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融入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09 22:55周梅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4期
关键词:读后续写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

摘 要:英语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视作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维度之一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王初明设计的读后续写练习九需要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补全阅读材料,从而充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读后续写

引言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培養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批判是创新的前提,不破则不立,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科学创新。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认知能力有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更是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外语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低层次认知能力培养上。

读后续写主要是“阅读”“分析”“创造”“写作”等一系列的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整合,推动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其他传统的写作完全不同,其既测试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理解和输出的完美结合。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估,对所有故事情节的整合,以及通过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创造性完成材料阅读。王初明教授曾谈及,续写训练的最大优点时候就是“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纠错;适用于各种水平的学生;杜绝剽窃”,这些优势能够极大地增强和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分析、评价、推理、自我调控等)和批判性的思维倾向(开放意识、系统性、自信心等)。所以把批判性思考的培养融入读后续写当中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深思。

一、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分析

读后续写在当前高中教育过程当中属于创新型的题型,在我国高考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创新程度大幅度提升,读后续写会对学生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予以考验。将实际的阅读与写作部分进行有效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实际文章的理解以及相应的分析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故事情节构思能力以及创意表达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而相应的内容均会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有效提升。批判性思维在实际构建过当中,主要会体现在阐述、评价、分析、解释、推理以及自我调节等角度,在开展实际的读后续写练习过程当中,阅读文本主要为记叙文,学生在完成相关习题训练过程当中,首要的就是对原文的意思予以理解。其次,需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照提供的首句以及对文章的要求进一步猜想故事,根据后续所具有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推测,应用较为丰富的表达,对自身的推理进行有效解释。在实际写作中,同样需要学生具有自我审查以及自我修改能力。而相关的写作过程当中,其实际的思维运行特征与批判性思维的实际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培育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二、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落实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一步使教学氛围得以优化,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鼓励学生对自身观点进行表达,并且鼓励其对各类观点进行综合性阐释,更加理性地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评价,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

(二)选取更为优质的材料

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必备基本技能之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存在不想写或不愿意写的心理。教师应选取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题材,从而使学生现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得到有效激发,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发挥,由此使学生能够有内容可写。长期下来,将会使学生不再感觉写作是负担,改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写作的现象,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综合性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别出心裁地对各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自身拥有批判性思维才能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在实际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对整体故事情节的实际要点进行梳理。在推理及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依照实际的可能性以及题目要求合理地对整体故事的发展情节进行推断。在开展独立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架,提前为学生提供各类可能用到的但学生并不熟悉的词语,便于学生对自我观点进行充分表达。在完成写作任务之后,基于高考评价的实际标准,教师需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进行同伴互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评价、推理解释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综合调节能力都将得到综合培养,由此也有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读写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有效且恰当地运用。下面笔者结合一次公开教学实践课,从解读与领会、分析与推理和解释与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一)解读与领会

解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逻辑思维的前提与基础。借助于分析与推理后的阅读使得学生准确领会了文本内涵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同时充分的阅读也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与推理。解读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主题解读与细节解读。

1.主题解读。以此节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爱”这个主题,对记叙文六要素"“who、what 、 why 和 how ”等进行解读,主要涉及“who”的问题,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分别是谁?此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司机”这位配角,因为他对故事的推动有重要作用。“what”的三个问题包括主人公遭遇了什么?不幸的遭遇之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推出什么是故事的主线?“how ”的问题,即两位主人公分别怎样解决问题的?从此过程中我们能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why "的问题,即为什么故事会这样发展?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也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部分。

2.细节解读。此部分分为语言解读和结构内容解读。如文本中有“Mark volunteered to ride the bus with Susan each morning and evening until she got the hang of it. ”教师让学生解读“get the hang of it”的含义。学生可能知道hang的本意为“抓住”。教师提示:“When we catch something abstract, it means...”学生思考后补充:understand, master,即这个习惯用语的意思“掌握”。之后,再让学生找出文本中关于情感及动作描写类的词汇,为进一步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及后续的模仿写作奠定基础。最后再梳理文本结构,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根据前文情节对结局做出合理推断。

(二)分析与推理

分析和推理是培养阅读技巧以及开发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来准确地区分事实和论述,区分原因和理论论点,并且要弄清原因和理论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推断出一个文本背后的隐藏资料,例如表达作者的具体写作目标或情感态度。可以选择采用讨论、师生互动、访谈等多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笔者利用提问这种方式,让学生理清两段续写的内容。根据续写段落提供的开头语“She said goodbye and, for the first time,they went their separate ways”及“On Friday morning, as Susan was stepping onto the bus as usual, the driver said,'Miss, I sure envy you.'Curious, Susan asked the driver why”分组讨论,提出至少3个问题,并写下问题的答案作为续写的初稿,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估、推理、自主调控等批判型思维技巧。

(三)创造与评价

创造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之后得出自己的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评估。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倾向于依靠自己的经验去思考和判断,这就缺乏一种理性思考的过程,因此常常不客观,不够合理。对自身或他人的结论作一个批判式思考和及时纠错的过程即为评价。

例如,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提出各自的假設,在小组讨论后,不断改进自己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可续写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反问其不合理之处。例如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提出诸如“Did Susan ride the bus on her own?”“Did she meet any difficulties?”,但交流讨论之后很快就能发现,此类问题只有肯否定回答,无法构成续写的初稿内容,继而进一步提出问题,如“How did Susan successfully ride the bus on her own for the first time?”“What did the driver say to Susan?”“How would Susan react to the driver's words?”等,由此学生就可自然得出续写第一段应以动作描写为主,而第二段应该主要以语言及情感描写为主这样的结论。

在这个讨论的片段中,学生提出的假设需要依靠分析与推理等一些批判性思维技巧,之后再进行自我诠释、自我修正,这也是批评性思维中对于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的体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自我询问的形式来培养其评价和自主评估的能力,以及更进一步的分析能力。

结语

在新高考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英语教学的主题,也就成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批判性思维技巧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表面上认识和了解文本,还可以促使学生注意到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写作意图、措辞、造句、文本布局等,而这些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批判型思维技巧的培养是长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确定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改进点,设计分层、连贯、有方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链,以确保问题是深入的。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促进其批判性逻辑思维技巧和能力的形以及思维品质的提高,最终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骆敏洁,周道义.读后续写的解答策略和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5):11-15.

[2]帅德胜.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53-55.

作者简介:周梅,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