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新走向

2022-06-17 22:59柴鑫悦张颖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双减政策

柴鑫悦 张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72-03

摘  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文件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群乃至学生。“双减”这是对义务教育翻天覆地的一次改革,打破了习以为常的“逆向”教育模式,更新了各类教育人士、社会群众、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可谓从思想到行动都有巨大的改变。这一改变曾让人感到恐慌、茫然、不知所措。家长们议论到,“不能补课了,孩子的成绩不知道要降低多少啊”。还有些家长说到,“真好!终于不用送孩子去补习班了,节约钱了”。在家长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出台的“双减”政策使得家长的想法是矛盾的。家长和社会人群把希望寄托在学校,教师的责任变重,教学任务加重,教师也在说“累”。校外培训机关“关门”的较多,有些打“擦边球”将教育培训机构改成了艺体培训班等。但“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国家做出的举措是严肃的、认真的。这场教育的改革和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优化教育模式,从“行”出发,打破以往的教育平靜,平衡思想,消除顾虑,还原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回归校园。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校体育  新走向

一、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其核心任务

(一)对“双减”政策的深刻理解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支出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以及违背教育本质的做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文艺、体育、劳动、阅读、社团等兴趣课程[1]。减少一点学习的时间,多一些玩耍的时间。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英国访问期间曾说过:“中国孩子玩得太少,要让他们玩一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孩子的学习压力极大,身体健康让人担忧。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可以让这些问题得到改善,在政策的引导下会对体育带来益处,学校体育的发展也能有更大的空间,并从根源解决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双减”政策已经落地生根,学校体育的“春天”即将来临。

(二)“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就《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由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总结得“双减”任务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学生体育锻炼腾出更多的时间,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双减”政策还提出要将教育回归到学校,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应提到首位,把快乐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教授知识的责任归还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此外,“双减”政策还能降低家长对孩子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缓解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心态,防止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逆向行驶。“双减”政策最主要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使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减轻各项学习压力,强行制止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但在做减法的同时应做到“增效”和“增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课外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二、“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新走向

(一)“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从安静状态走向喧闹

学校的操场如此宽广,但在操场奔跑、游戏的学生是如此的稀少。而学生都在教室读书、写字、做作业,整个学校是如此的安静。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进行体育教育最基础、最系统、最规范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体育课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能尽可能地学会各项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充分地发挥和展示自身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体育与健康课标要求,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与“双减”政策下,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生是相吻合的。

多年来,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学生的体质一直走下坡路。所以,学校主管领导应该制止和严管占课的行为,确保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教导处领导应随时看课、巡课、查课等,并做好相应的记载。其次,抓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体育教师的备课工作开始,备课本上的内容要有教材分析、学习分析、单元计划、课时计划、课后反思等。每节课同时还要进行思政教育,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身体素质练习、传授体育健康知识等,实现技能+知识+实践+品质一体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3]。保证每一节课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让学生出汗、喘气、心跳。最后,切实把握“双减”政策的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用激励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变换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荣誉感、成就感。从而实现不挤占体育课,上足体育课,使运动场聚人气、有温度,使学生步伐更矫健,身体更健壮。

(二)“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从单调状态走向灵活

“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课后服务的开展应有新高度、新提升、新突破。学校应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开展方案,并调整工作安排。课后服务的开展是执行“双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双减”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按照新要求,打造学校高品质课后服务,更好地落实教育的新改革[4]。

课后服务应打造动静结合、多方资源、托管+拓展的模式。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完成书面作业,二是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然后根据学校开设的体育活动项目,结合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实现动静结合的模式,实现学习和运动两不误。此外,还应该扩大课后服务的规模,提供个性化服务,教师要精准辅导、点拨、生生互助、培优辅差,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还要开展丰富、趣味的特色服务,每一位体育老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菜单式”的选择空间[5]。这时,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可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一位体育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学校应动员各学科教师配合、协助体育教师管理学生,保证体育活动安全进行。此外,还要动员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家长们从事各行各业,有行业的精英、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家长进入课后服务,能够提供给学生多元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诚邀社区志愿者乃至第三方体育机构,具有技能的社区志愿者和专业的体育教练也是课后服务的有力补充和有效资源。学校应整合多方资源,加强校内外合作,助力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在课后服务阶段学有所获、练有所长。

(三)“双减”政策下,课外体育锻炼从传统状态走向时尚

“双减”政策为加强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足够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实施“双减”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之后,放松大脑和身体,强化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在“双减”政策下,构建学生系统化、多元化的体育锻炼内容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会学、会练、会赛。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有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运动会、体育节以及参加县级、市级竞赛活动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上午一、二节课结束后开始的,这时学生需要放松大脑,缓解眼部疲劳,伸展肌肉等。应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在规定完成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创新体育活动形式。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保证有运动量、运动负荷和学生的参与率。学校可以安排“一体操、一体能、一技能、一游戏”的活动方案,为了避免枯燥,一周还可调整一次活动内容。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还能充满新鲜感,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校体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此外,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的是灵活选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社团进行训练。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的运动技能,在体育社团活动中能够加以巩固和强化。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完成各种练习任务,还可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参加各类比赛。体育社团活动的目标可以参照“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目标,虽然两者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6]。在“双减”政策下,将两者相融合,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并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体育节、体育周、班级、校级联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竞赛活动本身就具有挑战、竞争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学生在参加竞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荣誉感、成就感等,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实现体育颇多育人的理想目标,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实现创新途径、改变传统,使校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7]。

(四)“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从冷落状态走向热潮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校的体育教师成为“主科教师”,在校地位得到提升,大家把关注的眼光投向体育教师,被冷落的体育教师“站起来”“跑起来”“跳起来”了。由于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顶梁柱,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吃透”课程教材,“用透”教学方法,使教学流程“通透”。体育教师要加强运动技能的练习,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适当开展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或是教研活动,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和体育素养。学校应构建完善的考评体系,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备课情况、带训练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参加赛课活动进行考核等,将取得的成果核算到教师工作量中,并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这样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教师工作时也会更“带劲”,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受家长喜欢,学生崇拜和欢迎的好老师[8]。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颁布,打破了以往学校体育的平静,现如今也给学校体育带来了“阳光”和活力。在操场上奔跑的学生变多了,学生的笑容更灿烂了,一片欢快的场面呈现在眼前。“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必须从学校体育根源进行“加固”,夯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把课外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同时把教育工作者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在各自的教育领域中发光发热。

这样,学生就有选择机会,有释放的空间,有跳跃的平台。抓住“双减”政策的优势,加速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稳中求胜。开阔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创新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用灵活的思维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绘制出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蓝图,勾勒出新时代学校体育最美的风景线[9]。

★通讯作者:张颖(1978-),女,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PCK视阈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提升路径研究”(JG20CB007)。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N].人民日报,2021-07-25(01).

[2]王梦茜.课后服务“双减”中的一道重要“加法”[J].教育家,2021,7(36):12-14.

[3]車延新.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2(03):40-41.

[4]蔡刚.“双减”政策下多元化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2021(51):238.

[5]张莲.基于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管理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6):10-11.

[6]徐宁涛.“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C].269.

[7]付卫东,刘慧敏,陈安妮,等.教育新基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需求、优势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22(01):27-34.

[8]柯清超,鲍婷婷,林健.“双减”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与服务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01):17-23.

[9]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11):1-15.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