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分析报告(下)

2022-06-17 02:08赵蔚新,崔红莲,闫庆香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试题试卷考查

学 科:化 学

成 员:赵蔚新,崔红莲,闫庆香,孙 强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以下简称“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的人教版教材内容为依据。本报告选取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及延边州等地区84446名学生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反馈意见,进行多维度研究与汇总,全面评价吉林省九年级学生化学学科整体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现状,并为我省今后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一、试卷概况分析

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原则,持续稳妥推进中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精选试题情境,弘扬学科核心价值,创新呈现形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关键能力。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文件精神,使试题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严格执行化学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在关键能力、学科方法、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

3.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试卷结构分析

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总分50 分,共五道大题,20道小题。

1.题型结构

表1 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题型结构及分值

试题中的题型种类、总题数和分值与往年保持一致,选择题综合多个知识点,覆盖更加全面;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实验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有一定的区分度;计算题考查学生计算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结构。试题涵盖化学课程标准中的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5 个一级主题在试题中所占分值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图1

图1 5个一级主题在试题中所占分值比例

从以上分析来看,2021 年中考试题充分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注重考查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强调知识的启蒙性,如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基本计算等都是试题中的主干知识;同时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等实际问题的应用。试题没有回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巧妙而灵活的方式予以呈现,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酸碱盐等知识点。

(三)试卷特点分析

1.弘扬学科价值,凸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如2、5、12(1)等试题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试题16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于“海水稻”的研究为背景,既考查化学知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学科核心素养。2021 年中考试题加强了对证据推理、信息处理、科学探究等化学关键能力的考查。如通过试题7 的微观示意图、试题8 的曲线图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数据图像信息,深入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通过创设如试题15 生活中燃料的改革发展、试题17 关于钱币的制作材料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考查;通过试题9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试题19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处理,充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和要求。对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试题9“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试题18“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和试题19“酸碱盐的性质”等基础实验的考查。这些试题继承了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突出了对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原理和现象的分析、控制变量及对比实验等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加强考教衔接,发挥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密切关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和初中教学实际,保障基础性,增强灵活性,充分发挥中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如通过对1、14、20等试题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引导教师回归教材,严格按照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

(四)典型试题分析

【验证实验】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图2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③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Сa(OН)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④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⑤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СO2和NaOН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С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

图3 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

图3

请在图中“⑥”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可以根据式(13)构建另一个线性回归模型,以一组(t2n-3+τn-1,T2n-2)或者(t2n-1+τn,T2n)为坐标求出线性回归模型的斜率与截距,即为校正过的θ和β值.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点评:作为全卷的核心试题,也是控分试题,本题与学生实际实验情境紧密结合,从学生学习过的酸碱盐知识入手,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同时通过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进而针对“实验过程中没有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如何证明”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分别从检验反应物的减少、消失和确定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同时试题也从定性实验逐渐转向定量实验,意在使学生了解在化学实验中要有充足的论证能力,体现探究实验的科学严谨性。依据教材的探究素材,又把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好奇”这样的情境设计进来,科学地设计了实验探究的内容,又关注了学生实验的发现,注重对实验现象的本质分析。

(五)试卷的不足与建议

1.部分试题区分度较低。数据统计发现,及格人数中优秀人数接近或超过50%,说明试题的区分度偏低,造成优等生与中等生没有拉开差距,不利于高中学校择优录取,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一些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区分度较大的试题,以便更好地兼顾学业水平测试和升学测试。

表3 各地区得分情况统计

2.增加跨学科试题。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考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一)考生答题得分情况分析。通过对各地提供考生化学成绩的数据,结合抽取答题卡看到的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学生答题过程中的得失分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判断,为今后教学指导提供数据支撑。从反馈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中基本技能问题在作答过程中得分率较高,可看出教师较为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反馈。

1.对于身边化学物质的典型性质和用途的训练较为到位,学生作答较好。如试题2空气成分中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试题12有关日常生活中水的净化等相关问题;试题16化学与生活以及简单的酸碱盐知识的考查等问题。选取四个地区学生得分率统计见表4。

表4 是非选择题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抽取的样本容量是554份)

