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对减少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探讨

2022-06-17 09:21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普外科组间医护人员

吴 娟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100)

普外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针对临床中普通外科疾病展开治疗,其包含的可医治疾病量在外科系统专科中居于首位[1]。近些年,我国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增加了普通外科疾病的发生风险,加上很多人自我健康防护意识薄弱,使每年前往普外科就医的患者数量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2]。普外科治疗中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患病部位的基础功能,但受到手术和疾病影响,患者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患者恢复期的身心健康[3]。为了向广大普外科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定了疼痛护理干预,结合了现阶段患者疼痛现状,在原有护理基础上作出了延伸和完善,从多个方面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显著。本文主要研究院内普外科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及术后恢复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现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相关部门同意进行研究后,于2020年5月-2022年2月之间,在医院普外科中挑选出10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人员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5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各项基础信息均呈现在表一中,通过比对后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基础信息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正常护理,主要由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作出监测,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

研究组加入疼痛护理干预,内容为:①生活干预。医护人员需要首先从患者的病房环境中入手,定期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顺畅,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帮助患者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及衣物,让患者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对于疼痛程度的减轻具有较好作用。术后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尽量保持轻松、稳定的心态,可以增加自身的康复信心。②环境干预。不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医护人员可以将相关操作转移至白天进行,确保患者的晚间睡眠质量,在开门及关门中,将声音降至最小,同时定期检查患者包扎情况。③心理干预。基于疼痛原因,患者会产生大量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需要建立与患者互相沟通的平台,了解患者内心实施想法,引导患者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可以鼓励患者多做一些娱乐活动,能够降低自身对疼痛的关注度。④疼痛干预。持续性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情况及饮食量,医护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患者体位,不断根据自身舒适度作出改变,同时也能对长期卧床引发的不良症状进行预防。告知患者需要将自身疼痛程度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若患者的疼痛较强烈,且持续性墙,可以适当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治疗,能偶显著降低疼痛程度。

1.3判定指标

①将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自主生活能力恢复状况进行评估,评估主要从生理方面、社会方面、心理方面以及健康方面展开,单项指标的评估满分值为100分,健康标准值为60分,患者所得分值与100分的差距越小,代表该项能力的恢复程度越高。②记录各组患者过程中的疼痛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阐述,标准为:若患者未出现明显疼痛,对医护人员的护理依从性较高,则为第一等级;患者出现的疼痛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医护人员的护理产生任何影响,则为第二等级;患者出现的疼痛程度较重,与医护人员的护理配合显得比较吃力,则为第三等级;患者出现了严重疼痛,无法对医护人员提供有效护理配合,护理无法完成,则为第四等级。③记录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护理满意程度,记录标准:患者未出现其他症状,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情况良好,则为非常满意;患者出现的症状得到一定缓解,疼痛程度稳定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恢复情况较好,则为满意;患者仍存在其他明显症状,疼痛程度较重,且恢复情况较差,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自主生活能力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自主生活能力与健康标准的差距以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2 分析自主生活能力分)

2.2 分析疼痛反应

疼痛测评中,研究组处于轻度疼痛的患者数量高于对照组,处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3 分析疼痛反应[例/%]

2.3 分析满意程度

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4 分析满意程度[例/%]

3 讨论

普外科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以普通外科疾病的治疗为主,科室内配备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及先进的医疗设备[4],通常情况下,整体治疗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且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与发展,普外科治疗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5]。疼痛是普外科患者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不良问题之一,由于治疗方式以有创手术为主,在术后患者会长时间处于较为强烈的疼痛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基础生活能力都造成了极大危害[6]。很多患者在过程中受到疼痛影响,会产生大量负面情绪,对整体护理抱有抵触情绪,无法向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难度。随着医疗问题在社会观念中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普外科治疗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为了切实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问题,很多医疗机构已经着手于对自身护理水平作出调整与完善,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以基础护理服务为核心[7],主要帮助患者缩短治疗周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疼痛护理干预的制定来源于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对患者疼痛情况的分析,将原有护理内容细化,分为多个环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8],医护人员自身疼痛预防意识更高,一方面通过生活干预与环境干预,对患者的日常住院生活及环境作出调整,不仅需要保持室内环境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同时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护理规范性,避免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较大影响,重视自身行为,尽量让患者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疼痛情况[9];另一方面护理方向更加侧重于患者的主观情绪变化与针对性疼痛干预,主观情绪变化在护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医护人员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让患者对医疗团队产生信任,显著提升护理配合度,同时医护人员能够更加迅速地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反应作出相应解决,若疼痛较强烈,可以利用镇痛药物来降低疼痛程度[10]。

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相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自主生活能力与健康标准的差距以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疼痛测评中,研究组处于轻度疼痛的患者数量高于对照组,处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能够在短期内恢复患者基础生活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疼痛症状,值得推崇。

猜你喜欢
普外科组间医护人员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