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

2022-06-04 00:15陆文夫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百叶竹园裁缝

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孩子生下来之后要把胎盘埋在家前屋后的泥土里,这土地便称作衣胞之地。不管这孩子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多久,这衣胞之地就算是他的故乡。

我的故乡不是苏州,虽然我在苏州已经生活了五十多年。可我的衣胞之地却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小的村庄,那村庄叫作四圩,属于江苏省的泰兴县。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故乡是个很偏僻、很贫困的地方,因为村庄上的人大多是移民,是到这块新开垦的土地上来求发展的。我的祖父便是从江南的武进县迁徙到江北的泰兴来的。我们的村庄排列得很整齐,宅基高于平地,那是用开挖两条小河的泥土堆集起来的。所以我家的前后都是河,屋前的一条大些,屋后的一条小一点。这前后的两条小河把村庄上的家家户户连在一起。家家户户的门前是晒场,门后有竹园,两旁是菜地,围着竹篱笆,主要是防鸡,鸡进了菜园破坏性是很大的。童年时,祖母交给我的任务就是拿着一根竹竿坐在门口看鸡。小河、竹园、菜地、鸡,这就是农家的副食品基地。小河里有鱼虾、茭白、菱藕;竹园里有竹笋、蘑菇。菜园子里的菜四季不断,除掉冬天之外,常备的是韭菜,杜甫在《赠卫八处士》的诗中就写过“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可见韭菜可应不时之需,何况春天的韭菜味极美。

那时候,我们家里来了客人也都是韭菜炒鸡蛋,再加上一些豆腐、百叶、鱼虾之类。农民很少有肉吃,当年的农村里有一个形容词,叫“比吃肉还要快活”,是形容快活到了極顶。可见吃肉是很快活的,不像现在有些人把吃肉当作痛苦。

农民要买肉需要到几里外的小街上去,买豆腐和百叶却不必,村庄上有人专门做豆腐,挑着担子串乡,只要站在门口喊一声,卖豆腐的便会从田埂上走来做买卖,可以给钱,也可以用黄豆换。在当年的农村里,打铁、撑船、磨豆腐是三样最苦的活儿。当然,种田也是苦的,只有手艺人最好,活儿轻,又有活钱。所谓手艺人就是木匠、皮匠(绱鞋)、裁缝、笆匠。笆匠是一种当地特有的职业,他们是专门做芦笆墙和铺草屋顶的。多种手艺之中,以裁缝为上乘,裁缝坐在家里飞针走线,衣冠整洁,不晒太阳,最受姑娘、嫂子们的欢迎,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裁缝们大多会偷布,套裁一点零头布带回家,送给姑娘、嫂子们做鞋面。有本事的裁缝远走上海和香港,他们回家过年时,讨鞋面布的人简直是门庭若市,因为在上海和香港能够偷到好料子,全毛华达呢、藏青毛毕叽、呢绒、法兰绒之类。在当年的农村里,如果能用全毛华达呢做一双鞋送给相好的,那比现在的意大利皮鞋还要高贵。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陆文夫散文》一书)

猜你喜欢
百叶竹园裁缝
第一次做百叶卷
曾跃进
漫步千竹园有感
老裁缝
盲人合唱团(短篇)
勇敢的小裁缝
竹园
东竹园的竹子
牛百叶
教你做百叶结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