表4 四个地区学生得分率统计

2.计算题难度不大,计算题的6 分中等学生都能得4~5 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视相应练习,但有部分学生看到计算题采取放弃的态度,计算题的平均分被拉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关注学困生的相关训练。

(二)考生答题失分情况分析。试题的难度按照吉林省考试院的要求,难度不大,但是有一些学生对于基础问题也出现一些较为典型的错误,这些错误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1.“双基”掌握不扎实。中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失分的首要因素是平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扎实。如答题过程中出现错别字,肥皂中的“皂”、过滤中的“滤”等。

2.信息提取不全面。中考化学试题重点突出考查实验探究的相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分析和处理题目所给文字、图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致使答题过程中出现找不到要点或遗漏要点的现象。如试题19【探究实验】Ⅰ,有的考生没能从所给“剩余溶液仍为无色”的信息中找出问题所在,因此在作答过程中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拓展延伸】中的“对比实验”表述,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不可能找准对比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变量”,不仅要选择正确的试剂,还要考虑药品的用量。学生没有提取出相关信息就不会做出正确答案,所以19题的得分率基本在0.4~0.5之间。

3.解题思路不清晰。对于较新颖的情境和设问,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答非所问,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的问题。如试题10基于物质之间相互转化为载体,考查身边化学物质与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就得不出正确的结果,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较为突出,这两道题的区分度非常高。具体数据可以参看表5。

表5 试题9、试题10得分率和区分度统计表

三、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注重所学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兼顾对学生学科思维、学习方法的考查,数据显示成绩并不理想,抛开学生自身原因,反思教师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影响其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直击中考,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研读课标:《化学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研读课标。重点掌握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1)各校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讨论、交流、讲座、考试等形式对课标内容进行落实。

(2)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相关教学展示课活动,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优秀教师示范课、引领课展示,提升全体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应用。

2.研析教材:现行化学教材是2002 版,教材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以使其更合理、更准确。尽管教师对所用的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结合课程标准应用教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1)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研究分析教材的内涵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从提高化学素养方面进行拓展,但不要随意拔高有关化学知识的学习要求。

(2)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讲课时要以教材为抓手,使用教材时要学会提问并大胆尝试去解决问题: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依据何在?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真正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才能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3.研究学生:学生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两极分化。学生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是学困生。应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可以运用化学实验、化学故事、趣味问题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2)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通过研读课标、研析教材和研究学生,将对课程的把握、学科的理解、学生的了解融合到一起,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夯实基础教学,规范答题训练。在试卷中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部分学生失分非常严重,答卷反应出部分学生字迹潦草无法分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语言表述不准确等问题,致使许多学生出现“会”而答错造成低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

1.在平时作业、考试测评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与指导,当堂测验,面批面改,易错字重点训练,关注学生动手书写的准确度。培养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和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2.平时教学中教师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训练。

夯实基础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只有基础知识准确,才能进行高层次的学习。

(三)运用三重表征,完善微观教学。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之间无法建立相关联系,导致微观表征理解运用错误过多,是中考化学失分的一大因素。如何运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解决问题,仍旧是今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

1.教学中借助宏观实验事实、视频情境、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概念。教学中不要过分追求概念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不要求学生对微观结构的认识一步到位。因为微观启蒙教学阶段,重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学习运用符号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

2.帮助学生用宏微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等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微观化学的特征。

(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综合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所在,但从现状来看近几年由于一些限制,往往都是视频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或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所以产生应试教育下的实验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成了教师惰性的完美依赖。

1.实验最能激发学习兴趣,除了必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外,建议增设学生趣味实验、微型实验、课前实验展等一系列活动,高度重视基础实验、强化拓展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2.实验复习教学中注意分类和整合协调有序,初中化学实验一般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等几部分内容,通过分类实验教学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实验框架和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3.现阶段中考试题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将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注重探究,体现开放,鼓励创新,注重能力培养。对重组、变式等综合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分析、改进及评价等内容要作为最后综合复习的重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打破单元局部联系界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整套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2011 年版化学课程标准,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适当加强了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这种命题导向必将对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 科:道德与法治

成 员:桓 旭,孙 艳,任清涛,闫冰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吉林省义务教育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质量,深入推进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总结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的命制经验,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汇总情况和学生答题情况,对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和教学改进建议。

