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思考

2022-06-16 22:14陶辉辉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认知传承立德树人

陶辉辉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十分丰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它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认知;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城市初中校园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必须要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认识它、了解它、领悟它。新形势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校园文化,融入初中课程,尚无统一规范可以照搬。笔者所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初中的路径探索》课题组,就这一问题依托周口市三个市直初中,从各校实际的状况出发,进行研究、探讨和实践。具体实践中,笔者就周口市中心城区初中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由此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初中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泱泱华夏,悠悠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文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外重大场合以及调研考察过程中,大力提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他强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和魂,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二)中学生正是处于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城市初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三观和文化自信心有很大好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利用教育教学各种活动和载体,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其中,使优秀文化入学生之耳之脑之心,让学生真正认同,自觉践行,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二、周口市初中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一)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不容客观。课题组在三所市直初中就初中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综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周口城市初中生對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如河南豫剧学生都多少知道一些,少数学生会唱一些;周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名人知道的较少。学生反馈的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记忆混淆、对传统文化经典了解不够;一些古代典籍、神话传说中的名词生僻字不了解,说明学生没有关注到此方面的文化知识。

(二)城市初中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识度不够

本课题组调查,发现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了解程度不高。大多数城市中学生更喜欢与“网络化”“信息化”有关的产物。如在访谈中问及“课余时间你是愿意看一部经典名著还是玩手机?”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玩手机。而且现实中城市初中生也是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了这些事情上。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东西”没意思,“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又让学生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厌烦心理。

(三)初中生对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不够

中华传统美德是历经几千年时间洗礼而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部分。但是现代中学生对这些传统美德并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主要表现在部分初中生个人素养上,比如一些初中生着装上存在攀比心理,个人消费存在浪费现象,延时服务就餐“挑食”,可见这部分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等。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对举行的“中华美德少年评比活动”嗤之以鼻,认为这些一点都不“酷”。

(四)学生所认知的传统文化中缺失“家乡元素”

周口地处富饶的黄淮平原,历史文化悠久,中华古代先民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可以说我们家乡就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写出周口三个历史名人”这一题中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完成,而笔者在讲授传统文化示范课《周口的历史名人》时,发现学生对周口的名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见我们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时“家乡元素”严重缺失。为此,本课题组在组长胡春华的带领下,在三所市直初中学校的支持下编写了周口市中心城区第一本以家乡周口为专题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周口传统文化读本》来弥补这一缺陷。

三、周口中心城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性不强,处于自发状态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周口市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笔者所在课题组也和周口市中心城区兄弟学校进行交流。交流发现,我市中心城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系统性不强,各学校基本上都处在自发教育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各个学校虽说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但是每个学校的都不一样,各年级之间、小学中学之间也没有很好地做好衔接,授课教师也没有经过传统文化教学相关的教育培训。同时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体现在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上,而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理科”少有联系或不联系。

本课题所参与的三所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但就目前周口市中心城区来说,各学校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都加强了思想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缺乏相关制度、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等问题。

总之,文化通向未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珍视的精神财富,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中,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初中的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020YB136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9,第1期.

[2]刘海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181.4180AADC-1462-40F1-BA4B-B8B7D7466054

猜你喜欢
认知传承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