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诗歌里的中国水电梦

2022-06-23 08:28王武斌高占辉张艺华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安江三峡工程水电

◎文 | 王武斌 高占辉 张艺华 编辑 | 吴冠宇

潘家铮,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总工程师,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知名水电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等。 摄影/郑斌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潘家铮在1950年大学毕业进入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工作,就此与水电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他先后担任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设计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论证小组副组长、技术总负责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于2009年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三峡集团”)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被誉为“水电泰斗”“江河之子”“三峡之子”。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到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中,将自己全部的忠诚、智慧和汗水洒向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一生印证着中国水电发展的足迹,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江河情怀。

层峦叠嶂会铜官,呼吸岚光泻急滩。

要斩西江立石壁,千秋万载锁狂澜。

这是潘家铮主持新安江水电站设计工作时写的48首《新安江竹枝词》之一,这首诗是为选址铜官坝段而作。

1946年夏,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成立,由上海院成立后的首任总工程师徐洽时担任主任,开展新安江水电站勘测工作。但几年无情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只有新社会才能实现他的愿望,他开始期盼解放的曙光。1949年5月,杭州解放。随后,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改组为浙江水力发电工程处,并于1953年2月并入古田溪水电处组建华东水力发电工程局,迁往上海。1954年,以华东水力发电工程局为基础,上海院正式成立,当时名称为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局。

新安江水电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上海院的发展和组建过程中,一批批有识之士融入到一起,这其中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王醒、韩寓吾、钦乙俊、刘桂等革命者;有义无反顾、百折不饶的邹思远等归国人员;更有1945年赴美国丹佛参加三峡工程“萨凡奇计划”的马君寿、杨德功、张荫煊、吕崇朴等爱国知识分子。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的愿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有识之士们怀着尽早改变我国水电建设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以能参与我国自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的设计为荣,忘我地努力工作,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于1956年第二季度完成了初步设计。

潘家铮等解放后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们的中国水电梦。

潘家铮善于学习,1950年便翻译出版了《基础工程学》,针对缺少技术骨干的情况,身为青年的他主动在上海院办起了学术讲座,给更年轻的同志们系统地讲授结构力学和水工结构分析。这其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了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技术骨干力量。当时的讲稿也整理成为《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

建设中的新安江水电站 图片来源/ FOTOE

天边锣鼓沸如汤,万盏灯摇百宝光。

今夜狂欢人尽醉,倾心歌唱党中央。

天边锣鼓沸如汤,万盏灯摇百宝光。今夜狂欢人尽醉,倾心歌唱党中央。

这是《新安江竹枝词》的另一首,描写的是新安江建设高峰时的一个国庆之夜。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项目。1957年4月,工程开工。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水电开发史上的里程碑,规模大大超过当时已建、在建的水电站,建成后我国将掌握百米以上的高坝、百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库、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和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等经验,从而跻身国际水电建设先进行列。

潘家铮当时被派到现场担任设计副总工程师兼现场设计组组长,他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创造性地将原设计的实体重力坝改为大宽缝重力坝,并采用“抽排措施”降低坝基扬压力,大大减少了坝体工程量;他对待工程实事求是,改进了设计、施工中的问题,保证了新安江水电站的顺利建设。潘家铮回忆现场工作时提到,“我一闭眼,就会出现一幅幅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那确实像钱塘江大潮,澎湃汹涌”,“充分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心情”。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水利水电事业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1964年,潘家铮在《自力更生之花》中说,“这座我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修建起来的大型水电站,已经顺利地运行了四年了”,“不少人怀疑我们究竟有没有能力设计这样一座新颖的大电站,事实已经给他们作了答复”。

潘家铮回忆到,在新安江的几年,令我最难忘的是那亲密无间的团结氛围。不论是干部工人,不论是中央地方,不论是设计施工,不论来自哪一个部门哪一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都为了让新安江水电站尽快尽好地投产”,“推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和工人亲密无间,现场设计又使知识分子下高楼出深院,获得宝贵的现场经验”;现场推行的联欢会、谈心会、生活会,“你会听到祖国四面八方的乡音,你会感受到亲切和蔼的气氛,感到心情舒畅而激动”。