一、试卷概况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以下简称“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以2021 届初中毕业生所使用的教育部审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依据,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教学要求进行试题命制和试卷整合。力图通过情境、立意和任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凸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独特价值。

(一)试卷指导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初中学段的课程设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规范命题,坚持素养导向,着力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试卷结构分析。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合卷。卷面分值120 分,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各占60 分,实行开卷考试,总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1.题型结构。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共18 道小题。其中选择题13道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值为26分,占试卷总分值的45%;非选择题共5 道小题,总分值为34分,占试卷总分值的55%。

2.知识结构。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的考试内容包括2020 年5 月至2021 年3 月的国内重大时事,占试卷总分值10%;《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模块所对应的教材内容,共占试卷总分值80%;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相关内容,占试卷总分值10%。

试题难易度按照8:1:1(容易、较难、难)的比例设置,重点考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单元、主题教育所要求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知识覆盖面广,且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

(三)试卷特点分析。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在情境设定、任务设置、形式呈现、答案及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力求实现立德树人、兼顾选拔、导向教学的有机统一。具体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紧扣时代主题,落实根本任务。试题情境选取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抗击疫情、“双减”、劳动教育、网络共同体、新发展理念等社会热点,紧扣重大时代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第18 题以建党百年这一宏大的事件为背景设置主题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探究活动。试题分设“红船初心”“砥砺奋进”“擘画未来”三个有着内在逻辑的小主题,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厚植爱国情怀,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6、17 题也紧紧抓住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主题。

第6、8、9、14、15 题紧扣全面依法治国的主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司法公正、未成年人保护、网络维权和立法等视角,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彰显法治建设对个人权益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

2.科学创设情境,培育家国情怀。情境是试题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任务设计的载体,2021 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的情境设定可以划分为生活实践类情境和学习探索类情境。

生活实践类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第5题吉林省中小学校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第7 题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第14 题网络生活、第15 题光盘行动等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共情,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习探索类情境以“现场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如第4 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载体、第6 题以漫画为情境形式、第10 题以数据图表为情境形式等,都是通过学习探索情境的创设进行考查。

同时,本套试卷在情境创设中还强化了家国情怀的培育,使用地方情境素材,力求体现吉林色彩,全面展现吉林省的发展成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担当奉献的情感。如第16 题,以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考察为素材,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吉林的乡村、工厂和社区。第17 题围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以“吉林新名片”为展现方式,体现了浓厚的家乡色彩。此外,第5 题和第8 题也以家乡素材设置情境。

3.试题命制规范,呈现形式多样。试题语言表述准确、严谨,标点无误。选择题选项文字对仗工整,非选择题情境设置清晰,逻辑线索明确,如“观察漫画,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纪事,回答问题”“阅读名片,回答问题”和“主题探究”,没有简单重复。特别是17 题,以“吉林新名片”的方式呈现,紧扣吉林冰雪这一主题,在名片中插入一朵小雪花,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既简洁大方,又新颖灵动。

(四)典型试题分析

【原题再现】

16.阅读纪事,回答问题。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请跟随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充满希望的吉林。

【乡村掠影】走进吉林丰饶的黑土地,在调研粮食生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广梨树模式,加快吉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1)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大力实施什么战略?(1分)

【一汽参观】在一汽展厅,习近平总书记体验了新款汽车,鼓励职工代表要当企业先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2)总书记为什么鼓励职工代表要开展技术创新?(2分)

【社区体察】走进社区调研就业、环境等民生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区、乡村等基层工作做好,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3)总书记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什么?加强社区和村民自治建设有什么意义?(3分)

【试题情境】

本题以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情境素材,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吉林的乡村、工厂和社区,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和吉林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

【必备知识】

本题主要涉及富强与创新、文明与家园、人民当家作主等相关知识。考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等内容。

【关键能力】

本题共设3个小题,3个小题之间的逻辑线索明确,有一定的梯度,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学科素养】

本题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思维和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准确表达个人情感。

