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跳远教学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研究

2022-06-17 22:59柳建兵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

柳建兵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28-02

摘  要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较为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在决定高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时,应对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学生接受能力、学校综合环境等进行全方位、詳细地了解,然后再综合上述所有因素来合理掌控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间的关系。本文就高中体育跳远教学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体育  田径训练强度  田径训练量

一、体育课程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田径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能直接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这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简单来说训练强度也就是速度,而训练量就是要跑的距离和要用的时间。这两者的关系就在于如果降低了训练强度,就应当提高一定的训练量来保障训练效果,反之要想提升训练强度也要降低一定的训练量,才可以达到最终想要的训练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应先明确最终的教学效果,然后根据该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与各方面条件,合理分配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比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不要将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设置得过大,而造成学生身体上的负担。毕竟学生身体的疲惫,会让学生在速度上难以得到突破。同时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质和平时的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布置,设置的训练内容要难易结合,不能打消学生的训练热情,要以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做到全面进步和提高。

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优化的有效方式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想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跳远的技巧和相关知识,首先就要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跳远的活动中,使学生喜欢跳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设计教育计划时,要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依据,这样才可以激发学习激情。(1)教育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一般来说,在跳远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进行“热身”,“热身”的方法有慢跑、热身操等,这样千篇一律的“热身”方式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致。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就要将“热身”方式进行革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游戏元素融入于热身活动中。比如想要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就可以举行拔河游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创一些小游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营造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在进行跳远的教学中,教师会对跳远进行讲解,比如跳远的概念或跳远的技巧,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讲解语气是非常生硬的,这样的讲说方式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讲跳远时要绘声绘色对跳远进行描述,进而使学生对跳远产生兴致。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跳远的相关知识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在操场上绘出场景,使教学氛围充满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特征为依据,把那些难懂的技巧转换为简单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比如可以将技巧编制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等,将学习与练习相融合,使学生快速掌握跳远的动作技巧。第四,体育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跳远的理解,可以将重点动作通过一些经典角色的动作表现出来。第五,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合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一些有关跳远的录像,使学生通过录像掌握跳远的要点。

(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定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以及承受能力等皆不相同,如果按照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很可能会出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无法满足其中一部分学生,或是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远远超出部分学生的承受力。不管是哪一种,都无法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也无法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定制不同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并根据后期训练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才能充分保证田径教学质量。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应先对所有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测评,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喜好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下,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将会提高很多。不过在调查测评时,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是不喜欢运动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有趣又简单的运动先调动这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然后再根据后期这部分学生的发展与意愿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田径学情,教师在优化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感受。而对于其他已经可以进行训练分组的学生,就要根据每组的能力,制订专项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还要在后期训练时不时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测评,一旦发现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所提升,当前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就要及时进行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制订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更能保证田径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当然,每个小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低能力组达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要求后,可以上升到高能力组,同样高能力组学生当能力下降后也会降入低能力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发展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注重合理调控运动与休息,更要注重训练恢复。在体育田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分配十分重视,把大多数精力放在了训练方式、方案的制订,以及学生能力增强和潜能开发上,但其实相较于这些内容,学生的劳逸结合以及训练后的恢复同样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得到了充分休息,掌握好科学的恢复方式,让身体机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到巅峰状态才能让训练进行得更加顺利,也才不会影响训练效果。毕竟不注重休息与训练恢复,很容易造成学生超负荷运动,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再者长期处在紧绷且强度较大的训练状态上,又得不到较好的恢复,会使学生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影响训练进程或是降低对田径的兴趣还是其次,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受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产生,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案以及制订科学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恢复方法。举例来说,教师在依照科学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进行田径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身心的放松,然后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比如活动一下手脚关节、轻微跳跃等,让身体先过渡一下再投入到训练中。且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训练时间,要提前计划好训练多久后进行休息,最好是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与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能有充足的缓冲期,但又不至于因过度缓冲影响训练进度。训练后,要提醒学生或是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肌肉拉伸,并让学生以拍打的形式放松全身肌肉。学生放学后也要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督促学生有科学的恢复运动,并提醒学生恢复做好后要进行充足的睡眠来帮助身体及精神修复,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强度训练后的次日出现肌肉酸痛、全身无力以及精神欠佳等问题,也才能在投入训练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环境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体育天赋和田径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田径能力展开训练。在素质教育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都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基础原则,充分尊重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人,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例如,体育课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田径能力、身体条件和体育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将学生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体育能力,教师可以对其展开高强度的提升训练;第四层级的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都较弱,可以先从基础运动开始让其进行训练,锻炼其基本的运动能力,以后再进行强度较高的田径训练。另外,中间两个层级的学生则选择强度适中的训练方式,进行难度适中的田径训练。

(四)平衡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在高中生的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之间的平衡,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田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案,避免学生出现训练拉伤、训练强度过大导致肌肉疼痛等情况。例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1000米的热身运动,观测学生热身运动的完成情况。部分学生能较快地完成热身运动,其运动能力比那些较晚完成热身运动的学生更强;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后续的训练过程中适当加大训练量和强度,对其1000米中长跑的完成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那些热身运动完成度较低的学生仅提出能在较为宽裕的时间内完成运动的要求即可。对这类学生来说,田径运动的训练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保障每天的基础运动量。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田径可以成为其优势,甚至可能发展为体育生或是田径运动,教师应该在训练中为其制订运动难度更高的训练方案。另外,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要经常对学生的体能做测试。部分学生在基础训练之后身体体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可以对训练的强度进行升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高中体育课中是比较基础,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无法将两者在训练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学生的田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学生及大环境需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等科学安排訓练强度与训练量,最重要的是要把控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当然也最大程度为体育课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一超.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究[J].田径,2020(12):44-45.

[2]李天鹏.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选择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1):223-224.

[3]葛玉珊.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0):205-206.

[4]叶卓.试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新课程(中学),2019(06):30.

[5]颜平.试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1):60-61.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浅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