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新”背景下的备课思路

2022-06-21 07:05李红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新工匠思路

李红艳

以往,一些语文教师的备课思路常常是这样的: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搬来教学用书、优秀教案或现成的课件,看看别人都教些什么,又是怎样教的,之后设计出教学环节,按照传统的方式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心中没有“课标”,采用的仍是讲授法,在教学时会过度依赖教参和课件。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我们在备课时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接下来,笔者就谈谈“三新”背景下的备课思路。

首先,我们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关于阅读教学,“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内容等来设计教学环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属于新闻评论,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密切相关。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同时关注这两个任务群的培养目标。

其次,我们要领会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通过通讯、评论、古诗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展现了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意图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奋斗观。在“单元导语”中,编者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在课后的“学习提示”中,编者也明确提出:“要注意分析文章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思考作者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现在,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不再是一课一课孤立地教学,而是要在理解整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

再次,我们要深入地解读课文,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说:“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悉所教的文本,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切人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新闻评论往往具有观点鲜明、针对性强、逻辑严密等特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么,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是什么?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因此,深入地解读文本、找到一个切人点是很重要的。

如果只将它当作一般的议论文来讲解,教师可能会将议论文的三要素作为分析的重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的思路和方法等。但这样做往往难出新意,也不符合编者的要求。本文评论的对象是“工匠精神”,主要谈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发扬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评论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新闻评论是如何选取角度的,再让他们结合之前学习的三篇人物通讯来分析。

最后,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些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以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參与各种学习活动。结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阅读一组以“工匠精神”为论题的时评,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来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写法;组织学生以“致敬普通劳动者”为主题进行演讲……

每一篇课文都是独特的,每一堂课的设计都应该是有创意的。让我们在“三新”背景下认真备课,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猜你喜欢
三新工匠思路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我的思路我做主
致敬!老工匠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