【核心价值】

本题要求学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形成政治认同。

【试题解析】

本题共分3个小题,(1)小题考查对我国发展战略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答案为乡村振兴战略。(2)小题考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3)小题考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社区和村民自治建设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试卷不足与建议。通过对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整套试卷在命题立意、情境设置、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难度结构适中、区分度较好,较好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兼顾选拔、导向教学的功能。但也存在个别试题情境设定与学科任务的匹配度不高、试题思维含量不高等不足。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贯彻国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理念,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学科价值定位,凸显育人功能。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命题必须牢牢把握学科的价值定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情感表现和行为表现,有助于考查学生基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选择,从而凸显育人功能。命题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要在提升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上下功夫,要在铸魂育人和启智增慧上下功夫。

2.准确把握考试内涵,指向学科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检测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质量和效果,为高中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为教育评价提供参考。因此,考试命题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实现课标、教材、试题的内在融合;把握考试目的,凸显试题所承载的学科功能;指向学科素养,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科学规范命题组卷,创新评价方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省初中毕业生的统一考试,必须要坚持规范命题,不断提升命题质量,创新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试题命制要加强对命题人员的培训,提升命题水平;进一步完善命、审题机制,提升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优化试卷结构,探索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试题命制。

二、考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从全省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地区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从学生答题满分率、难度和区分度等角度,分析考生答题得失情况。

(一)得分情况分析

对随机抽取的18904份试卷进行分析,多数试题完成较好,11 题的满分率为84.73%,第11、13、10、1、7、3、2、12、6、4 题的满分率超过60%,占试题的55.56%,反映出学生对时事政策、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政策法规理解能力较强,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较好。

(二)失分情况分析

1.学生存在的问题

(1)获取试题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如选择题5,吉林省中小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抓好中小学作业、读物、睡眠、手机、体质五项管理的规定,选项②杜绝学生沉溺手机游戏的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再如选择题6,学生日常练习漫画题的机会少,缺乏对漫画的赏析方法,及对漫画的解读能力,不注重对漫画中有效信息的提取。暴露出个别学生存在审题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谨的短板。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如选择题9,2021 年6 月1 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增加了“政府保护”“网络保护”等内容,此题考查内容涉及的知识较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调动和运用知识。再如非选择题18(5),2035年我国的远景目标是什么。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迁移和生成能力较弱,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如选择题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对于学习的启示是什么,部分学生对教材中文言常识学习、解读、迁移、运用的能力较差,不解其意,不明其理,不能准确理解该试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立意。

(4)学科术语表述不准确。如非选择题18(3),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新发展格局分别是什么,存在着学生对关键概念表述不完整、不准确和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因此错误率较高。

2.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教材轻课标,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重输出轻输入,钻研学科前沿知识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深度挖掘教材能力不足。重灌输轻启发,对教学和试题情境的设计重视不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

三、指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教学思考

(一)聚焦教育根本任务,拓宽教学视野格局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

(二)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了解、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做以下尝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凸显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原因和思考过程;及时关注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三)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注重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这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思考,提升教师智慧,追求学科本质。选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如议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型课程、体验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来具体实施。努力用问题打动学生,让学生明白道理和方法,让道德与法治充满活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与担当,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要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大方面入手,夯实教育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提升科研能力、课程执行能力、教学能力,进而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以选择学生自身和身边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理论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并能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真正培养起学生深入浅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时政性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把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和复习之中,把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真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所学知识与其生活的关联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吉林省2021 年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能够指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时代重大主题,积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坚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 科:历 史

成 员:张 燕,王丽红,金 鑫,李亚书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和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版本为依据,坚持考试命题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评价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引导基层教师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概况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命制,严格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 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层次要求,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直观、生动。

(一)试卷指导思想。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1.思想性:试卷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想性特点。即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基础性:试卷体现了历史学科公民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即注重普及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3.科学性:试卷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试题题型结构合理,语言清晰易懂,符合学生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赋分、评分标准科学合理,试题所涉及的知识无科学性错误,试题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试卷体现历史人文素养学科特点,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综合性:试卷体现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试卷结构分析。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总分600 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学科合卷共计12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各占60 分;实行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合卷版面为八版,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各占四版。

1.内容:根据教育部相关考试文件要求,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为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包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共六个板块。

2.分数:按照教育部中考试卷评估要求,三个年级所占比例为3:4:3,吉林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试卷中中国古代史15分,占25%;中国近代史13 分,占21.7%;中国现代史12 分,占20%;世界古代史3 分,占5%;世界近代史9 分,占15%;世界现代史8分,占13.3%。

