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

2022-06-10 21:32付秀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付秀民

关键词: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耳石症

【中图分类号】  R24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引言:

耳石症是因耳石脱落所致疾病,病因复杂,与情绪(焦虑等)、耳部疾病(中耳炎、梅尼埃病等)、头部外伤或者偏头痛等密切相关,其症状多表现为眩晕、恶心等,并且其眩晕呈现出明显的随体位或头位变化的特征,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治疗,不仅会加重症状、频繁发作,还可能影响脑血管机能及脑部微循环等[1]。据观察,仅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太理想,且复发率较高,为提升耳石症临床疗效,本文探究了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手法复位的效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间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耳石症患者中选出89例,经平衡功能检查、位置试验检查、眼震电图等分析确诊,患者自愿全程参与研究,且了解研究内容,家属支持,排除患者精神障碍、交流障碍、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资料不全等因素。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基础组、探究组,归纳各组资料。基础组:共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32~77岁,平均(54.17±4.05)岁,病程6d~10年,平均(4.42~0.30)年,病情:后半规管耳石症20例,水平半规管耳石症9例,嵴帽耳石症15例。探究组:共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3~76岁,平均(54.37±4.01)岁,病程7d~9.5年,平均(4.35~0.39)年,病情:后半规管耳石症21例,水平半规管耳石症10例,嵴帽耳石症14例。归纳的资料中,各指标组间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适用研究。

1.2方法

基础组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温水口服,连用一周。探究组同样按照基础组所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实施手法复位:①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可以应用Epley手法进行复位,先指导患者在检查床上保持坐位,并将其头部向患侧偏转约45度,然后让患者快速的躺下,肩下垫软枕,其头部悬空、下垂,低于平面约30度,患耳向下,保持这一姿势至眩晕结束,然后身体不动,将头部转向健侧约90度,再保持这一姿势至眩晕结束,接下来头部不动,将患者身体转向健侧约90度,保持这一姿势至眩晕结束,将患者扶起,使其呈坐立位,再将患者头部向前方倾约30度,其余部位不动,保持60s[2]。②对于嵴帽耳石症患者,先指导患者将背部和头部挺直,然后让患者向患侧摆放侧卧位,保持60s,观察患者眼震情况,待其改善,让患者将头部向健侧旋转约45度,维持60s后,扶患者坐立。③对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可用Barbecue手法进行复位,指导患者在检查床上由坐立转为平卧,头向健侧旋转约90度,身体随相同方向、角度翻转,使面部向下,再继续顺向翻转,另患侧呈侧卧状态,最后扶患者坐立,每进行一个动作,都要观察患者眼震情况,确定眼震消失后,保持60s,再变换动作。视患者具体情况,治疗7~15d。

1.3指标观察

总有效率(若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感消失,经Dix-Hallpike检测表示阴性,代表治愈;若眩晕明显减轻,代表良好,若眩晕无改善或者加重,表示无效,治愈率与良好率之和为总有效率);复发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0~50分,评分越高眩晕越严重;前庭症状指数(VSI):0~50分,评分越高前庭症状越严重。

1.4数据分析

采取完整的数据,用SPSS20.0分析,率指标以(%)代表,x2检验,评分指标以(x±s)代表,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2.1总有效率:探究组治愈率与良好率共计93.33%(42/45),复发率为11.11%(5/45)基础组共计81.82%(36/44),复发率为31.82%(14/44),探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组(p<0.05)。见表1。

2.2DHI及VSI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组指标低于同组治疗前指标,且探究组治疗后各指标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耳石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的风险大、难度大、创伤大,而且耳石再次脱落的几率较高。对于耳石症,多予以规范的药物治疗,但是见效慢,且耳石复位情况不理想,除此之外,还有手法复位和转椅复位等,转椅复位对于血压高的患者或者高龄患者风險较大,且复位患者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相比之下,手法复位风险小,疗效显著,且患者容易接受[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耳内循环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促进耳与脑血液的流通,促进耳压恢复,缓解眩晕,只是该药物虽能减轻症状,但是促进耳石复位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并不能完全消除症状。手法复位是通过变换患者的头位、体位等,促使耳石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最终恢复原位,只是仅采取手法复位,症状的缓解比较慢。因此,将二者结合后,既可提升疗效,还可加快症状的缓解,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的同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曹会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合并改变睡姿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8):3.

[2]陈默, 刘宇. 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 35(6):3.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