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的措施

2022-06-09 19:40高文霞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提质增效小学数学

高文霞

摘要:中国的百年之计教育是最为之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到来,双减政策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堂的质量效果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终实现:减值不减量的目的。本文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就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给出个人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提质增效

引言:双减政策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既要能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下消化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数学课堂,使课堂变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

一、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从充满压力的课堂下走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我创造更多的可能。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学生能学到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却是无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都关注在知识本身,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是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特点是抽象的,小学生很难去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尤其是在面对几何图形以及一些重点知识的时候,学生的学习难度客观来讲是比较大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大的制约了课堂效果和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个性化的成长。正因如此,教师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充分利用双减政策的机会,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

1.以课前预习作为教学前奏

数学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又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很难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但是教师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地掌握住数学知识,因此开展课前预习是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下节课要讲的主要知识,并且还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难点问题是什么,学习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学生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梳理数学姿势,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质效。例如,在开展《认识图形》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认识图形,并且可以准备硬纸板,用剪裁、拼接等方式制作属于自己的辅导工具,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来了解图形的形状,并且还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等方式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来完成教材上自主预习的内容,如果遇到不会的知识及时的标注下来,让学生带着难点问题来听课,使上课学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不过因为每位学生预习的程度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讲解教学,使学生构建数学的知识框架,将预习的内容和课程知识相衔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基础。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段较小,很难理解当前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想要打造高质量高效果的课堂,就需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奠定基础。受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应脱离学生的年龄限制以及兴趣爱好,让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动态,使数学符号在脑海中变得更加具体,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的桥梁通过教师的讲解构建起来。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可以用学生的铅笔、橡皮等替代商品,并且为学生发放不同面额的游戏纸币,让学生模拟生活的场景进行购物。例如,一位学生买了一支笔1元,一个笔记本4元,但是现在商家进行促销活动,买两件商品可以打8折,学生在此次购物中该支付多少钱呢?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计算,了解数学知识,使计算的过程变得更加具体,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对于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个性化的成长。

3.重点突破难点问题,深化数学知识理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既要顺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面俱到的把重点难点知识教会给学生,而小學阶段的数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所遇到的难点知识,合理的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实践中要根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关注,这也是提质增效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圆具有何种特征,还有学会画圆,还要知道圆的半径以及直径的作用等方面,如果教师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分开进行具体地讲解,那么势必会耗时又耗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握重点的内容,找到知识点间的共同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然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不同大小的圆中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而圆的大小在变化的过程中是由什么决定的?”以此让学生进行研究探索,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更加负责任,也需要真正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减轻压力,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提质增效。而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需要多重并举为其打开符合学生特点和要求的学习道路,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知识的可能,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新课程,2021(43):18.

[2]唐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1):20.

[3]张爱.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J].考试周刊,2016(90):66.

[4]余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5(11):16.

[5]王颖.创设乐学情境,提高教学质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5(14):109.57BD6BC6-7007-4AEC-93E3-CF2DA012286A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提质增效小学数学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探究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