3.难度:根据吉林省教育厅相关命题要求,试题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为8:1:1,即基础题(课标中的识记层次)比例为80%,稍难题(课标中的理解层次和运用层次)比例为10%,难题(课标中的运用层次)比例为10%。

4.题型:试卷总体结构共设四个题型,即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总计19 小题。题型结构合理,能发挥不同题型的测试功能。

单项选择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0分。其中,中国古代史内容为3 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为4 分,世界史内容为3 分。考查内容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等。

归纳列举题,共4 小题,每个要点1 分,满分15分。其中,中国古代史内容为5 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为6 分,世界史内容为4 分,考查内容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战役及国家名称等,属于基础性试题。

材料分析题,共3 小题,每个要点1 分,满分20分。其中,中国古代史内容为7 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为7 分,世界史内容为6 分。考查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中国近现代外交、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等。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分析及感悟历史的能力。

综合探究题,共2 小题,每个要点1 分,满分15分。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为8 分,世界近现代史内容为7分,分别考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经济全球化等内容。

(三)试卷特点分析。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历史试卷,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注重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的创新,突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特点如下:

1.精选必备知识,考查范围全面。试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命题。试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组织素材和设问。“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例如:试卷第18题,“点”是涉及到的重点知识:党的诞生、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等内容。“线”是以党的奋斗足迹变化简图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这样“点—线”结合,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基本线索构成了学生的必备知识,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2.注重综合探究,考查关键能力。试题突出对主题(专题)的考查,强化知识的综合,侧重对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材料分析能力、识图分析能力、综合探究能力等能力的考查,检验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例如:试卷中选择题的选项均以小专题加以呈现:人物类、事件类、概念类等;归纳列举题分别考查了古代皇帝、战役、历史事件、国家名称归类等;第16、17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形成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料等思维能力;综合探究题第19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历程:开始、发展、加强等,综合性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

3.追寻历史本质,彰显核心素养。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追寻历史的学科本质,浸润式考查核心素养。

例如:试卷第18题,以建党百年入题,运用地理位置简图创设图文情境,将事件、会议、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地理空间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查,体现跨学科的融合。试题用史实说话,科学育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进行考查,彰显了鲜明的素养立意。

4.体现核心价值,凸显教育功能。历史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试题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选取典型素材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试卷第7题,此题通过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第18 题(6)“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谈谈你的体会”,设置的问题与新情境高度契合,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再次受到教育,增强对党的热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5.关注时事热点,彰显社会功能。试题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基于学生的视角提取命题素材,引领学生了解社会、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热点问题,与教材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结,使试题灵动、鲜活。

例如:试卷第4 题,从辛亥革命110 周年考查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意义;第16题(1)从《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考查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第17题俄国农奴制改革160周年;第18题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第19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等。体现联系现实,结合时政热点进行考查,彰显学科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典型试题分析。试题围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突出,考查内容全面具体,凸显学科素养立意,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有助于引导初中教学的方向和评价体系向科学化发展。

例如: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 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分析]此题考查意图是使学生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强化主权意识、领土意识、海疆意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例如: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

(1)对史料的归纳整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 能力。依据下列主题,选择上述史料进行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4分)

医学类:__________、 __________

工程类: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学家?⑤中“毕昇的发明”指的是什么?(2分)

(3)结合上述成就,谈谈你的感受。(1分)

[分析]此题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归纳整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总结归纳史料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继续高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

例如:18.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结合简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年征程,由①地启航。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1分)

(2)道路转变,由②地开创。中国共产党在此地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

(3)走向成熟,由③地开始。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1分)

(4)奋斗方向,于④地指明。在此地召开的哪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分)

(5)崭新纪元,于⑤地开辟。写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写出一例我国1980 年建立的经济特区。(3分)

(6)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谈谈你的体会。(1分)

[分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解释历史的能力。对各初中学校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五)试卷不足与建议。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历史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与完善。

1.不足。试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识记,部分试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比较单一,对学生的高阶能力,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偏弱。提升学生识图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2.建议。试题命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高阶能力。通过创设适切的试题情境,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2021 年吉林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数据统计,以及通过抽取吉林地区、延边地区、白城地区的597 份试卷的统计分析,试题各项数据如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与前几年相比,基本相当,略有上升。因此,2021 年初中历史试卷达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同时具有为高级中学选拔学生的功能。下面从学生答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表1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总体及抽样成绩统计表

