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以《动画原理与设计》为例

2022-06-15 10:03张刚要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动画思政课程

张刚要

(南京邮电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思政课程”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主流做法。不可否认,“思政课程”引导大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政治立场、炽热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思政课程”也存在着“和专业契合不紧密”“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等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时代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方法也应推陈出新。为此,习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是说,除了坚持“思政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还应深入挖掘其他各类课程隐含的思政元素,作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必要补充,从而实现同频共振、交融共生。总之,为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1]。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充分运用这些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不仅是育人的方式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价值旨归[2]。有鉴于此,各高校都在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格局,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动画原理与设计》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二 总体设计

《动画设计与原理》是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必修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理念,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炽热的家国情怀、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修养”的时代先锋。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总体设计如下:

1.树理念,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3];二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4];三是坚持动画作品创作与思政元素传承相统一。

2.推落实,抓住“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这些元素的价值塑造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二是重点落实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三是重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让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5],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炽热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达效果,强化“两重保障”:一是强化课程考核评价保障。改革以往“重知识,轻价值”的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对课程“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让学生尝到“课程思政”的“甜头”;二是强化教师理论学习保障。“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也就是说,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水平和人文素养是“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 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本课程的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动画原理与设计》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首先,在“三个统一”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

其次,重点研究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的方式和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中利用动画作品传播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将动画制作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关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层面的思考”[6]。二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利用所学的动画制作的专业知识,完成“思政主题”的动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最后,考核评价和反思改进。在考核中增强对“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同时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为教学的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四 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元素(部分)

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元素(部分)

五 教学方法探索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挖掘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合到一起”[7],如:“升国旗”动画融入红色、五角星的象征意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党教育;“永远按不到的按钮”动画融入追星现象,引导大学生不盲目崇拜,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二是翻转课堂教学法。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16学时的教学视频已上线“中国大学MOOC”,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另外16学时的教学安排在“翻转课堂教室”进行。在翻转教学中,教师选定与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蕴含思政元素的材料,要求学生用动画的形式加以承载与传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自主讲授设计思路并演示制作过程。教师主要负责引领、讲评和提示。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熟悉而感兴趣的焦点问题,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基因文化的题材为主要内容进行动画短片的内容设计和创作,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的调研与整理,使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来积累创作素材,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合理评分:

(1)作品整体效果(20分)

(2)作品主题与立意(思政元素融入)(40分)

(3)作品视觉效果(20分)

(4)交互设计(20分)

六 融入思政元素的《动画原理与设计》教学案例

在《Animate的界面与基本工具》这一章节,首先讲授Animate中几种常见的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接着,通过绘制“五星红旗”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工具、矩形工具、多角星形工具和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然后,和学生一起重温“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比如“左上方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四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最后,结合当前的中美贸易战、西方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希望同学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西方列强的围堵打压都是徒劳的”,从而坚定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为国家奋斗的精神。

在《引导动画制作》这一章节,利用“猎人追杀穿山甲”的动画制作实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号召大学生从自我做起,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不食用野生动物。这其实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世界的智慧,也就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列举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就提到了“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首次提出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基因的“四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在《交互动画中的碰撞检测》这一章节,首先利用hitTestPixel()函数制作“拼中国地图”的交互动画(全班共有49个同学,来自全国11个省份,这11个省都在“待拼区”)。然后师生和动画作品互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心系国家兴衰和统一。互动的过程如下:一是教师要求每个省选派一位同学,将其所在的省份拖到地图中正确的位置,并用一句话和全班同学分享该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美食;二是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刚才11位同学把自己所在省份的小地图,拖到了‘祖国地图’的怀抱,而且他们分享了各省最美丽的旅游景点,祖国的锦绣河山是这样的美丽,我们以富饶美丽的神州大地而自豪”。

七 结语

总体来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动画原理与设计》的建设思路与方法彰显着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动画作品承载或传播思政元素,而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本身又是课程的内容,因此解决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无法紧密融合的难题,避免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时要求学生用动画作品承载或传播思政元素,学生的动画作品中“闪耀着”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从而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可观察、可评估、学生有获得感和“参与体验感”[8],解决了课程思政评价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动画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做个动画给你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动画发展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的动画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