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学方式变革探讨

2022-06-09 03:59白咸敬王银华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改革信息化

白咸敬 王银华

摘要:基于对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探计研究,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图,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向这三方面入手,并以此为基础对每个点展开深入的讨论分析。信息时代发展的速度还会越来越快,其对于教育方式与水平的要求也还会不断提升,而若想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教学方式改革的及时性,先进性以及科学性就必须得到保证。作者希望通过此文为有关人士提供些许帮助,从而真正实现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教学。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1.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因

(1)当代知识的转型由于知识推陈出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很多知识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在知识老化问题愈发严重的大背景下,教育界的知識观、学习观以及课程观等都不得不更新改变,而知识会如何转型,则是课程新知识与教学方式选择中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信息时代下的知识运用,已并非让学生单一的被动接受,其更注重境脉价值的考量或研判,在传统型的知识传授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要求的情况下,学校与教师就应以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方向展开研究,也就是教学方法的变革途径。

(2)学习方式的改变。现如今,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普及到各个地区,信息的瞬间互动传播,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化形态,与此同时,正是受到传播媒介丰富、形式发散的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便携终端相互联系、联系外界,零距离互动沟通也在此时被真正实现,由此可见,若想满足新时期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重视新型开放式学习文化的研究。

(3)教学媒体的变迁纵观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新媒体需依托于不断进步的技术形成,再进入教育领域向教学媒体演变,此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教学媒体需要从简单直观向复杂多元变化发展,另外,因为教学媒体的智能程度越来越强,所以其作用与功能也在不断强化,此时的教学媒体并非单纯的教学信息传播或教学辅助手段,而是适合学习的认知工具与资源,其能在将教学环境构成元素、要素与资源形态合理协调的基础上,增强新时代教育的信息化特征。

2.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

(1)坚持开放性原则首先,教师应做好指令性课程范式向发展性的转化。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阶段,即应注重课程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间的联系,在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之后,建立鼓励创新、包容异端的教学文化。另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必须体现出来,在形成“协同式双主体”教学结构之后,使师生双方均能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其次,由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必须在教室这个有限空间内展开,所以若想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就必须突破时空带来的桎梏,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开放课堂后,再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

(2)加大学的成分教师应始终遵循教学并重、教学合一的原则。具体来讲,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以及自身应起到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尽可能在课堂中营造愉快、平等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要在督促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实现知识内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与教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此能使其在教学碎片化特征愈发明显的信息时代下,更加高效率、高水平的进行自我学习,进而达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目的。

(3)融入信息化元素教师应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也就是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多的基础上,将师生协同的作用最大化,同时教师还应基于传统教材中的知识资源体系,创建以课程知识结构为基点的多模态集约化教学资源,为课堂多向互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巨大推动力。

(4)实现深度互动教师可结合实际拥有的教学资源展开建构性互动,在获取。锦选与整合教学受源的各个阶段,教师与学生都应通过沟通与价值研判等方式参与到其中,并对建构性利用进行科学评价。与此同时,和教学资源提供者间进行视域的交错与融合也要得到注重,可采取“对话”的方式来诠释资源内涵,并且赋子知识新意义与价值,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交流沟通的平台,确保其能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信息交换,如此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非常有利,使其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与质疑批判的自信与勇气。

3.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向

(1)变革教学资源形态首先,教师可将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作为根据,未确定课堂主题与知识范围,一般来讲,课堂内容不仅需体现出学科的融合性与先进性,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知识是否具备关联性;教学资源的迁移性与模块化程度是否达标,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下学生认知度与学科视域能否得到扩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教师也可在课堂中使用素材型教学资源,也就是以行业案例、研究报告与专业设计为例的,未经过加工与精细化的素材,经实践证明,其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与内化,最后,在课堂实际进行中教师就会获得生成型资源。其通常会将资源建构、发掘以及很多隐性资源等含括在内,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更新使用的关键。

(2)变革教学组织方式一般来讲,讲授型教学应该将信息可视化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也就是将知识内在逻辑作为依照,通过视频、图示与图像等视觉符号系统,把复杂的教学内容不断简化,直至生成直观、形象的内容框架。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帮助其在学习中形成概念,并且优化教学方法与知识传递接收习惯。

(3)变革学习评价方式学习评价应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观点生成表现、信息交流深度、学习投入以及学力发展状况等方面,将其作为学习任务质量监控、综合成绩评定的重点因素。随后教师即可根据此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最能反映学习情况的积累性成果作为下次评价的根据,并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及目标达成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进程愈发深入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而其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基础,若想做到与课堂真正融合,难度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确定教学方式变革路径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除需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之外,也要注重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相融合,在发挥学校特有人文与情感氛围的基础上,寻求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而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交革研究[J].教育研完,2015(06):96-102.0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