(一)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1.单项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此题型主要考查历史的基本知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从试卷的统计结果看,试题难度系数适中,学生失分率较低,反映出全省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基本过关。

2.归纳列举题答题情况分析。此题型体现了开卷考试综合性、专题性的特点,是考生在非选择题中正确率较高的题型。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书写错误,如第11 题第(4)题:“宋太祖(赵匡胤)”“胤”字写错;第(3)题:“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中的“砭”“崮”字写错。二是对命题给出的范围、特定的环境、背景提示等审题不清,抓不住关键词语。如第12 题第(3)题:部分学生忽略时间的限定,误把抗日战争中的战役罗列其中;第14题第(1)题: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应答“古代埃及”,部分学生答“埃及”。

3.材料分析题答题情况分析。通过阅读、筛选、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抓住关键字,审清题意,然后联系教材,根据要求甄选史实,条理作答。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第15 题,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且不按要求答题,不能进行系统的归纳概括。例如:第(1)题:部分学生没有写出相应的序号或没有按类别分类回答;第(3)题部分学生不能依据史料内容得出相应的感悟。第16题,一是审题能力比较弱,例如:第(1)题学生忽略了“完全陷入”这样的程度用语,错误的答成《马关条约》;第(2)题部分学生审题时忽略了“结合数据变化”“20 世纪70 年代”条件限定,错答成其他时期的外交成就。二是处理开放性试题不得当,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学活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准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没有正确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例如:第17题第(3)题部分学生忽略了材料中的“1932 年”,把“经济大危机”错答为“经济危机”。学生不能灵活地把材料内容和设问内容有机结合,只知机械照搬教材。

4.综合探究题答题情况分析。此类型题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第18题,一是错别字较多;二是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第(2)题,部分学生写成“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征道路”等;把“中共七大”错答为党召开的其他会议。第19 题,一是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例如第(4)题部分学生写成欧共体;二是对主题性问题平时训练较少,学生整体感知问题、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较差。如“请你为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提一点建议”,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符题意,说明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薄弱。

(二)从答题和考试结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问题

(1)文字功底不扎实。错字、别字多,甚至还有造字现象,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时间概念模糊。试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但是学生仍然答错(不排除部分学生是属于审题不细)。

(3)理解分析能力欠缺。部分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全,提取不够;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体验与感悟缺乏深度。部分学生在面对开放性试题时,答题不得要领,对历史理解与感悟缺乏深度、文不对题,不会独立思考,习惯于依赖老师的现成答案。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不重视对课标的深入研究,在复习过程中缺乏对考试标准和方向的研究和引导,导致课堂教学存在盲目性、缺少科学性。

(2)部分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缺少方法的引导,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考试要求。

(3)部分教师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课堂上重结论的灌输,轻证据意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够,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不准确。

三、教学建议及思考

通过对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历史试卷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是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更好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历史教学和复习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教学与复习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研读课标、夯实基础。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中“内容标准”涵盖教材具体的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体现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只有深入研读课标才能准确把握考试的方向、考试的重点、考试的能力层次要求等。因此,应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研究与领悟,在教学与复习中,将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细化,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三)优化思维、素养立意。历史教学要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设计思路,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论证,还要从培育核心素养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叙述的内在含义,分析历史的多种联系,有根据的评述史事。

(四)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方式的变革,必须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明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规划,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进行复习时引导学生运用单元、大概念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学 科:地 理

成 员:骆秦俐

吉林省2021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以下简称“2021年中考地理试卷”)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体现地理学科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育人价值,准确把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地理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一、“2021年中考地理试卷”概况

2021 年吉林省中考地理试卷立足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到考试命题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试卷指导思想。地理试卷要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既要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型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迫切性,规范试卷语言文字,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正确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

命题难易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在分值范围内力求考点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科学合理。

(二)试卷结构分析。2021 年中考地理试卷,卷面分值50分,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

1.题型结构。2021 年中考地理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共24 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为20道小题,每道题1分,总分值20分,占试卷总分值的40%;非选择题共4 道小题,总分值30 分,占试卷总分值的60%。