建德新安江水电站九孔泄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荒岗野渡不知名,千里狂流到此平。

波映一船人马影,风吹万壑虎猿声。

山如斧劈江边立,路似绳盘洞里行。

此去誓将身许国,何须挥手问归程。

这是潘家铮《西行吟草》中的一首,在锦屏所作。

四川凉山,锦屏水电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川凉山,锦屏水电站厂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边境形势严峻,国家做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在中西部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川西地区规划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攀枝花钢铁基地。为保障当地的能源供应,1964年秋季开始,潘家铮跟随上海院先后组织的700余人一起奔赴雅砻江,开展冕宁锦屏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同时进行磨房沟二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从东海之滨到川藏高原,从“莺飞草长”的江南到“蛮烟瘴雨”的川西,“开启了一场艰苦、壮丽的水电建设战斗,成为我国水电历史上深刻、难忘的一页”。

锦屏在川西,大山峡谷,水流湍急,人迹罕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查勘和勘测人员无所畏惧、排除万难进入深山峡谷。

锦屏期间,为了查勘雅砻江上游水力资源,时任规划室主任的蒋毓龙一行15人从1956年10月出发,在川藏高原历时120天,历经13个县,步行骑马累计3000余公里,翻越4000米以上大雪山10座。期间,他们跋涉了河川、雪山,克服了在摄氏零下十至二十度的严寒恶劣气候和高山缺氧反应,度过了在雪山、草地、岩洞等艰苦环境下扎营的日日夜夜;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雪水,历尽千难万险,完成了雅砻江上、中游十余所坝址的查勘,为开发雅砻江水力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初到锦屏,当地有“十怕谣”:“一怕麻风,二怕狼,三怕横渡雅砻江,四怕穷寇放冷枪……”潘家铮将其改为“十爱谣”:“一爱人民,二爱党,三爱雅砻百尺浪,四爱彝胞情谊长……”

数载驰驱喜并肩,一朝分袂意如绵。

同舟每借使君力,举座争夸战友贤。

只觉音容留眼底,相期鸿雁越南天。

他年庆功三峡日,重聚宜昌话旧缘。

左上:1993 年 9 月 27 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 摄影 / 彭雄才

右上:2002 年 11 月 6 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摄影/王连生

左下:三期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夜景 摄影/黄正平

右下:2008 年 11 月 , 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图为左岸电站厂房大厅。 摄影 / 张祖新

这是潘家铮院士在宜昌所作。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三峡工程新一轮论证开始;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1984年12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成立;1990年7月潘家铮在三峡工程论证会上做《关于三峡工程论证情况的报告》。可研报告通过审查,报送国务院审批,并提请七届全国人大审议。

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潘家铮担任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10位上海院工作培养的同志和仍在上海院工作的同志成为枢纽建筑物专题、航运专题、电力系统专题、机电设备专题、生态与环境专题、综合规划与水位专题、施工专题论证的顾问和专家,为科学、顺利推动三峡工程上马贡献了力量。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的建议,《文汇报》发了全文内参,提到要“能够设计和建设1000万千瓦以上的特大型水电站”、“能够研制设计制造70至100万千瓦以上的巨型水力发电机组及其成套设备”、“能够综合治理开发像长江这样在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大江大河”。

1993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

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毋忘告逝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毋忘告逝翁。

2002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作会上,时任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的潘家铮要求三峡人不仅要打好三峡一仗,而且应抓紧开发金沙江的伟大计划。潘家铮生怕自己等不到这一天,仿陆游《示儿》寄语,做此诗在会上朗诵。

在之后的二十年间,中国三峡集团不负众望,进军金沙江,潘家铮如愿看到了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等四座世界级水电站的顺利开工建设和前期工作开展。

2012年7月13日,长江2号洪峰安全通过三峡,三峡电站32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全部投入运行,首次实现满负荷发电,全部机组日均发电量为5.4亿千瓦时。而就那在一天,潘家铮与世长辞,“三峡之子”永远阔别了他深爱的水电事业。

春到三峡 摄影/黎明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他说,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更好造福人类”。

从江河到海洋,一代代中国水电人不断奏响着一首首水利水电史诗,建立起一个个清洁能源丰碑。

猜你喜欢
新安江三峡工程水电
国际水电协会:2021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分析
水电安装工程中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新安江
浙江省数学高考考法剖析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新安江流域茶园农业面源污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