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2-06-24 08:43赵博
医药与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淋巴瘤单抗化疗

赵博

(郑州市中医院 制剂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血液系统具有较高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DLBCL在临床上表现多样,由于发病病因不明,增加了临床诊治难度,DLBCL多可原发于淋巴结,胃、肺、胰腺、脑等器官是原发部位,因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可累及全身组织或器官。目前针对DLBCL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由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等4种药物组成的CHOP化疗方案。CHOP化疗方案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DLBCL,是较为理想的一线化疗方案。但是DLBCL的高度异质性导致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理分型或分期出现CHOP治疗不理想的情况,而且还有患者出现耐药或病情复发。利妥昔单抗是临床治疗肿瘤较为常用的药物,因其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抗体,能自主与CD20选择性结合,从而实现靶向治疗的效果。本文将CHOP与利妥昔单抗相联合,进一步探讨该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因素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59例DLBCL患者作为临床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6.46±22.38)岁。对所有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5.29±18.54)岁。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7.63±16.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全部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大脏器功能及器质性病变;(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严重精神障碍者;(4)有化疗、放疗病史,有药物过敏史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阿霉素50 mg/m,长春新碱1.4 mg/m,以上3种药物均在第1 d静滴;强的松100 mg/m,口服5 d。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375 mg/m静滴,静滴前予以肌内注射异丙嗪25 mg和地塞米松5 mg防止过敏反应,同时心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第2 d应用CHOP化疗。

1.3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行疗效评价。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疗效等级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例数/例数×100%。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初次治疗、肿瘤原发部位、改良Ann Arbor分期、有无骨髓侵犯、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ECOG)评分、有无淋巴瘤B症状(盗汗;不明原因发热38℃持续>3 d;半年内不明原因体重减轻>10%)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疗效与预后影响因素,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生存期(OS)定义为患者确诊至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间隔。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检验水准为α=0.05,<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患者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初次治疗、改良Ann Arbor分期、有无骨髓侵犯、ESR、LDH水平、IPI评分、有无淋巴瘤B症状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ESR、IPI评分、有无淋巴瘤B症状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表3。

表2 患者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表3 患者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患者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初次治疗、改良Ann Arbor分期、有无骨髓侵犯、ESR、LDH水平、IPI评分、淋巴瘤B症状、ECOG评分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LDH水平、IPI评分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表5。

表4 患者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表5 患者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截至2019年6月30日,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2~72.00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65.25个月,死亡9例,存活32例,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50.04个月,死亡9例,存活9例,Log-rank检验=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3 结 论

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DLBC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对于治疗DLBCL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改善患者预后,增强药物疗效是研究热点。CHOP化疗多应用于传统癌症化疗,在临床上多用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长春新碱治疗肿瘤性疾病,也是广谱抗肿瘤药物,通过联合抗过敏药物实现光谱抗肿瘤的方案。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肿瘤性疾病,这种治疗方案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致病点位,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且能够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且对于减少传统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较好的效果。DLBCL起源于B淋巴细胞,CD20是B细胞表面抗原,在DLBCL中高度表达。利妥昔单抗能够直接与CD20点对点结合,达到诱导肿瘤B细胞凋亡的作用,使得药物对DLBCL的敏感性提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

本研究对DLBCL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改良Ann Arbor分期、ESR、IPI评分、有无淋巴瘤B症状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均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这些指标能够有效指导DLBCL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于Ann Arbor分期Ⅲ~Ⅳ、ESR偏高、IPI高评分或存在淋巴瘤B症状的患者,推荐应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如针对性地给予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或高密度免疫化疗。

在预后方面,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65.25个月,高于对照组的50.0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联用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改善DLBCL患者的OS。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改良Ann Arbor分期、LDH水平、IPI评分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nn Arbor分期Ⅲ~Ⅳ患者受累结外组织多于Ⅰ~Ⅱ患者,更不利于预后。LDH水平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因此LDH高水平患者的死亡风险偏高。IPI评分是评估淋巴瘤预后的专用指标,提示IPI低评分患者预后较好。联用利妥昔单抗对患者预后有利,与生存曲线结果相符。在本研究中,是否初次治疗、有无骨髓侵犯、ESR、淋巴瘤B症状、ECOG评分与患者预后不存在独立影响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疗效确实,且能够对预后有较好影响的治疗方案。改良Ann Arbor分期、ESR、IPI评分、有无淋巴瘤B症状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均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Ann Arbor分期、LDH水平、IPI评分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偏少,有待于以后收集更多样本进行深入讨论。

猜你喜欢
淋巴瘤单抗化疗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我国抗癌新药研究引国际关注
跟踪导练(二)(3)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