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娃”变形记

2022-06-09 22:24彭荣辉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娃儿小孩子小孩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诗,其主题就是:不要小看小孩子。

朋友隔三岔五来问,孩子早上总是磨蹭怎么办。其实,我教过她方法。可是,也许运用并不得法,或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一直效果不佳。于是,我只好再次手把手来教她。

我说:“你别催,由他去。”朋友不解。我解释:“你急他不急,没用!只有他自己急了才管用。”朋友费解:“如何他才会急?”我说:“他磨蹭了迟到了,被同学取笑,被老师批评,进教室时感受到大家异样的目光时,他就知道如何做了。”朋友说:“好。”听出来,她很勉强。

结果,第二天孩子又迟到。朋友耐不住又来问:“早上慢吞吞,又迟到了。我们大人总是催,还被嫌弃。”我说:“坚持不催。”非但如此,我又另支一招:“下次还可以尝试,在他准备好的时候,你们学着他磨蹭,或者路上慢腾腾,反正用他的矛攻他的盾。”

第三天如何呢?朋友反馈道:“今天又迟到了,孩子在路上一直问我迟到了怎么办。”我忍不住笑,答道:“蛮好的。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你看,现在时机到了。”朋友有点懵。我继续说:“如果孩子急了,就把皮球踢给他,他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想办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学生。于是,这一日课间,走廊上相遇,我便故意过去和孩子搭讪。我说:“听你妈妈说,你已经接连几天都迟到了,是吗?”孩子点头,口里:“嗯嗯。”我说:“你想迟到吗?”孩子摇头,说:“不。”我再问:“那你想过迟到的原因吗?”不得不说,这娃儿很厉害,几乎不假思索,张口便来:“一是早上起床起得晚,二是吃饭有点磨蹭,三是早上妈妈要求在家必须大声读一会儿书。”我看有门,立刻肯定并追问:“你这个反思很有价值,既然如此,那么后面你如果不想迟到,你觉得自己可以怎么做?”略一深思,他的改进方案便出来了:“我早上起床起早一点,吃饭吃得快一点,还有就是早上读书……”说到读书,孩子有点犹豫。我立刻会意,给他意见:“起床和吃饭,你自个儿就可以努力。读書这个事,可以和妈妈商量,可以和妈妈说,早上到校来读。或者,稍微压缩一下在家读书的时间,哪怕只压缩五分钟也是好的。”孩子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接下来怎么办呢?孩子说:“回去试试。”我说:“好,哪怕试一个方案也好。世间很多事就是这样,一开始并不完善,但我们只要有反思的习惯就不可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想,问题出在哪儿?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再努力实践,不断尝试,也许就有改变。如果尝试不成功,就再反思,再实践。如此反复,总会有改变的一天。”临了,我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的脸,很真诚地说了一句:“我相信你。”

孩子流露出很坚毅的眼神。孩子离开后,我立刻联系朋友,告知我们交流的情况,朋友听了很感动。我提醒她:“你当什么也没有发生,你看着就好,他知道如何做。他要早起由着他,他吃饭快一点由着他,他请求读书压缩几分钟你也同意。他选择,他承担。他撞了南墙,自然回头。他尝试成功,那就是经验;如果不成功,那就是教训,就是智慧。切记,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与责任感,就是从让他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活有秩序开始。”

第二天怎样呢?奇迹出现了:早上7∶50,孩子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要知道,之前哪怕要求8∶05到校,他都做不到。孩子过来的时候,我给他看了看时间,并向他竖了竖大拇指。孩子腼腆地笑了,眼睛里闪烁着光。为何这一日就早到了呢?孩子说,他起床早了一点,早餐也没怎么磨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抚着他的小脑袋,我说:“就这样,有问题反思,反思完实践,实践后再反思,如此循环,就没有什么不能够完善。”完了,我问他可否帮我做一件事。孩子答得干净利落:“可以。”然后,楼上楼下一通跑,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帮我抱来两摞作业本。孩子快快乐乐地离开之前,我郑重地说了一声:“谢谢。”其实,我还想要表达的是,他要谢谢他自己。

孩子离开之后,我又立刻将早晨发生的事儿如实反馈给朋友:迟到的现象,有改观了。晚上回去可以继续鼓励、反思和总结经验,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与鼓励。朋友很激动,连夸我足智多谋,站得高看得远,并一再表示,遇见我真是幸运!

不要小看小孩子

第二天早晨7∶46,朋友在QQ上给我留言:“彭老师好,今天娃儿已进校!”又紧接着补充:“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往进校门后慢慢吞吞,恨不得一步三回头。今天小碎步往前跑。我想掏手机拍一下,抬头都没影了!”7∶52,她再次留言:“这个真的很厉害,之前我恨不得自己进去推他几把,心里连说‘你倒是快点啊’。现在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做了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吗?哪里有!不过是没有小看孩子而已,不过是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尝试和改变的机会还给他,让他成全他自己而已。

我有什么智慧吗?哪里有!不过是笃信:小孩不小,成长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只要有方向、有耐心、有方法,一切总会好起来。

(彭荣辉,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娃儿小孩子小孩
云小孩(上)
懒小孩
当爸妈还是小孩子时
纸杯大变身
水孩子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少年英雄岳云(下)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