。

现在国外主要是东南亚地区的许多许姓人,如在缅甸、越南、文莱、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闽漳始祖许天正的后代,他们都是在明朝和清朝时期,从福建金门地区,迁居到海外的。许姓族人入台,也是集中在明朝清朝两代,主要都是从福建进入台湾。

五、总结

在人类发展史中,血缘关系,是人类的根脉之所在,数千年来,中国人从未放弃对家和根的眷恋与探索,而姓氏文化,正是血缘关系的纽带与升华。许氏人,从许昌走向河南,走向各地,走向世界,在不同的地方开枝散叶、开拓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他们不忘故里,从这里汲取文化的力量,找到内心的归属,进而找到前进的动力,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不断为家乡的振兴而捐资助学、兴办实业,为家族的繁荣而躬身实践、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进取、携手共进。姓氏文化,根脉所系,追寻祖迹,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许国族人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21)新航线
福建艺术战“疫”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人去楼空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