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早餐饮食文化教学初探

2022-06-21 08:42卢梦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卢梦婕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学习者对这一部分内容也越来越感兴趣。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餐文化里的风土人情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本文以纪录片《早餐中国》为教学资源,探讨纪录片作为教学资源的理论依据,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文化交流,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文化教学;早餐饮食文化;输入假说;跨文化交际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中国文化,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熟悉一定的中华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更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明显,在科学技术不断蓬勃发展的今日,将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已是必然的趋势,多媒体资源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好这一有效工具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是我们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纪录片比起传统的影视剧等多媒体资源更适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语言更加真實;比起教科书等纸质版教材,更加生动,更能引起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早餐中国》是2019年在腾讯视频播出的美食类短纪录片,从播出到现在三季共100集,节目选取了29个省的地方特色早餐,每一集时长平均5-7分钟,这种短小型的美食纪录片一经播出,瞬间受到大家关注,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只要打开视频,就能看到弹幕上滚动着“手上的×××突然不香了”类似种种的字样。节目在短短的时间里,将最简单朴素甚至被忽略的早餐,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亲情、思乡、记忆等元素联结在一起,让具有地方特色的早餐融入了人文情怀。将美食类纪录片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同时还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

一、纪录片作为教学资源的理论依据

(一)输入假说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总结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假说,其中“输入假说”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有意义的假说。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在语言学习中,人类获得语言的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给学生输入可理解的信息来习得语言知识。语言习得需要大量的且贴近生活的语言输入。通常情况下,在保证大量输入的同时不能确保信息输入的自然性,纪录片里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材料符合真实语境,这里的语言输入指的是自然输入方式,这种视频形式的语言环境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听到标准的语音和语调,以及在真实语境中常用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一些使用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方式。而且比起书本上学到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发音会非常地道。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所输入的信息的难易程度要遵照“i+1”的原则,对学习者输入的信息不应过难也不能过易,太难导致学习者不理解信息,太易则表示输入的信息没有意义,也就是说输入信息的难易程度要稍稍高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这种美食类纪录片在语言的选择上往往涉及地方方言,有些地方的方言如果不加字幕确实很难理解,所以在选取纪录片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选择的纪录片中的语言必须标准并且易于理解。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

利用纪录片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虽然是以文化为教学重点,但归根结底是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这就需要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本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还对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样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就可以解决和避免冲突及障碍。我国饮食在地域上呈现出“南米北面”的特点,这在早餐中更是有所体现,南方地区的早餐大多数以米为碳水摄入体内,常见的有米粉、米饭、糯米饭,北方地区的早餐大部分以面为碳水摄入体内,常见的有面条、饼、包子、油条等。也有米面融合的早餐,比如南方的烧麦,面为皮,米为馅。即便是本国人去到不同地区,在饮食上都会产生差异,更不用说外国留学生了。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各地饮食习惯,来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也被称之为屏蔽效应假说,克拉申认为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可理解的输入,另一个是情感过滤的作用,所输入的信息并不总是能被学习者吸收,一般情况下输入大于吸收,这是由于学习者个体的情感因素对输入的信息产生了过滤,学习者情感过滤越低,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情感过滤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影响情感过滤的主要因素有动机、性格、态度。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引入纪录片,需要教师对纪录片进行选择,注重情感因素对学校效果的影响。在中国随处都可以看到早餐店,而有的国家,早餐往往是在家做好的,不主张在外面吃;有些地方早晨饮食清淡,日本的早餐一般是一碗味增汤、一碗米饭搭配一点纳豆;有些地方早晨吃得会比较丰盛;还有的国家早上仅吃当地的水果。

二、纪录片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视听说结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尽管学习者学习汉语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兴趣的培养往往不可忽视,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越来越多样。纪录片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获取信息,还能克服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纪录片教学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以前的书本式教学模式,还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来,使教学结构更加完善,更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几张具有中国特色的早餐图片,问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些食物叫什么;这些食物都是哪个地域的早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观看完纪录片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中国的早餐与学习者本国的早餐有什么不同。在课下,教师可以带一些简单的食材,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一顿中国韵味的早餐,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293530A-1C99-407E-B7AA-36DF250DF33A

(二)内容真实,增进文化了解

纪录片与一些影视剧资源或者综艺节目不同,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纪录片里的话语全部来自真实的语境,学习者对于其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会掌握地比较快,《早餐中国》不同于以往的美食纪录片,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为标语,把关注点聚焦在小铺子、小人物身上,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有美食,更有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什么中餐能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为什么中国有八大菜系和四大菜系之说?为什么中国人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学习者在遇到这些内部文化问题,总是手足无措,但又迫切地想要获取知识,仅靠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渊远流长,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风味的地方特色菜系。华北人好吃葱蒜,江浙人好吃甜食、巴蜀人好吃辛辣、粤闽人好吃清淡,这样的饮食习俗便形成了人们比较熟知的是四大菜系,即鲁、淮、川、粤。《早餐中国》仅福建一个省,就介绍了15个风味早餐,可见中华饮食的多样性,其中所展现的选材用料、烹饪技法和饮食搭配更是五花八门。

(三)与文化相关,提高汉语水平

纪录片的特点就是与中国文化相关,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文化,学好了文化反过来又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汉语学习者通过观看纪录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降低学习汉语的难度,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汉语学习者若是对中国文化理解不到位,就会给生活和学习上带来很多困扰,所以说,学好中国文化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从早晨开启自己忙碌的一天,如果没吃早餐或是随意吃早餐,那么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早餐位于三餐之首,这不单指时间顺序上早餐排在最前面,更指一日三餐中早餐最为重要。中国人常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国外也有相同意义的话语:“早餐要吃得像国王,午餐要吃得像绅士,晚餐要吃得像乞丐”。由此可见早餐的重要性。中国人的早餐往往蕴含着一些思乡、亲情、挂念等情感,当这些感受被镜头捕捉下来,并放在屏幕中,则唤醒了人们对早餐的久远记忆。“米线的诱惑已经可以让你忘记伤心和疲惫”“不是巨辣的渔粉,就失去了渔粉的灵魂”“吃完这个驴肉火烧,我明天生日都忘了”,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都出自来早餐铺子的顾客口中。在大街小巷,那些夫妻老店,都是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支撑起他们的不仅仅是生活,更是一代人对故乡的回忆。

学习者若能从情感层面了解到早餐对中国人的意义,那么学习者就能增强汉语语言及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力,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

三、小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中华文化知识的获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纪录片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和突破,纪录片不仅有真实的语料信息,而且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