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时间,就是在规划人生

2022-06-03 14:02郭玲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闹钟规划计划

郭玲玉

人的很多习惯养成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不良的习惯则可能让一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如何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如何将良好的行为保持下去形成习惯,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可以说,学习规划时间、安排活动,就是在学习规划人生。

每到假期前,很多学生都会制订假期计划,往往安排得满满当当,看上去充实无比,然而假期结束,真正能实施计划的学生寥寥无几。拒绝做“计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优先做

假期里,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像学校里那么快,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这时,可以将主动性活动与被动性活动合理搭配,在完成必须做的事情时保持高效专注,同时兼顾兴趣,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时间“四象限”法(如下图),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有同学在假期里模仿学校的作息,上午4个时间段,对应学校里的4节课,这段时间用来完成假期作业、自己刷题等,要求自己不到“课间”不离开椅子,这属于被动性活动,重要且紧急,必须且要高质量完成。下午的时间则用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弹弹钢琴、搭一会儿乐高、约同学逛逛街、去公园里散散步、帮妈妈准备晚饭等,这些活动不一定每天都重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做自己爱做的事,内心是满足的、喜悦的。得到充分休息后,第二天上午,人又能集中精力,高效完成重要的活动。

二、计划要适当留白

有人认为,孩子的时间既包含有学习与思考的“精致”时间,也包含有吃饭与睡觉的闲散时间,还应有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荒芜”时间。如果孩子把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并不断挤压吃饭睡觉的闲散时间,也许增加了孩子的知识量,失去的将是他们的多样性、丰富性、自主性和独特性,就如同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荒漠、沼泽、草甸都开发出来种地一样。

我们要教给孩子:安排计划时不要排得过满,每天要留给自己一定的空白时间,用来自由安排、处理突发事件、弥补之前未完成的任务,可以放空自己,发发呆、无所事事都可以。人生的路很长,我们要想方设法培育孩子对生命的热爱,让他们用一颗生机勃勃的心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而不是让过多的活动榨干孩子的活力,透支孩子的热情,泯灭孩子的天性。

三、固定时间,借助外力

手机上有很多应用程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目标、规划时间,如时间统计类的有番茄钟、嘀嗒、潮汐、番茄土豆,任务计划类的有365日历、日事清、my week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有选择地让孩子使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家里的智能设备,如小度、天猫精灵等设置闹钟,每天在固定时间提醒孩子完成生活上的事项。家长可以设置收玩具的闹钟、洗澡的闹钟、体育锻炼的闹钟,避免孩子拖拖拉拉。

除了借助應用程序,同伴之间互相督促、一起打卡,也是很好的方式。假期在家,好朋友之间可以约定好一周内读完一本书、每天背诵一首诗、每天互背单词、一起外出跑步等。有了同伴的带动,孩子就能有效地克服懒惰,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积极处世,有效管理自己,合理规划生活,我们要教会学生做自己生活的“司机”,而不仅仅是“乘客”。

猜你喜欢
闹钟规划计划
多彩创意闹钟
天然闹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有闹钟
会躲人的“狂奔”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