2.知识结构。2021 年中考地理考试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地球与地图占试卷分值6%。

(2)中国地理占试卷分值56%。

(3)世界地理占试卷分值28%。

(4)乡土地理占试卷分值14%。

试题难易度按照8:1:1(容易、较难、难)的比例设置,重点考查初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知识,覆盖面广,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凸显价值观教育。没有偏、难、怪题,难度系数0.88左右。

(三)试卷特点分析。坚持命题的导向性原则,命题立意指向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求指导和促进地理学科教学。依托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和价值引领,在素材选用、问题设置、地图形式呈现、答案及评分标准等方面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1.立德树人,绿色发展,培养家国情怀。2021 年中考地理试卷立足学科特点,通过材料分析、情境引导、设问指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关注时事,热爱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将人地协调观、“绿水青山”思想、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地理能力、地理素养考查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人地协调、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认同,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例如,第23题第(2)题,以“无人机喷洒农药”为主题,展现“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致富”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国家成就、培养家国情怀;第12 题考查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相关知识。例如选择题第15 题“我国研发重组新冠疫苗”、第18 题“我国南极科考”、第5题“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等内容与建国百年的伟大成就相关,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创设具有时代感的情境。

表1 试卷内容、题型及分值分布表

2.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彰显乡土地理特色。试题取材广泛,以学生真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情境,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多角度创设问题,在问题中思,在情境中考,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以第23题为例,图文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材料与图中的显性、隐性信息就是解答问题的依据与线索所在。第(1)小题“耕地中的大熊猫”指的是_____。在材料中可以获得显性信息是黑土地。第(2)小题无人机喷洒作业属于______。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喷洒农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建构上获得结论是现代农业。第(3)小题考查吉林省的地势特征,从吉林省示意图及海拔高度的图例可以概括吉林省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考查学生对地势特征的概括能力,试题立意彰显吉林乡土特色。

3. 依标定考,聚焦人地和谐,凸显地理学科思想。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题突出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等紧密联系。第22 题第(6)题,通过美国本土农业带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层层“剥笋”式的阶梯体验中,不断深化对人地关系的思考,落实地理学科核心思想——因地制宜的理解。

4.多图并用,空间转换,彰显地理学科魅力。试题图像类型丰富,图文配置灵活,亲和力、可读性强。本套地理试题采用24 幅图片,有图表、景观图、漫画、示意图。以生活实际为切入口,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引导学生判读、比较、分析、归纳,考查学生从图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地理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5.以评促学,助力“双减”,指引教学方向。试题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引导地理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实现从考查知识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体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积累的考查,构建减轻学业负担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过程与考试过程的融合统一。

例如,选择题第6、18 题,利用“天气符号”图片和“二分二至”图片,着重考查天气符号、地球运动等基础知识。

选择题第11、12题,结合“台湾省地形图”,考查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分析地形地势影响河流流向的相互关系。引导一线教学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助力“双减”落到实处。

(四)典型试题分析

【原题再现】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的地形”图,回答11、12题。

11.台湾山脉的最高峰——玉山的纬度最接近

A.24° N B.120° E

C.23.5° N D.122° E

12.台湾山脉以西的大多数河流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西向东

【命题立意】此题结合“台湾省地形图”,考查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读图方法一,即确定某一地理要素的地理位置;读图方法二,图中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等读图能力。此题目的就是引导一线教学把课标要求落实每一区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运用。

【原题再现】

从漫画中看出当发生泥石流时,有效的避灾方法是

图2

A.尽快向山下跑

B.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C.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D.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命题立意】本题意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漫画,从图画中找出灾害来临之际如何逃生。在此基础上学会真正从图中学会知识。

【原题再现】

我国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于2021 年2 月25 日上市,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这一生物技术属于

A.服务业 B.生态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高新技术产业

【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的理解。情境素材来自时事地理,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此题时代性强。

【原题再现】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命题立意】本题以教材原图作为情境素材,但考查点注重在学生读图中信息,分析适合农产品生长的自然环境。此题注重学生通过美国农业发展特点,体会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观点——因地制宜。教学导向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运用,地理教学最终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难度预估】(1)(2)(3)(4)(5)容易,(6)较难。

