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

2022-06-16 13:38涛,赵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大调肖邦浪漫主义

李 涛,赵 一

(沈阳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作品概述

肖邦作为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对后来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音乐作品大部分是为钢琴而作。在19 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是主流,肖邦作品中的独特的和声和优美的旋律,使他在当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研究者和专家们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即认为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第58 号)是其晚期创作的最杰出、最深刻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肖邦在1844 年创作的唯一一部作品,与肖邦在之后几年创作的作品在乐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这些作品包括船歌作品第60 号、夜曲作品第62 号等。

二、作品分析

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b 小调,作品第58 号)为奏鸣曲式,分为四个乐章,整体是明快的抒情风格。

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具有对比性。在呈示部中,主部主题(b 小调)表现了肖邦英雄式的果敢刚毅的形象,紧接着是连接部几个包含快速跑动的乐句。低音部分营造了哀痛、不安的氛围,与副部主题(D 大调)如歌的旋律乐段形成鲜明对比。迷人的旋律和婉转的连奏伴奏以及明朗的大调和声色彩,都表现出作品明媚、充满希望的特点。展开部从带有黯淡色彩的升f 小调上开始,呈示部的主部材料片段出现之后,由连接部的材料作为结尾。再现部中,假再现连接了呈示部的副部主题,(B 大调)光明、激昂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结尾(ff)。

第二乐章为谐谑曲。在急板的首部(降E 大调)和完全重复的尾部中,音符飞速疾驰。首部(降E 大调)I 级(降E)与中部(B 大调)主和弦III 级(升D)同音连接。中段出现的像号角声一样的八度似乎提示了首、尾部出现的流畅跑动乐段。在短暂的紧张感之后,乐曲回到宁静的沉思。中部的复调体现了肖邦在晚期作品中对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回望。前苏联的索洛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中写道:“肖邦在这曲段中刻画了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崇高时的仰慕,同时又深‘醉’其中的感情。”

第三乐章为广板(B 大调)。最初四个小节的坚定的八度进行(ff)引出了歌唱性的主题旋律(p),并形成了对比。第一主题纯洁而庄严,乐章中部的旋律与第二乐章的中部相呼应。其中,三声部复调和华彩性的连接部中和了圣咏般的和声的严峻性,形成了柔和的音响效果。

第四乐章为终曲,是从容的急板。连续的八度和和弦宣告了激昂的开始(b 小调),打破了之前谐谑曲和广板中宁静、抒情的气氛。不安、连绵的第一主题由低沉(p)发展到加入八度的神采奕奕(f)。与第一主题出现的庄严号角声相比,第二主题曲句和谐流畅且轻盈。第一主题每次的回旋式出现都增加了戏剧性,越来越热烈的累积和发展引领乐曲走向光明、胜利的尾声(B 大调)。

三、肖邦创作的基本特征

安东·鲁宾斯坦曾说:“他(肖邦)是波兰人,虽然看起来主观地在写曲,但他的主观却代表了波兰人民,音乐所歌唱的也是人民。”他的音乐情感丰富、旋律优美、题材广泛,包含了“英雄”与“悲剧”情绪,反映了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和波兰的国家状况,他的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激励了当时的波兰人民以及被奴役的欧洲人民,这让肖邦音乐成为当时民族解放斗争中反对压迫的重要精神力量。

作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爱国思想表达者,肖邦的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也具有当时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肖邦批判了当时浪漫主义中感情超过理智的一面,他表示不能容忍过分的炫技。肖邦曾说过,“纯朴发挥了它的全部魅力,它是艺术臻于最高境界的标志。”这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激情和幻想。技巧和旋律的完美结合塑造了肖邦作品的英雄主义和戏剧性。

肖邦作品中还有许多旋律将音乐性质、钢琴的音乐品质、语言的表现力和舞蹈的音调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马特尔称之为“综合旋律”,这种“随想式”的浪漫主义风格,构成肖邦作品特有的迷人旋律与幻想模式。

