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艺术的疗愈功能探究

2022-06-01 07:24任文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

任文

(湖北大学)

一、艺术疗愈的概念

艺术疗愈最早出现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在这其间,美国出现了大批战后PTSD的患者,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艺术干预性疗法就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这种将艺术作为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方法已在欧美国家开展了一百多年,主要着眼于将心理治疗和视觉艺术应用相结合,依靠艺术的创造能力进行治疗临床评价与诊断。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表达性的心理治愈方法,它可以借助艺术的创作过程改变参与者的生理、心智和情感健康状况。王忠升先生曾经讲过:“艺术具有治愈的力量,帮助我们缓解心理不适,而运用这种力量,是我作为艺术家所能够做到的最走心的事情”

艺术疗愈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一种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手段,具体是通过欣赏音乐、参与绘画、学习舞蹈、观看戏剧和实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舒缓、化解人们的负面情绪,最终使得人们能够放松紧张情绪,并对自我产生更多正向认同。这种疗法注重艺术对人身心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存在传统心灵疗愈中通过语言对客体内心的侵入性,故更容易避开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调和自身的情绪状态,能够表达自身真实感受和想法,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心灵疗愈打下基础。

艺术不仅让人们获得审美体验,还记录和表达着情感。当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意向即被人们所接受,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是面对面交谈与沟通,这种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有需要心理咨询的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受治疗者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和诉求,这对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另外,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缺乏词汇或有语言表达困难的这一类人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疗愈给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去表达隐藏的情感。艺术创作如同情绪一样,只有个体区别,没有对错之分。

二、艺术疗愈的发展现状

艺术疗愈在国内的发展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对公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艺术作品鉴赏能力逐渐倒退,并愈加趋同。当代艺术在被互联网生态裹挟中忽视了艺术最强大和最基本的魅力。但早在千年之前,人们的祖先就一直能够借助美术传达情绪,例如人们在岩洞中描绘墙壁以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之心,又如承传千禧的剪纸艺术也成为人们维系生命信念的一个手段,那颜色艳丽的窗花,传递了人们吉祥的愿望,也为人类的心灵带来了愉悦和安慰。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里,人人都与艺术拥有直接联系,然而现代人与艺术的关系却交给了艺术市场和美术教育来建立,由后者告诉我们什么是艺术,这无疑直接切断了人类通过五感与艺术进行直接对话的通道。导致很多人认为“艺术”与己无关,艺术是高高在上的,是“看不懂”的,它疏离地作壁上观,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社会背景下,雅昌艺术网整理了100件国内外艺术作品,它们以综合媒介的当代艺术居多,多种媒介形态中的作品代表了物理隔绝的社会现实中的多元艺术生态,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纪念与反思。[1]但百余件作品中能够引起广泛公众参与的凤毛麟角,部分艺术作品中对于跨行业、跨学科事物的描写也有所不足,较有限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限制了此类作品疗愈属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们对艺术疗愈的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当前社会面临转型期,加之群体性医疗卫生事件的影响,社会矛盾愈加突出,人文关怀滞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高强度的工作,都市人长期处于在精力耗竭的状态下,他们的痛点、累点,都只能自己隐藏起来,自己消化,通过娱乐来麻痹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平平静静,其实内心早已千疮百孔,甚至很多身体上的生理疾病都是心理问题的投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一些可以治愈心灵的解药,有人辞去工作去避世小镇里隐居,有人定期去寺庙里虔诚抄经,不同人有不同的做法。想有那么一刻解开成年世界的桎梏,麻木可以疗愈,舒适可以共享,在生命力和创造力面前,人们不断寻找着让我们舒适的生活方式。

三、艺术的疗愈路径

艺术创作使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比起以言语为媒介的现代心理治疗,疗愈艺术以无声胜有声,以艺术为媒,通过不同的创作工具与材料,让参与者得以去挖掘、去探索,去拥抱真实的自己,并学习如何去理解和尊重我们所处的脆弱星球上所有生命的精神演化,在各个层次上实现疗愈——身体的、社会的、情绪的以及精神的。艺术治疗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去表达情绪,最后的结果会通过作品呈现出来,以便于艺术治疗师评估。画画,雕塑,音乐,舞蹈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艺术治疗的环境营造的整体氛围比较有趣、轻松,对被治疗者也没有过多的要求较于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更容易让被治疗者接受,内心的抵抗和防御自然也会减小,被治疗者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一)通过自我艺术创作实现疗愈

在创作中,个体需要全身心投入,并且放下评判,全面体验当下的感觉,让意象自由浮现,那些被个体压抑的情绪、重要的心理事件信息、前语言阶段的事件甚至是那些通过遗传而储存的集体无意识信息得以通过外在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从而得以进入意识领域。在这一过程中,情绪得以释放,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得以整合,并且个体还将体验到没有评判的幸福状态;如果个体能将在创作中体验到的这种状态迁移到生活中去,他/她对生活事件与生命的看法也将完全改观。例如体现在著名作品当中的艺术治疗,比如梵·高。一位用色彩、主题、风格、作画方式和内容阐述他与众不同的个人世界的印象派艺术大师。1888年,梵·高离开人世的两年前,他不再拥有《向日葵一》的热烈奔放以及《盛开的杏花》中那种对生命的渴望,“Night Café”(《夜间咖啡馆一》)的阴郁成为了作品的主色调。在这幅作品中,梵·高用暗黄色、血红色和绿色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堕落的氛围(如图3-1)。画面中的混沌和矛盾反映了他生活中的苦恼和混乱,内心的压力与愁苦油然而生。

