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022-06-09 20:20刘薇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成長意义重大。通过对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梳理,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笔者提出开设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创新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建立网络心理教育团队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设备已经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乐于接受,且保密性突出、受众面广。将互联网应用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多数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式多元化,如成立心理咨询室,但多数咨询室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农村中职生需求。部分中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经常大门紧闭,学生有心理问题也无法请教到专业人士。此外,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性太强,只是空喊口号,没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落实,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学生的首任“老师”,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家长配合,强化师生交流,提高教育有效性,但实际上,教师和家长往往缺乏必要的交流及合作,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无处反馈、无处解决,导致学生出现自卑、胆怯、情绪激动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前,心理健康教师只是围绕教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认为互联网中的不良网站、广告、言论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一味避开网络,未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互联网对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对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普及,更多农村中职生开始利用互联网接触外面的世界,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通过上网,学生可开阔眼界,了解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如解压方式等。利用互联网,可使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世界诱惑很多,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形成网瘾。外界对农村中职生也有一定偏见,认为中职生学习成绩不好,只能就读中职学校,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否认、自卑心理。农村中职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其渴望被关注,若得不到关注,就会将目光转向网络,在网络世界中获取成就感,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农村院校可针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开设专业的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中职生提供关于心理问题的网络资源支持,同时提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例如,学校可以在学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测评、互动留言交流、“知心姐姐”等模块,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健康教育网站的链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互动交流为例,设置诸如网站BBS的功能,学生可将自己的经历、感悟等以匿名的形式分享出来,信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讨论,正面引导学生,并让其他有类似困惑的学生从中借鉴思考,更好成长。

(二)创新网络心理教育模式

对网络心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中职院校可通过建设心理课程资源库、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提供网络心理咨询的方式,对网络心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要统筹本校课程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以网络选修课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校外专家录制视频课程,形成课件资源。要和兄弟院校构建共享课程资源,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充实共享资源库,供学生学习,节省教育资源,让学生不受约束,随时随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其次,要灵活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测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调适。在开学初,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搭建网上调查平台,学生网上填写问卷,便于学校汇总、分析数据,将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农村中职生筛选出来,后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最后,开展多样化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可采取即时聊天、电子信箱发送邮件及论坛咨询等方式,选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展开帮扶。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设置通信窗口,学生登录网站后窗口自动弹出,支持在线聊天。学生可以匿名与教师交流,不用担心信息泄露,从而没有顾虑地将自己的难言之隐告诉咨询教师,师生文字交谈,可以起到理想的心理健康开导效果。利用电子信箱传递信息更方便、高效,一些学生不善言辞,对心理咨询有诸多顾虑,可采用电子信箱发送邮件的方式,自己组织好语言,阐明问题,和咨询教师远距离交流,不必及时回复,可以起到比传统书信交流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邀请权威的心理学专家进驻学校论坛,和学生互动交流,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可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采取匿名沟通的方式,打消了一些农村学生的顾虑,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参与到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建立云心理健康团队

要想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果,必须有专业性突出的教师团队支持,中职院校可依靠互联网构建云心理健康团队,坚持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亲和力和专业性,构成专业梯队。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对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教训研”三位一体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中要注重传播心理文化,构建育心空间,可以开展心理运动会、“亲智教育”家庭教育工作坊、“守护生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教师“阳光关爱”行动等。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同时也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师生、家校线上沟通,共同打造云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可以通过云共享功能,构建“互联网+智慧心育”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将情绪梳理室、沙盘咨询室、音乐放松区、安全屋迁移到线上,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咨询接待人员,提高心理健康团队综合水平。此外,也可以从农村中职生中挑选活泼开朗、待人和善的个体,对其进行心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和督导,通过学生间相互帮助的方式解决同龄人的心理困扰,以点带面,积极传播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农村中职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自身人生观的构建,制约了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互联网影响下,积极探索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农村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彬,刘薇.存在主义团体辅导对中职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分析\[J\].江苏教育,2020(72):1719.

\[2\]喻德清.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7):6568.

\[3\]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497.

责任编辑:唐丹丹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