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6-17 09:22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组间关节

王 玲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 吉林 吉林 132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类型,患病后症状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变形等,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必要。而常规护理往往是根据临床经验或遵医嘱被动为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有较强的随意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成效。而中医护理是一种辩证施护方法,具有整体性、人性化、个性化特点,能根据患者中医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整体护理效果较为有利[1]。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具体方法结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抽取100例我院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区组化随机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中有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最高72岁,最低43岁,均龄(59.34±2.57)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2年,平均(9.45±1.07)年。实践组(n=50)中有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最高73岁,最低42岁,均龄(59.62±2.73)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3年,平均(9.52±1.14)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者;2)年龄在75岁以下者;3)近期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药物治疗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关节功能Ⅳ级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4)既往交流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与相关治疗知识,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说明私自增减药物对病情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时解答患者疑问等。

实践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水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方案,日常与患者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将中医移情、疏导、相制等情志护理方法作为依据,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2)中医推拿:对关节炎症病变部位通过点、拿、揉、滚等方法进行松弛,促进肌肉放松,每次推拿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于受累关节周围进行循经点按,寻找痛点,加强对痛点的按摩,着重按揉10分钟左右,1次/d。2)中医康复锻炼:通过旋转、拉伸等方式活动关节,10-15 min/次。对关节进行缓慢按压或轻拉,直至患者可耐受极限,保持此姿势在15 s后放松,每日训练5-6次。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的旋转、屈伸等练习。5-6次/组,5组/d。3)中药熏洗:取细辛10 g,鸡血藤、白芍各20 g,制南星12 d,莪术、防风、桑寄生、红花、桂枝、川乌各15 g,上药加2500-3000 ml水浸泡1小时后进行煎煮,将药液静置,待温度降至38℃后,取药液对患者关节病变部位浸泡30分钟,对于肩关节等无法浸泡部位则采用热毛巾浸泡药液后进行热敷,熏洗1次/d。4)中医艾灸:取三阴交穴、太冲穴、合谷穴、昆仑穴、曲池穴、足三里穴、阿是穴,于距离穴位4 cm处左右使用艾条进行温和灸,每次20分钟,1次/d,艾灸10 d休息3 d后继续艾灸。5)饮食起居护理:告知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规律作息,禁食冰冷、刺激、辛辣的食物,保证患者充足休息,日常注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注意调节情绪稳定,加强日常保暖,尤其是受累关节,避免受寒。对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价效果。

1.3观察指标

1)选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共包括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四项,各项均予以百分制评分法评分,得分越接近100分表述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2)选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问卷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问卷效度为0.852,信度为0.890,总分0-100分,得分超过85分为十分满意,得分在65-85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65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间患者护理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实践组护理后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2.2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践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估中,得分超过85分者共28例(56.00%),得分在65-85分之间者共19例(38.00%),得分不足65分者共3例(6.00%),总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中得分超过85分者共21例(42.00%),得分在65-85分之间者共17例(34.00%),得分不足65分者共12例(24.00%),总满意度为76.00%。组间对比χ2=6.352,P=0.011,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2]。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会累及到患者上肢大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对其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活动障碍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护理主要以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为主,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有限,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

祖国医学辩证施护往往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尪痹”范畴[3]。中医认为疾病与正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导致外邪侵袭,引起关节痉挛阻塞,血气不通,而引发疼痛。血气不通的同时会导致患者瘀血内生,使患者病情加重。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中医熏洗、推拿、针灸等多种办法。中医熏洗能通过药物的热透作用促进温经散寒、腠理通畅,促进药物直达肌里,起到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的作用效果。通过推拿以点、压、揉、按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放松经络,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受[4]。通过艾灸可循经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热力效应达到驱邪化湿、疏经通络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关节闭阻情况。通过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加强患者的情志疏导,能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实践组护理后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实践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适合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组间关节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