(一)旋律性特点

众所周知,肖邦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之一,来源于波兰民间音乐的创作灵感和波兰民间音乐的音列(多包含半音)体现在其作品的变奏中。当时盛行的声乐和器乐(主要是小提琴)使得“声乐体与器乐性能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第一乐章呈示部中出现了如歌的声乐式乐句,中间自然地出现了器乐式的装饰音。(见谱例1)

具体来说,流畅的音程较接近容易哼唱的旋律(片段),听起来就是声乐性的。当出现大的跳进、快速的华彩或者包含半音的旋律时,听起来就是器乐性的。

肖邦动人的抒情性旋律也出现在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中,作为副部主题。此处的旋律亲切甜美、自然舒展的特点展现了作曲家温暖细腻的内心。(见谱例2)

(二)复调性特点

肖邦作品中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复调性。在该作品第二乐章中部的多声部段落中,各声部的旋律在保证优美的歌唱性同时交相呼应,展现出器乐式的丰富层次感。(见谱例3)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三)和声特点

“波兰民间音乐歌曲中常常可以遇到交替调式。”肖邦自然而生动地将诗意的旋律注入到他作品中的和声里,使其变化风格独特且丰富精妙,其中,关系大小调及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被广泛使用。例如,该作品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由b 小调开始,副部主题转到关系大调D 大调,之后的再现部副部主题转到同主音调B 大调,并延续到结尾。

四、肖邦作品的演奏处理

肖邦到了巴黎之后,很快便被誉为欧洲钢琴演奏大师,这说明他当时的演奏技巧已经相当成熟了。肖邦发展出了不同于过去的演奏风格和流派,我们能从当时听过他演奏的人的评论来了解肖邦的钢琴演奏技巧。例如,海伦·沃克曾总结关于演绎肖邦作品的几种看法。大家普遍认为,肖邦的创作受到同时代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作品的突出表现力和优雅的风格影响,这种影响能在肖邦作品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看出来。肖邦对音乐细节的重视超过对绚丽的技巧的关注,他也追求其中的力量感。肖邦作品的整体结构性同时展现出肖邦作品的古典主义风格。

(一)节奏中的散板奏法(Rubato)

肖邦的散板奏法不会使拍子杂乱无章,他曾说,弹奏散板的原则是可以变换曲子中间的速度,但整首作品的时值要遵守,即使在渐快与渐慢速度的曲段交叉进行的时候。如今,这已是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肖邦作品的诠释原则之一,它体现了肖邦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所展现的古典风格严谨优雅的一面。

(二)和声效果及踏板的使用

关于肖邦的演奏,一位英国音乐评论家曾写道:“这位钢琴家给人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他的神态、柔情和忧郁多么温和、细腻和迷人。”虽然有着浪漫主义风格的热情,但肖邦不允许自己的演奏有情感表达夸张的地方。那位英国音乐评论家还指出:“(肖邦的)音乐的和声色彩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谱例4

肖邦对踏板的使用极其敏锐和灵活。马尔蒙太尔曾写道:“他掌握了奇妙的音响艺术,他的踏板有时交替使用,有时同时使用。”“有的钢琴家对踏板的使用没有节制,与其相反的是,肖邦使用踏板形成轻声细语的旋律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和声。”在该作品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中,右踏板跟随右手旋律音更换,在增加泛音效果的同时,踏板要避开伴奏中出现的半音。在柔和的乐句中(p),为了控制十六分音符伴奏的音量,左踏板的同时使用要十分小心。

五、结语

在悠久的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中,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是一座美妙的花园,而肖邦则是其中最耀眼的花朵。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作为肖邦晚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肖邦作品的独特风格。本文通过对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的简要分析,研究了该作品灵活的调性布局、多维的音乐元素、丰富的音色及和声变化,以期帮助行业工作者初步认识这首作品,并使其体现出在演奏与教学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大调肖邦浪漫主义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钢琴诗人”肖邦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G大调随想曲
肖邦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