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工种实训项目实践研究

2022-06-11 17:35刘猛尹晨
科技风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产教融合

刘猛 尹晨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校企协同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建筑类工种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够用、实用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来探索建筑类工种实训实践教学。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种实训;三教改革

工种实训是建筑类专业的项目实践课程,通过项目实训,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为顶岗(生产)实习和工作进行操作能力储备。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团队合作能力。

建筑类专业工种训练是根据本专业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规格制定实习周期、实习日期。建筑专业工种实训理论储备是:《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具备了一到二个工种的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该工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基本技能储备:在第一年的专业认识实习中,学生对实际中工程传统工种的概念与从事的工作条件、工作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在初级技能训练中,学生已经对钢筋工与砌筑工技能操作、工序控制已具备一定的操作水平。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明确要求,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式丰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切实在职业素质教育上取得突破。

实施“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本要求,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案》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企业“双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修订专业目录,健全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调育人。

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融而不合、作而不合的现象。通过分析土建类工种实训项目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已经从“工种实训的实训模式”“工种实训的实施方法”“工种实训对象的作用”等方面去研究如何进行土建类工种实训的改革,项目实施的主体双元分开,实施内容不成体系。

建筑类工种实训项目实施须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项目的“教师”的须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元”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师资团队[2]。“教材”的改革,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元”教师共同按照真实工程的简化模型实施过程完善教学要求、开发活页式教材,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与工程实施过程一致,同时,要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教法”的改革,“双元”教师在简化的工程环境中进行教学,以任务驱动,以行动导向,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二、研究的现状

(1)常以单一构件或构件的组成部分为训练对象,训练中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类型构件或构件组成部分实训,学生对构件的认识、操作、工艺训练内容只能停留在单个构件认识中,未能涉及其他基本类型,知识面达不到建筑类教学或训练要求。

(2)在训练过程中,单一构件的训练,学生在实训中会由开始的兴趣认知到训练疲劳,积极性会迅速递减,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造成学生在训练中情绪浮动,纪律松懈。

(3)训练方案不统一。传统的训练中,未能体现工种工程施工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柱钢筋与柱模板的施工先后关系,梁底模、梁侧模与梁钢筋施工间的牵制与约束关系,框架主体结构施工间施工组织关系等。

(4)训练方案未能反映施工现场实际场景。施工现场复杂,受客观条件限制,工种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前进。主体结构主要由板、梁、柱(墙)构件组成。施工顺序为主体结构外围脚手架、柱(墙)钢筋、柱(墙)模板、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梁底模、梁钢筋、梁侧向模板、板底模板、板钢筋;工种训练中,未能将脚手架、模板、钢筋三个工种综合训练,未能达到建筑工种训练目的。

三、总体思路、方法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对建筑类工种实训实施“三教”改革,校企共同育人,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通过理论学习和对笔者所在学校建筑类专业工种实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主要原因,按照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够用、实用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来组织实训内容。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可以实施测量、钢筋、模板、砌筑等工种分单元操作及综合实训,可以实施施工工艺的实训,也可以让学生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对实训过程实施企业化管理,可以让学生有职场体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形成与未来工作岗位“零距离”衔接的校企合作特色的土建类专业工种实训任务书,形成体现专业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的学生实训手册。

四、“框架结构实体模型”设计

(一)实训模型设计思路

实训模型以框架结构体现,主要构件为柱(墙)、梁、板、脚手架与支撑系统。柱形体为矩形柱、“T”型柱、“L”型柱及短肢剪力墙;梁形体为框架连续梁、悬挑梁;板形体为有梁板(单向板与双向板)、悬挑板。主体结构外围承载式钢管脚手架,柱(墙)、梁、板结构间的支撑系统的施工。

(二)实体模型训练内容

(1)柱(墙)、梁、板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2)柱(墙)、梁、板鋼筋翻样训练(扩展);

(3)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轴线引测、标高引测、构件施工控制线等);

(4)柱(墙)、梁、板钢筋施工工艺;

(5)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与验收;

(6)框架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工艺;

(7)主体结构围护脚手架(承载式)施工工艺;

(8)柱(墙)、梁、板模板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与验收;

(9)主体结构围护脚手架(承载式)质量控制与验收;

(10)编制主体结构测量放线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11)编制柱(墙)、梁、板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12)编制框架结构主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

(1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统一管理能力、肯吃苦、有耐心、细心能力。

(三)框架结构实体模型实训的特点

(1)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本方案实训中,框架结构以施工项目中常见构件为主要实习训练对象,与实际施工构件相近,结构施工图与现行施工规范相同,训练场景与施工现场相似,学生在操作训练中由简到繁,由单一构件到多种构件组织施工。

训练学生先学会识读结构施工图纸,学会查阅16G101图集,学会查阅结构施工规范。让学生在训练操作理解理论知识,领悟识读结构施工图要领。做到眼中有图,心中有本(规范),操作有序,验收有法。

