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与教学实践

2022-06-08 18:55杨霞
成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摘 要:本文说明了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内涵,提出了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路径,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途径,最后列举了课程思政的融合范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类课程

1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对于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这一重要论述说明,思政教育不应只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专业课程、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更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教育教學全过程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从高校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对于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改革路线、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大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等[2]。许多研究指出,“课程思政”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各类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上更是需要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各专业领域协同并举,尤其是需要与人文通识课程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内涵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

2 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政”是“思想政治”的简称。当“思政”与“课程”联结起来组成“课程思政”时,其涵义应为“思想政治教育”[3]。因而,“课程思政”就是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的,需要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课程思政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课以外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有机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 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路径

3.1 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构思、设计与实施,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从上至下、由浅入深、从全局到个体角度的全盘谋划。开展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应设定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梳理和修订,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针对大一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通识课,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为根本目标。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获得收集、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应用一种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具备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门为各专业服务的面向应用的公共技术平台课,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3.2 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要素,确立总体思政教育目标,并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要依据课程所属的学科和归属专业来进行,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背景、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确立相应的思政内涵。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结合未来学生拟从事的岗位工作要求来进行。

基于以上的原则,笔者认为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总体目标可以设定为以下六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家国情怀观、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观、科学发展观、现代法治道德观、新时期职业素养观。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构建的这一育人目标体系,对应目标中的思政元素和内涵,通过深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将这些思政教育目标价值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和技能讲授精准嵌入并有机融合,从而更有效的完成协同育人工作。

3.3 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提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4]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除了“范围”的“全覆盖”之外,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的占比、嵌入点和嵌入时机、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以打造科学的融入渠道;融入方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隐性式巧妙切入,而不是苍白的说教;同时,需要加强和改进课堂的教学过程管理,以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项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机械式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创新式的艺术化工作流程。教师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育人规定,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实现课程知识点、技能点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C628EB65-528A-4E9A-8360-ED0CD88CE268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团队结合时事政策、社会热点、典型人物事迹、典型案例、实训过程等丰富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構建具有思政育人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要素,以“隐形融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但习得课程知识,掌握课程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和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格,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上实施途径并不局限于图中列举出来的5种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如习题演练、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社团活动等各种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4 大学计算机课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4.1 教学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历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各项改革,全面打造“思政课程”进入课程教学,将“思政”元素、“思政”理念与教学对象的价值体验、个体感悟、实践应用、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政课程”要素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课程进行了“1+1+N”教学模块设计,第一个“1”对应“计算机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下设四个模块内容:走进计算机的世界、对话计算机、畅游网络世界、互联网思维与创新;第二个“1”对应“基本职业能力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N”是差异化模块,对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计算机专项技能训练模块,例如工科类专业设置“科学思维”培养模块、文科类专业设置“创新思维与表达”模块、金融类专业设置“计算思维”模块等。

4.2 课程思政案例及思政元素融合范例

课程为帮助学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素养,针对上述课程内容,结合经典案例、项目实训、人物事迹、时事政策、第二课堂等形成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家国情怀观、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观、科学发展观、现代法治道德观、新时期职业素养观的多元化思政内容。每个模块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案例。通过案例组织、任务分解、操作示范、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答疑讨论、总结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各学习领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见表2。

4.3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以“MOOC+SPOC+ 翻转课堂”的模式展开教学工作。线上课堂:学生在MOOC课程中,着重完成指定章节知识点的视频学习,参加测试,参与课程讨论;在选择优质资源构建的SPOC课程平台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和拓展;线下课堂:注重知识体系框架的搭建、能力结构体系的系统性补充,将知识点内化;分专业的专项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展开。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活动中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协同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确保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演示、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能兼备人才的必然要求。践行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教师要树立好课程思政教育观,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改进,实现迭代效应。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辐射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形成育人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 远俊红,林波.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智库时代,2019,189(21):157-158.

[2] 郭艳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01):80-81.

[3] 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4]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

作者简介:

杨霞:(1976.01—),女,四川泸州人,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科学。C628EB65-528A-4E9A-8360-ED0CD88CE268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