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大讲堂活动开展情况调研与优化路径研究
——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

2022-06-17 02:11陆贝怡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训大讲堂师德

陆贝怡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目前,学术界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有不少。有学者分析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提出有关实施原则与路径[1]。有学者认为,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帮助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在形式上、方法上更契合新时代的学习特征[2],例如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适应性与创意性,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看性和现场感,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少机遇,但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有学者认为,虽然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手段,推动了教学观念转变,课堂参与形式也更加灵活,但是对教师的素质、硬件要求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4]。还有学者发现目前高校仍然将育人阵地集中于“两微一端”,并且仍以“文字+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视频”元素的应用与融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5]。从已有研究来看,不少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关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研究不多,对其有效性与优化路径的探讨较少。

一、师德大讲堂概况

作为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师德大讲堂基于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发展需求,采取“线下大讲堂+线上直播”方式,面向福建省各级各类教师开展。大讲堂共涵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师德优秀典型、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等五个专题模块,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优秀教师现场(主会场)讲授,同时通过在线视频直播方式向分会场人员实况播出。截至目前,师德大讲堂已在全省开展了20 多场,共计24000多名教师参加学习,涵盖院校1600 多所,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广泛好评。

本研究以福建省建宁县师德大讲堂活动为例,调查活动在当地的开展情况,探索优化师德大讲堂活动的途径,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二、活动调研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建宁区师德大讲堂的开展情况,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参训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或工龄、工作单位等;第二部分调查参训教师对本次师德大讲堂活动的评价,包括对讲师的评价、对活动内容及形式的评价等;第三部分调查参训教师对师德大讲堂活动的意见建议。问卷主要采用单选和多选的形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选项进行选择。为保证问卷的效度,在正式研究前开展适应性测试,选取问卷样本量50 人,测量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 系数为0.735,显示问卷信度较好。正式调查采用网络发放的方式,利用问卷星平台,面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参训教师发放,共收集有效问卷479 份。

(二)调查结果

1.参训教师基本情况

如表1,通过调查发现,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 岁之间(65.14%),工作年限主要在16 年以上(68.89%),其次为0-2 年(15.03%)。职称方面,中级职称占比最高(53.86%);其次为初级职称(20.04%)。学历方面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65.34%);其次为专科学历(31.52%)。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参训教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如表2、表3,从整体情况看,调查对象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较高,对整体环境设施感到满意。大部分调查对象对讲师的专业知识与备课情况满意度高(96.25%),认为讲师能够清楚地表达思想、观念和信息,重点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案例,能及时调节课堂气氛,对学员的提问能够给予较好的反馈。

表2 参训教师对活动的评价

表3 参训教师对讲师的评价

内容方面,96.45%的调查对象认为讲座的主题清晰,内容丰富,安排合理,所学知识大部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82.26%),仅有5.85%的调查对象认为实用性一般。78.08%的调查对象认为讲座内容难度适中,20.46%认为讲座内容虽然难,但经过授课讲解后能够理解。形式方面,不少调查对象认为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做现场专题讲座是很有效的师德教育方式,这种“现场讲座+线上直播”的讲座形式受到他们的认可与欢迎。此外,分别有65.76%和46.56%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学习平台和实地参观考察也是较为有效的师德教育形式。

3.参训教师对活动的建议

本次师德大讲堂活动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他们希望能够经常举办师德大讲堂,可以定期(如每学期)邀请有关专家、名师走进基层院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进行培训指导,让基层一线教师都有机会学习提升。形式方面,有教师认为可以增加交流研讨的环节,方便参训教师与专家、名师互动,答疑解惑;还可采用现场观摩的形式,开展沉浸式学习。内容方面,部分教师认为案例还不够接地气,实用性还有待提升,可多提供不同类型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实例,适当增加家长工作等家校联系方面的内容。还有教师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线上平台学习资源,参训学员可以根据个人所需自主选择观看学习,提升灵活度。

三、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参训教师对本次师德大讲堂活动的总体评价较高,但在内容、形式和资源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对此,本研究尝试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为后续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思路。

(一)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实用性

实用性是检验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在选择参加培训活动时,最重视培训内容的价值与实用性,其次是培训的整体氛围与时间的灵活性。他们认为,培训内容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专家团队在实际讲授时,可以提前了解参训教师的背景与学习需求,特别是案例或典范分析时,要避免“完美化”“神化”倾向,最好能够结合当地教育特色,结合学校教师的日常实际,缩小与参训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提升案例的真实性与鲜活度[6]。根据新形势、新理念不断更新、补充、完善讲授内容,与时俱进。此外,师德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与教师有关,还需要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的共同支持,促进良好的师德氛围形成[7]。因此,除了面向教师开展讲座,还可以考虑面向学校管理层、社会人士开展相应的师德教育或宣传讲座,增加师德建设热点与难点探析、教师评价、师德监督、家校合作、学术道德等内容,拓宽内容的覆盖面。

(二)搭建活动平台,提升信息化服务力度

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教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媒介。搭建大讲堂活动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活动的宣传力度,为教师提供反馈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师德大讲堂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例如,可通过平台及时更新每场活动的举办情况,开放直播链接方便参训教师观看回放,提升活动宣传效果与灵活性;增加学习资源,将案例分析、政策解读、警示教育等作为补充学习材料,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面;设置互动频道,方便专家和教师分享交流;设置反馈渠道,了解参训教师对活动的看法与建议。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升互动性与活力

互动有助于知识深入、活跃活动氛围。调查发现,有55.53%的调查对象希望与专家研讨互动。目前大讲堂主要以专家讲授为主,参训教师与专家的互动还不够,可以进一步增加交流互动的比例。例如案例分析时,可邀请参训教师分享自己的案例或感悟;或者事先收集参训教师针对该问题的疑问与看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加以评析。此外可以利用当地或学校师德教育资源,运用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沉浸式师德教育,突出师德教育的“区域化”与“校本化”[6],提升活动效果的针对性与活力。

(四)完善活动资源建设,推动系统化发展

为推动活动的常态化与长效性,资源建设不容忽视。为进一步扩大大讲堂的影响力,在技术方面可进一步提升软硬件设施质量,提升线下与线上的学习体验,完善课程录制效果,充分发挥视频学习的优势;管理、技术、平台等有关部门之间需加强沟通,共同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化服务。学习方面,要拓宽渠道,加强资源共享,引进优质多元的线上学习资源;用好专家团队资源,针对师德热点、难点、重点,紧跟形势与需求,丰富师德教育内容。人力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加强支持力度,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结语

师德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关系着教师素养的提升。师德大讲堂作为师德教育的一种形式,获得参训教师的好评。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与影响力,要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结合教师或地方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授;要积极探索搭建师德大讲堂平台,提升宣传效果、日常交流与反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完善活动资源建设,为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参训大讲堂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瞎闹腾大讲堂
致良知与师德
“别样”履职大讲堂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