中职学生理论学习情绪不高,兴趣不持续,纯理论学习不定心,理解浮浅。在训练中如果让学生感觉困难重重,兴趣点不高,训练会进入困境。

首先训练学生从简易、单一构件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入手。让学生感觉其施工图容易入手,怎样查阅图集,对应图集以施工图与实物相互对照识读钢筋排放图,理解柱(墙)、梁、板施工图纸的识读顺序,识读要领,识读注意事项。点燃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感觉能进一步学习,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如何做到心中有本(规范),操作有序。在训练中,由简到难,由初级到中级,分阶段、分层次地递进学习与训练。先实物对照识读施工图,查阅标准图集;拆解实物钢筋、模板、支撑系统及围护脚手架;按结构施工图,识读各构件的钢筋图、模板配板图、脚手架安装图、支撑系统图纸;根据施工图纸与技术交底,依据现行规范进行钢筋翻样(纸质)、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围护脚手架;规范操作工种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强调施工的规范性与操作正确性。让学生在实操中进行施工技术措施的落实、安全措施的控制。

(2)在实战中增长技能。工种实习中,传统方案只注重操作,不注重为什么。知识的理解过程,不注重为什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不是理解知识,更不能在实战中运用。在本方案实训中,应用理论知识去认识构件的组成及构件间的相互关系;在训练中利用实物与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对照去理解施工图的识读,对实物构件的拆解,去识读钢筋的排位、模板的配置、脚手架与模板支撑系统;在实操中理解构配件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的规范相对现行规范滞后,实习方案运用现行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执行现行规范。学生在查阅图集、阅读规范后,结合建筑结构施工图与图集和规范进行钢筋翻样,对照钢筋类型、外形、长度,检查与验收钢筋翻样的正确性;在钢筋绑扎中,依据施工图纸与规范选择钢筋,排放钢筋,检查钢筋施工的规范性;学会看懂模板配板图,实施模板的铺设、安装、验收;脚手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与检查,在实战中增长技能。

(3)在操作中学会管理。本方案主要构件由柱、梁、板组成,实体施工中的工种工程为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模板工、脚手架工。在组织实体施工中,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工序的衔接,工种工程施工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互依赖等各种关系,体现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实习中,模拟施工现场项目部技术部或施工质检员等,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是工长,施工员、质量检测员为组员。在实习过程,学生学会分析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工种、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检测内容,理解规范,熟悉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检测内容;学会如何协调各工种工程施工,如何控制工序质量,如何组织质量验收,在组织施工中如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

学生通过本方案训练,在工种实训工能掌握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工作或施工节点的技术要领;可以学会单个构件的钢筋下料长的计算,钢筋工程量的统计、分析,钢筋计算的方法与计算步骤;掌握模板系统的排放、铺设,平整度与垂直度的检验与校核,支撑系统的安装方法与安全技术措施的控制;掌握围护脚手架的安装步骤、连接件的布置与要求、安全防护要求;在测量放线中,学会了主体结构的标高的引测、轴线的定位、安装控制线的标注、模板平整度与垂直度的控制与校核。

在最后综合实训中,懂得分析各工种施工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组织关系,学会统筹安排各班组施工中的配合,生产进度计划的安排、工序中关键工作的控制;在质量控制、技术与安全措施的落实中,学会了如何控制布置实训步骤、分解工作重难点;学会了每个工种工程施工与安全技术交底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在训练中学会查阅规范、收集资料;绝大部分学生能先收集专业训练理论知识,在实训过程中验证理论,能埋头静心聆听指导老师的指导,生产与实训中不怕苦、不怕累、态度端正、认真、耐心、细心,懂得了团队的力量的重要性,学会了相互配合、讨论、团结协作。突破传统的以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为工种实训效果评价的唯一途径,将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评价相融合;将吃苦耐劳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行为融入考核评价指标中。

在实训的实施过程中,实训授课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实施,这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授课不再分开,专业课教师不仅仅只是担任理论部分的授课,也要参与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师傅也不仅限于操作部分的授课,也要与专业课教师一起进行理论研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方案实施后,绝大部分组间,实训开始兴趣浓,在编写施工步骤、工种训练计划、材料会出现急躁、没有耐心、手忙脚乱、颓废的情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听指导老师的安排与指导,出现费工费时,学生原高涨的情绪一下落入低谷;训练中有时小组突然进度停滞不前,组间成员矛盾突出,训练一时无法继续进行。以上训练过程出现的情景在实训预案中未能充分考虑,在今后的实训中,编写预案,让实训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忠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中国建设报,2020.

[3]管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概念辨析[J].职教通讯,2016.

[4]汪一鸣,王嗣雄,潘宜峰.建筑施工工种实训沙盘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居舍,2017.

[5]邵红才,夏晓青,王兵.紧密型校企合作下“土建工种操作实训”的研究与实践[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6]李光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种实训教学设计[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5.

作者簡介:刘猛(1981— ),男,江苏泰兴人,本科,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讲师;尹晨(1970— ),男,江苏泰兴人,本科,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产教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思考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如何践行“三教改革”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