图3-1 梵高“Night Café”(《夜间咖啡馆一》)

易斯·布尔乔亚认为“艺术家的身份本身就包含了痛苦”。布尔乔亚的作品,多数围绕着她的童年的创伤、家庭、以及她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常常用隐喻和原始意象来表达她内心的焦虑和压抑。就像她的助理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她曾对我说,等我以后不在了,你还有我的作品,作品比我的存在更像是我本人”。布尔乔亚的作品中常会出现螺旋型的雕塑(如图3-2)。因为螺旋对她来说是一种“拧”的动作,对应着她童年清洗挂毯时拧干挂毯,也对应了她曾梦见她把父亲出轨的情人的脖子拧断。蜘蛛和细胞元素在她的作品中并不鲜见,蜘蛛对于她来讲是母亲的象征,而形态各异的细胞则隐喻着内心中形形色色的痛苦与恐惧。可不同于梵·高的是,布尔乔亚终究用一生的艺术创作时光与自己进行了和解。“童年的神奇、神秘与悲剧从未消失过,为了完全表达我对家庭不能容忍的极限,我必须选择一种形式,以发泄心中的焦虑,并且可以不断改变、毁灭并重生。”

图3-2 布尔乔亚参考作品

《My Degeneration》(我的退化)由漫画家彼得·邓拉普-肖尔绘制(如图3-3),他以幽默的漫画故事回答了“四十三岁的人如何应对帕金森病的诊断?”这个问题。本漫画讲述了作者应对慢性、渐进性和致残性疾病的“恶意奇思妙想”的尝试。全书展示了作者经历抑郁症、疾病的恶化、药物的使用及其副作用,疾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疾病造成自身大量的身心变化,以此鼓励病患和患者家属。

图3-3 彼得·邓拉普-肖尔《My Degeneration》(我的退化)

(二)参与或欣赏艺术事件实现疗愈

欣赏他人尤其是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没有了创作带给内心的充实感,但也可以得到代替性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获得审美愉悦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其中一种就是将潜意识与艺术相关联,用艺术表现使其升华、释放。[2]美术欣赏同样是一种升华,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同样满足本能的欲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全部经验、智慧和灵魂的结晶,欣赏者看到它们,右脑存储的图像信息将会被激活,有些理论家把艺术的本质放在观者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语境都会赋予艺术品不同的意义,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解读其传达的意象,并将自我代入其中,内心世界会在移情叙事的效应作用中得到治疗性的消弭与重构,在这种内心重建的过程中,身心会得到临时性的愉悦与满足。

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2020年在网络平台发布了自己的作品《蝴蝶彩虹》并免费授权给公众使用。这幅作品将蝴蝶元素嵌套进了分层设计的彩虹图案中(如图3-4)。相较于展览会上“高高在上”的孤品,类似这样提供给公众张贴的艺术作品无疑扩大了作品的影响面,任何看见这幅作品的人都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图并在七彩的配色中获得安慰。彩色和蝴蝶无疑是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和希望的设计元素。这种作品在医疗环境挤兑、人们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的社会环境中,无疑是鼓舞人心,寄托希望的最佳载体。看到这幅作品的公众也能通过张贴这一自发的参与行为获得参与感。

图3-4 达明·赫斯特《蝴蝶彩虹》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表示,疗愈作用对人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使公众得以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观察自己,将内在感悟与现实生活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相联结,与依托互联网的碎片化、即时化的娱乐模式不同,艺术作品的疗愈方式更注重个体体察身边人和事的积极能量,从而拓宽自我内心的空间。

四、艺术疗愈发展展望与结语

孟沛欣说,无论如何,我们要坚守的核心精神——艺术是直指人心、服务人心的,艺术是有效的教育和疗愈手段。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今社会中仍在持续,现实生活的伤痛需要人们丰富的文化生活来疗愈。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文化生活除了抚慰心灵、记录人类历史之外,还帮助公众发现自我于世界的生命意义和人生目标。这就是艺术治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艺术与人类身心与精神紧密相连,成千上万年以来,人类始终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受它的滋养。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艺术的疗愈功能在心理学、医学教育、以及社会工作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甚至被许多人纳入进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放松减压、自我疗愈的方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将艺术的疗愈功能运用到了许多领域﹐从工作环境到居住环境,人群从儿童、青少年、成人再到老年人﹐项目从社区、州政府、国家再到全球。同时,对人群进行了充分的细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设定不同的艺术疗愈项目。国内美术治疗的发展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方向多元﹐而中国,在诸多行业中的应用才起步﹐医学、社会等重要领域才刚测认识到美术在为人类健康服务方面的重要性﹔服务的人群非常狭窄﹐主要集中在特殊群体﹔相关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艺术的社会功能一直都不可忽视,艺术能带来什么,能创造什么,是我们迫切需要反思和追问的话题。[3]而艺术疗愈,或许正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特殊的视野。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
AI写的诗歌是艺术作品吗
纸的艺术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吕品昌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