(五)试卷不足与建议

通过对2021年中考地理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整套试卷在命题立意、情境结构、关键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难度结构适中、区分度较好,较好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导向教学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更好地发挥试卷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提出如下问题与建议。

1.主要问题。由于2021 年地理中考是第一年,为了降低难度,在非选择题里将主观试题“客观化”,弱化简答形式,代之以“填空”“判断”,可能导致不利于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存在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真实学业水平不符的现象。个别题目问题构建存在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准确现象。反应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依据有所偏差,缺少对地理课标的理解,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考查,一味追求地理事物的机械记忆和图像信息的缺失设置问题,进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建议

(1)创新考查形式。为了有效地发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水平评价的新思路、新题型、新题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过程出发,进一步对选择题的情境构建、问题设置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创建具有地理学习逻辑结构的情境,提升问题与情境的契合度,让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具有层次、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提升非选择题的开放性、选择性,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运用地理知识、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给不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试卷结构。中考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和赋分应该根据考查的方向、试题的内容来确定。合理的题型比例和赋分才能体现出试卷命制的思想性、科学性、公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3)注重过程考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更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及思维品质的提升。试题的命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新颖开放的试题设问会给学生在作答时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4)多元评价标准。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在答案的设计上采取创意给分,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从客观上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体现试题的区分度,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二、考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从全省随机抽取三个地区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从学生答题中满分率、难度和区分度等角度,分析考生答题得失情况。

(一)考生答题得分情况分析。对吉林市、延边州、白城市考生抽取的样本数据为54496 人的分析中发现,多数试题考生完成较好。及格率(30 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为87.76%,优秀率(4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为61.90%。第1、2、3、6、7、13、14、15 题的满分率为90.73,满分率超过60%的题占试卷总题数的90%,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读图分析的理解能力较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较好。

(二)考生答题失分情况分析。从零分、难度、区分度对考生答题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抽取的样本数据容量55340 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全卷试题难易结构合理,难度值为0.88,信度为0.91,区分度基本符合难度预设要求。

1.选择题失分分析。对试验区的样本数据容量54407 人的情况进行分析,逐题分析来看,难度和区分度数据分析显示,选择题第5、12、20题得分较低,区分度较大。

图4 (样本数据容量54407)

图5 (样本数据容量54407)

对失分率最高的选择题第20题,从全省中抽查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2),数据显示,各地第20题得分均偏低,失分率普遍较高。进而,我们对选择题第12、18、20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表2 试题结构和知识点分布

表2 三地区选择题第20题抽样分析

2.非选择题失分分析

图6 是非选择题得分的抽样统计,抽取的样本容量是554份。

图6

基于图6,我们发现非选择题第21(1)—4、22(6)、23(4)—1、24(2)题的得分率较低。对失分率最高的第22 题(6),从全省中抽查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本题失分率普遍较高。从满分率、难度、区分度来看,比选择题的差距大很多。部分地区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差距较大。这反映出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掌握不准确的情况,而且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的能力需要提升。进而,我们对非选择题第21(1)—4、22(6)、23(4)—1、24(2)进行详细分析。

表3

3.统计情况反映出学生答题和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易混易错概念分辨不清;学生缺乏答题技巧,组合型选择题不知道排除错误选项;知识迁移和生成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述不规范;错字丢分严重。

(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不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求认识不足;

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导致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读图能力脱节;

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只停留在浅表性学习,没有实现深度学习,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缺乏对学生规范答题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训练。

三、指向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的教学思考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和指导教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从试卷中看到,地理学科试卷体现了地理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彰显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尊重自然、人地和谐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在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体验的基础上构建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素养提升导向。试题通过精选丰富的图文材料、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构建不同情境,从学生的视角激发学生地理思维,对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关注时事热点,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地理课程具有时代性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关注时事、社会热点,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重在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把时事地理内容融入教学和复习之中,把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真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所学知识与其生活的关联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关注国际、关注资源等,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三)钻研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做以下尝试:课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原因和思考过程;凸显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总之,2021 年中考地理试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时代重大主题,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课标理念、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绿色行为、加强学科修养、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做好课程研究。在课标要求基础上,关注时事,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试题试卷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