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2-06-24 08:43庞艳华
医药与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胃泌素耳穴胃肠功能

庞艳华

(睢县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河南 商丘 476900)

剖宫产术后的不良反应预防一直是妇产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尤其对于高龄产妇和二次剖宫产产妇而言,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必须重视此类重点人群的术后并发症控制工作。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剖宫产并发症之一,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能够为产妇早期进食创造条件,有助于改善产妇的营养状况,促进乳汁分泌,同时也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般认为主要包括手术创伤、胃肠积气、心理因素、麻醉因素等,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医药是祖国瑰宝,随着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被患者接受程度逐渐增高。耳穴压豆是中医外治法耳针的一种方法,具体是先将圆滑小球状的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贴敷、固定于耳穴上,通过按压来对耳穴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具体是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穴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来对体穴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前国内外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耳穴压豆和针刺单独或者联合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紊乱情况,但是临床上使用耳穴压豆联合针刺防治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障碍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在睢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3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以上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29.52±4.27)岁;孕 周36~41周,平 均(39.21±1.13)周;BMI指 数22~38 kg/m²,平均(33.59±3.45)kg/m²;术中出血量180~560 mL,平均(263.84±73.89)mL;手术时间101~149 min,平均(124.20±21.76)min;一胎40例,二胎22例,三胎3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29.3±4.4)岁;孕周36~42周,平均(39.3±1.2)周;BMI指数22~39 kg/m²,平均(33.87±3.68)kg/m²;术中出血量180~565 mL,平均(264.57±74.36)mL;手术时间103~152 min,平均(123.15±32.69)min;一胎39例,二胎24例,三胎3例。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可比(>0.05)。本次研究已通过睢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产妇年龄≥24岁,≤45岁;(2)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3)产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

排除标准:(1)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或胃肠疾病病史或盆腔炎病史;(2)研究期间产妇使用了开塞露或行中药灌肠等相关的治疗措施,干扰研究方案;(3)神阙、支沟、气海、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处以及耳廓处皮肤损伤、感染,或对医用胶布过敏产妇;(4)存在针刺的不良反应,如针刺时有晕针、心慌,出汗等不适症;(5)有严重妊娠合并症;(6)紧急剖宫产;(7)术中出血量超过1 000 mL者;(8)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9)合并恶性肿瘤;(10)合并精神疾病或不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术后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电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以及6 h内严格禁食并行胃肠减压、补液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与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剖宫产术后6 h可转为半坐卧位,可适当补充温开水和流质饮食,并鼓励产妇及早下床适当运动待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产妇正常饮食,饮食原则: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通,忌油腻和产气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观察组的术后常规护理方案与对照组相同,但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妇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产妇在术后6 h进行针刺治疗,产妇取仰卧位,选穴为神阙(在脐中部,脐中央)、支沟(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将穴位部皮肤消毒,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将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垂直针入穴位,深度为0.8~1.2寸,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次补行抢转补100次,2次/d。针灸结束后对产妇的耳廓进行消毒,耳穴压豆选穴为神门、皮质下、胃、大肠、三焦、盆腔、子宫、内分泌,用医用胶带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对应耳穴上,每个穴位按压30下,力度适当(以产妇有酸胀感为度),3次/d,每天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针刺和耳穴压豆治疗均持续2d。

1.4 观察指标

(1)两组产妇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如在左下腹、右下腹、脐周任意2个听诊区固定听肠鸣音,若每分钟4~5次肠鸣音,则判定为肠鸣音恢复,该时间为肠鸣音最早恢复时间。

(2)两组产妇产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产妇手术结束时间为准到出现首次排气的时间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产妇回手术结束时间为准到出现首次排便的时间差。住院时间以产妇回手术结束时间为准到出院的时间差。

(3)两组产妇在产后24 h、48 h时的舒适度评分: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进行评价产妇舒适度情况,该量表共包括28个条目,总分112分,分值越高则说明产妇的舒适度越高。

(4)两组产妇术后48h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腹胀的相关积分标准,包括腹胀、纳差、嗳气、肠鸣,分值越高说明该项症状越严重。

(5)两组产妇术前、术后胃泌素水平:手术当天及手术后第3 d清晨抽取产妇空腹静脉血,置于无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于3 500 r/min 离心15 min,收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泌素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日对比(± s)

2.2 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舒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术后24 h、48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舒适度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3 两组产妇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腹胀、纳差、嗳气、肠鸣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4 两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

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两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 s) 单位:ng·L-1

3 讨 论

剖宫产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剖宫产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机制为胃肠功能紊乱,受到疼痛、麻醉、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与年龄、疼痛、手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是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剖宫产后胃肠功能障碍西医尚无有效对策,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有限,寻求一种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状况的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胃肠功能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腹胀”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中有云:“腹胀者,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因此在治则上当以补益为本,攻泄其冷积。在中医经络学说中,脏腑产生气血并通过经络传达全身,连脏腑于内,通穴位于外,剖宫产切口属于足阳明经和三阴经的交汇处,易导致瘀血留滞,加上产妇术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更加重了腹胀的现象。针刺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调节气机,在选穴上神阙穴与肠道相连,针刺神阙可起到温阳利水的效果,气海调补肝肾,足三里调理脾胃,支沟、上巨虚可缓解腹痛腹胀,诸穴联用可起到温阳散寒、补益脾胃的效果。耳穴压豆同样属于中医传统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廓血管丰富,同时也属于神经、淋巴反射区,通过刺激耳廓上的各个部位,能够起到提升神经敏感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选穴上,胃、大肠、三焦能够加速胃肠蠕动,神门、皮质下能够调节中枢神经兴奋,内分泌能进一步改善胃肠功能,盆腔、子宫则能促进子宫复旧,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针刺的方案,能够双管齐下的调节产妇的经络,改善腹胀、呕吐等症状,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0.05)。这说明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加速产妇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舒适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来看,观察组产妇在术后24h、48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腹胀、纳差、嗳气、肠鸣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说明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有效改善了胃肠功能障碍导致的各种症状,提升了产妇术后的舒适度,进一步肯定了该方案的应用价值。

胃泌素(GAS)是一种重要胃肠道激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G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代谢部位在肾脏,肾功能不全时血清胃泌素升高。该激素具有刺激胰酶,胆汁,小肠液以及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胃肠粘膜生长和胃肠运动的作用。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而交感神经兴奋均抑制胃泌素分泌。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迷走-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引起的血清胃泌素分泌不足是引起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血清胃泌素分泌已成为治疗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紊乱的主要机制。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两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上升(<0.05),观察组产妇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说明耳穴压豆联合针刺使胃泌素治疗前后发生显著的变化,增强胃肠运动,进一步说明该治疗方式调节机体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胃肠道功能。该结论已得到敖雪仁等和王伟等人研究结果的支持。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改善了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泌素分泌有关。但由于本研究时间及经费所限,该研究为单中心、样本量较小。为了保证临床效果准确性,今后将进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同时增加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进一步探讨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紊乱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胃泌素耳穴胃肠功能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脓毒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耳穴压豆的方法与功效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