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读写”促进“深度学习”

2022-06-09 03:41龚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龚毅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建立在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之上。在文本阅读中搭建表达支架,以“创意读写”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以《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从三个方面展开:贴合文本内容,以写促读;融入交际情境,指向表达;修订评价方案,自主提升。

关键词:创意读写   交际情境   评价方案   深度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捕获各种真实问题,设计情境任务,将抽象的知识内蕴其中。笔者在准备教《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提到鲁迅当时想发文记念被秘密枪杀的左联五烈士等革命青年,可当时上海的报章不敢、不愿、不屑登载这件事,一个学生小声地说:“那会儿要有朋友圈就好了!”这个创意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对同学们说:“那就让我们走近鲁迅的文字,看看鲁迅究竟说了什么,我们以发朋友圈的方式再现他当时的心情。”发朋友圈的方式,顿时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一、贴合文本内容,以写促读

一直以来,“读写”是密切融合于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但是,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师们多是在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布置读写任务,是学生为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而完成的活动。笔者尝试通过“创意读写”,将读写活动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转变学习方式,以写促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这就要求任务设计应贴近文本,不游离、不隔离。

于是设计了一个前置任务:写一段跨时空的人物介绍。课前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文本一、二部分内容,帮鲁迅发一条朋友圈,介绍一下他的两位青年朋友,课上请同学来展示《我很好的朋友白莽》或者《我很好的朋友柔石》。

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提炼出鲁迅眼中革命青年的形象:爱憎分明、坦诚直率、坚强乐观、追求理想、单纯善良、“迂”得可爱等。例如,“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这里可以看出柔石的单纯善良。再如,细节描写“……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这里的“迂”,实质是耿直忠诚。同学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鲁迅对革命青年们的欣赏之情。这便为后面的学习任务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融入交际情境,指向表达

情境理论认为:“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论学习或能力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1随着教学的推进,笔者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面对青年的牺牲鲁迅有着怎样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他又是如何表达这样复杂的情感的。

于是设计了任务二和任务三:为插图《牺牲》配上一段心情说说、关于标题“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一句评论。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在朋友圈发心情说说,并点赞评论,笔者就将抽象的知识融入日常的交际情境,不仅促进他们去读懂文本,更是指向了表达能力。要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需要扣住字眼体会表层意思背后的深意,才能提炼出恰当的情感词。

一组同学任务二展示如下:“原来如此!……”可以看出鲁迅的愤怒之情。“原来如此”后面的省略号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和对死者的痛悼之情: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当局竟会如此对待无辜的青年!惊叹号表明了鲁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心情说说:我悲痛!柔石竟身中十弹;我震惊!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我愤怒!政府竟会如此对待无辜的青年。

另一组同学任务三展示如下:从刚才“人物介绍”和“心情说说”,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其实从未忘却过这些青年,他明明记得是如此真切,可为何要为这篇文章取名“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什么“记念”?又为什么“忘却”?我们觉得,看似矛盾,实則是神笔。“为了忘却的记念”,先生其实不是要忘却,而是记念;“为了忘却的记念”,不是忘却悲痛,而是将悲痛埋在心中,暂且搁置;“为了忘却的记念”,不是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而是从悲痛中汲取力量,继续出发,继续战斗!不惧风雨、愈挫愈勇,在苦难中成长,在苦难中奋起,将革命进行到底!

从学生的任务展示来看,无论是对文本的细致揣摩、深入体会,还是创作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表达推敲,都格外用心。

三、修订评价方案,自主提升

语文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提升为目的的。读写评价任务相应地嵌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笔者让学生自主修订评价方案,引导他们关注文本内容理解、言语表达运用、思维方式表现等多个层面,引导他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反思,从而走向深度学习、能力提升。

任务一评价方案:人称是否吻合要求;简介是否紧扣文本;人物形象是否丰满;语言面貌……

任务二评价方案:(1)情感词哪一组抓得最准确(适当词语辨析);(2)复杂的情感,哪一组最全面、最到位(情感词丰富并正确);(3)语言组织,哪一组条理最清晰、逻辑最严谨(举例点评)……

任务三评价方案:口吻和人称是否符合情境;评论内容是否和题目贴合;能否切中肯綮……

在整个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读写任务,不断修订、补充评价方案,其中修订任务二评价方案的环节最精彩,同学们通过辨析词语来体会情感词抓得是否准确,还分类列出“最准确”“比较准确”“不准确”的梯级标准。对于评论的逻辑性、条理性也关注到了。

人们常说,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学生会呈现一份精彩。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意读写”的平台,学生在修订和补充评价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成果,丰盈自己的阅读感悟,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从而走向“深度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素养!面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建立在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之上。作为一线教师,应当重构课程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指导路径,更新观念,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开启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姚梅林. 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 教育研究,2003(2).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