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

2022-06-17 09:21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检出率直径

武 晶 郭 臣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100)

老年急性脑梗死本身属于一种局部脑组织缺氧及缺血性坏死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发所致,患者会出现缺血缺氧情况,从而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情况。脑梗死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及脑血栓疾病,其中,腔隙性脑梗塞主要是指受小动脉硬化及持续性高血压而引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缺血性微梗死疾病,是陈旧性或新鲜性脑深部小梗死疾病的总称。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头晕、面瘫、昏迷、偏瘫等症状,具有致残风险[1]。为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使疾病预后得以显著改善,在发病早期做好疾病诊断尤为重要,以便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2]。当前,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倡导使用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本文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以上两种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为220例,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男女为112例和108例,年龄范畴为44-83(64.5±2.8)岁;发病时间1-5(2.5±0.6)h。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意识障碍、语言不清、四肢无力感,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情况。排除标准:①合并心瓣膜置换术及动脉瘤手术史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腹膜;④对CT和MRI检查不耐受者。

1.2方法

(1)CT诊断:使用型号为GE Optima CT660,序列号为082421100589的CT机对患者进行诊断,连续性扫描患者整个颅脑外径,将层距设置为5.0mm,层厚设置为5.0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扫描患者的基底节区、内囊、脑干、额叶、延髓、颞叶等部位,当扫描结束之后,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向工作站进行传送,之后处理图像。

(2)MRI诊断:使用型号为GE MR 1.5T Signa EXCITE,序列号为082427100055的MRI机连续性扫描患者的颅脑外径,将层距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5.0mm,Fov230.0mm,按照轴位断层进行逐层扫描,螺旋扫描头颅。当扫描到同一部位时,从T1加权图像中可见低信号灶,从T2加权图像中可见高信号灶,当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比20.0mm小时,应使用T2加权图像。

1.3观察指标

观察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的检出率,额叶梗死、内囊梗死、基底节区梗死、脑干梗死等不同梗死病灶检出率及病灶直径。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检出率对比

CT检查方法检出例数为75例,检出率为34.09%;MRI检查方法,检出例数为145,检出率为65.91%;MRI检查方法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梗死病灶检出率对比

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的基底节区梗死及脑干梗死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法的额叶梗死及内囊梗死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梗死病灶检出率对比[n(%)]

2.3病灶直径

CT检查方法,病灶直径为(3.43±1.07)mm;MRI检查方法,病灶直径为(5.13±1.18)mm。MRI检查方法病灶直径低于CT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疾病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合并症多、发病急及发展快等优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半身不遂及耳鸣等,在发病之后为了能够给予患者合理化的治疗措施,还需采用先进及科学化的检查手段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诊断[3]。当前,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CT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脑出血的检出率高达100%[4]。但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在CT上可以表现为阴性。后期会出现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与闭塞的血管供血区一致。如果发病6小时内,CT没有异常表现,是一个好征像,一旦显示为低密度影的情况,高度提示脑损伤是不可逆的[5]。尽管CT诊断方法成像速度较快、分辨率高,但是对于一些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占位效应不强,难以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判断,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受限。MRI检查方法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应用,会使人体氢质子在磁中场中产生激发,从而将能量释放出来,通过将能量转化为磁共振信号的方式,完成了对各种信号的采集,从而转化为人体组织图像,能够将患者的病灶组织形态清晰的显示出来。主要是使用多序列扫描的方式来进行,可直观的发现患者颅内组织的病变变化,在态血流动力学特征作用之下,能够直观的看见患者颅内<1.0cm的病变组织,疾病诊断准确率高[6]。

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CT和MRI均是常用的诊断方法,经诊断后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脑组织,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为,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的基底节区梗死及脑干梗死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法的额叶梗死及内囊梗死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检出率高于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病灶直径低于CT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2h之内,MRI检查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方法,MRI诊断方法所检查出来的病灶直径明显要比CT诊断方法大,疾病诊断准确率更高。在CT检查方法下,在疾病判定中医患者的致密动脉影、脑内低密度灶及局部脑组织肿胀情况为依据来进行判断,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禁忌症少等优势,尤其是一些处于发病早期阶段的患者,检查结果极容易出现假阴性情况,从而在疾病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而MRI检查方法能够对体内游离水的含量进行判定,延长了核磁信号,疾病诊断准确率高。另外,MRI诊断方法可对患者的颅脑部位进行扫描,以便能够科学处理数据,并且能够将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梗塞位置及血管形态学特征直观的展现出来,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之所以MRI诊断方法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CT诊断方法,是因为急性脑梗死病灶中的主要成分为周围半暗带和梗塞病灶,在MRI诊断方法之下能够将半暗带清晰的显示出来,因此可知梗塞病灶具有较大的病灶直径[8]。MRI对水信号展现出了较强的敏感性,能够将患者梗死病灶的含水量清晰的显示出来,使核磁信号得以明显延长。同时,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应用MRI诊断方法,为了能够获取不同的扫描图像主要是通过不断变化扫描序列的方式来实现,能够将病灶位置及大小全面和直观的显示出来,可准确对疾病进行诊断,为疾病预后提供保证,推荐在临床上大力使用[9]。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MRI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无辐射等优势,能够将病灶的数量、大小、形态清晰的显示出来,对患者预后起到了促进性作用,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荐在临床上大力使用。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检出率直径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山水(直径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