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的价值

2022-06-10 05:39王玲燕施燕芸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宫颈血流病灶

王玲燕,施燕芸(通信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常州 213164)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1]。同步放化疗(CCRT)是中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案[2]。研究表明,CCRT完全缓解与良好的局部控制、提高无病生存率密切相关[3]。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可以清楚显示盆腔内各器官的解剖关系,是目前评价宫颈癌CCRT疗效的主要方法,但因价格、禁忌证等因素影响,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经阴道超声检查经济便捷,无明显禁忌证,可以反复实时观察宫颈病灶的变化。本文通过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各项参数在宫颈癌CCRT不同疗效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预测CCRT完全缓解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接受CCRT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4±9.3)岁。32例患者无手术指征,4例因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经宫颈组织活检获得病理结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经阴道超声检查及MRI检查。排除标准:①单独行放、化疗者;②CCRT后行手术治疗者;③影像资料资料不完整者。本试验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2018]KY202-0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MRI检查使用Philips Achieva 3.0 TX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分别在CCRT治疗前1周、CCRT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上至髂前上棘,下至耻骨联合下缘。采用T2加权序列及T1脂肪抑制加权序列,分别于注入造影前、后行矢状位、横断位及冠状位等多平面扫描。由两位具备10年以上妇科肿瘤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阅片,判断结果不一致时经讨论后作出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EPIQ7、Philips 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C10-3v,频率为(3~10)MHz。由两位具备10年以上妇科疾病诊断经验的超声医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查时间点为CCRT治疗前1周、治疗3周及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定义为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患者排空尿液后取截石位,将腔内探头置于阴道穹隆多切面扫查,观察整个子宫附件情况,重点关注并记录宫颈病灶的大小、回声、血供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MRI根据RECIST[4]标准,将CCRT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灶最大径缩小超过30%;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病灶最大径增加超过2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介于PR和PD之间。达CR者称为CR组,PR、SD、PD者称为非CR组。

超声检查参数包括病灶最大径、回声、边界、血流模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血流模式按照Adler分级标准[5]分4级:0级为无血流信号;Ⅰ级为少量血流,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流;Ⅱ级为中量血流,病灶内有1条主要血管或同时有3~4个点状血流;Ⅲ级为多量血流,病灶有4条及以上血管,或血管交织成网。为便于对比,CCRT后病灶消失的病例以原病灶处宫颈组织的回声、边界、血流模式及RI作为评价对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及Medcalc16.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绘制治疗前、中、后各组超声参数预测C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37例患者中包括鳞癌35例,腺癌2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最大径为2.4~6.8 cm,平均(4.23±1.06)cm。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期1例、Ⅱa期6例、Ⅱb期17例、Ⅲa期4例、Ⅲb期7例、IV期2例。经MRI评估,CR 14例,PR 21例,SD 2例,无PD患者。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CR组14例,非CR组23例。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CR组与非CR组患者在年龄、FIGO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例超声参数比较

绝大多数病例治疗前表现为宫颈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Ⅲ级血流多见。治疗过程中病灶最大径、血流分级逐步下降。CR组最大径在治疗前、中、后均显著小于非CR组(P<0.001)(表2~表4)。治疗中及治疗后CR组最大径退缩均显著大于非CR组,分别为(0.38±0.11)cmvs(0.25±0.16)cm和(1.00±0.00)cmvs(0.64±0.22)cm(P=0.012、0.000<0.05)。两组血流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CR组血流分级下降较非CR组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01)(表3、表4)(图1)。病灶回声在治疗后差异显著(P<0.001)(表4)。两组边界、RI在治疗前、中、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宫颈癌治疗前、中、后超声图像对比及治疗前、后MRI图像对比

表2 两组病灶CCRT治疗前超声参数对比

表3 两组病灶CCRT治疗中超声参数对比

表4 两组病灶CCRT治疗后超声参数对比

2.3 超声参数预测CR的效能

分别将治疗前病灶最大径≤3.9 cm、治疗中最大径≤2.3 cm联合血流分级≤2级、治疗后病灶消失、宫颈原病灶处呈等回声联合血流分级≤1级作为预测CR的界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884和0.966(图2)。治疗前、中、后三组参数预测CR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见表5。

图2 治疗前、中、后三组参数预测CR的ROC曲线

表5 宫颈癌CCRT治疗前、中、后各组超声参数判断CR的效能

3 讨论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高分辨率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宫颈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血供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6]。Testa等[7]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MRI在宫颈癌病灶或残留灶的检出、测量大小、以及评估宫旁浸润等方面的差异,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erniola等[8]研究表明,超声检查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应答反应的准确性为92%,有效组病灶体积在第1、2化疗周期明显缩小。本文显示,纵向观察,宫颈肿瘤随着CCRT治疗推进逐渐退缩或消失;横向比较,CR组病灶最大径在治疗前、中、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小于非CR组,且CR组的退缩率显著大于非CR组,说明体积较小的肿瘤对CCRT更易产生应答,这与Savaridas等[9]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研究[10]表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在VEGF的主导作用下,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增殖,形成大量新生血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放疗能抑制VEGF分泌,降低血清VEGF水平,诱导肿瘤退缩[10]。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在放化疗中逐步下降,放化疗有效组的血清VEGF水平低于放化疗无效组[11-12]。本文中CR组血流分级在治疗过程中下降快于非CR组。推测原因可能是CR组病灶对放疗的VEGF抑制作用更敏感。两组病灶回声治疗中无明显变化,治疗后CR组病灶消失代之以宫颈正常等回声,而非CR组病灶仍然以低回声为主,故两组差异明显。Alcázar等[13]研究认为,CR组宫颈癌的RI高于非CR组(0.47vs0.29)。本文中CR组RI略高于非CR组,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肿瘤最大径是肿瘤分期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4],本文显示,肿瘤最大径是预测宫颈癌获得CR的重要因素。田园等[15]对452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的进展性胃癌研究发现,治疗前肿瘤最大径<4 cm是胃癌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因素。与之相近,本文以治疗前最大径≤3.9 cm作为界值,预测CR的AUC为0.860,灵敏度为82.6%。以治疗中病灶最大径≤2.3 cm,联合血流分级≤2级作为界值,灵敏度提高至91.3%。而治疗后以病灶消失、联合血流分级≤1级作为界值,AUC和约登指数分别达0.967和0.83。说明治疗前、中、后超声预测CR的效能不断提高,治疗后三项参数联合应用的效能与MRI更加接近,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

以肿瘤最大径为基础,分别于宫颈癌CCRT前、中、后单独或联合不同超声参数预测CR,一方面可为临床提供便捷而较可靠的预测CCRT疗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能早期发现应答不佳的个体,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然而,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亦有其不足之处。本文中有5例MRI显示残留灶而超声未发现,可能是治疗后病灶内结构发生变化,与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变小,导致部分残留灶不易被常规超声显示。其次,超声检查有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因此,用超声预测CCRT的疗效需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来完成。

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检查监测宫颈癌CCRT病灶变化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对预测CR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的局限性为:缺乏治疗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金标准;样本量偏小;未结合超声造影等其他超声技术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宫颈血流病灶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