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在高校舆情中的作用探索

2022-06-25 11:37胡铁成刘思成曲嘉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胡铁成 刘思成 曲嘉伟

摘要:近年来,与高校相关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注册知乎账号,知乎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放大,乃至被学生用户视为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平台,从而出现“知乎治校”的不正常现象。文章立足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知乎上高校社交网络负面舆情的成因,总结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理念陈旧、高校舆情工作人员的舆情处理能力欠缺、高校内部缺乏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渠道三个方面的原因,通过文献查询和高校相关师生访谈,结合学生组织,在高校网络舆情中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舆情走向和舆情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组织在高校舆情中发挥作用,提出完善学生代表管理机制、加强学生组织权益方面建设、建设多渠道信息沟通平台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学生组织;高校舆情;知乎治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08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天津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知乎治校’现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DY11

高校网络舆情一般是指在特定的网络空间内,在某一网络平台上,高校学生围绕社情民意的发生、发展而产生的有较强的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新生代大学生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职能定位的学生组织,应该具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反馈学生问题桥梁纽带的双重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维护学生权益的相关机制,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组织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服务功能。

这就导致学校的政策学生不理解,与学生关系密切的问题常常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不知该向谁反映或者如何反映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去知乎等线上平台表达不满,进而引发“知乎治校”等网络舆情。

一、知乎网络生态

知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知识问答社区,也是高校学生最常使用的手机应用之一。截至2021年11月,知乎用户数突破2.2亿,月活跃用户1.1亿,18~25岁的用户占比超过40%,根据知乎平台的相关统计,大学生占知乎用户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在所有群体中位列第二[1]。知乎以其较为专业的知识问答与分享吸引集结了一大批专业人士和在校学生,也因此逐渐由纯粹的知识分享平台转变为网络公共领域试验场,大批公共领域的热点事件在知乎引发讨论。特别是近年来知乎热榜上频频出现各大知名高校的名字,甚至数次冲上热搜榜第一位,大量在校大学生讨论校园内发生的各种问题,在众多的围观和讨论之下,学生的批评和诉求往往能够引起校方重视甚至得到满足,知乎一定程度上代替学生组织成为学生维护权益的平台,网友戏称的“知乎治校”这种不正常现象也随之产生。由此可得出“知乎治校”的实质是高校学生依靠知乎平台,提出问题并汇总意见,通过舆论压力让高校给予回应。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完善学生组织的权益维护机制,使学生拥有畅通的问题反馈和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二、知乎上高校社交网络负面舆情的成因

高校舆情相较于其他舆情而言,更为敏感,特别是一些突发的负面事件往往伴随着较为片面的情绪化的看法、观点甚至谣言,知乎上的提问“如何看待XX大学XX事件”通常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共鸣与关注。在这一背景之下,深入挖掘和分析高校负面舆情的成因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理念陈旧

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应该有管理和被管理、服务和被服务两个方面,而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过度注重前者[2],学校行政人员在管理学生理念上,很多时候只是想把学生教成一个专业素质合格的学生,与学生利益诉求脱节,这导致在制定高校管理措施阶段,包括为学生提供便利政策时,学生往往都处于缺席状态。特别是在具体操作中,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常用“自我感动”的方式去关注学生的权益,不征求学生的意见,结果往往是学生“不买账”。

例如,2021年天津疫情突发,高校食堂禁止堂食,T大学为方便学生,特准备了免费的一次性餐盒,让学生打饭回宿舍食用,结果当天T大学生就在知乎上表达该做法是“面子工程”。作为对比,N大学在同样的情况下送在校学生一套定制的精美饭盒,同时对学生开展“吃完饭刷饭盒”的劳动教育,受到了在同一问题下学生的好评。

更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权益,甚至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处境和需求。例如2020年X大学发布暑期部分学生要进行校区搬迁的公告,可以看出针对本次搬迁,高校制订计划前仅仅考虑了学校的整体便利,忽略了需要搬迁人员的实际情况,因此相关通知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几乎所有涉及搬迁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在知乎上通过各种图文证据展示了这一政策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广大知友跟帖质疑X大学的管理水平,这迫使校方暂停搬迁计划,并与需要搬迁的学生代表沟通,最终在考虑多方权益的前提下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搬迁方案。

(二)高校舆情工作人员的舆情处理能力欠缺

目前,大多数高校舆情工作部门多是兼职人员,对舆情事件感知的敏锐度较低,这导致高校在收集舆情信息时随机性较大、完整性不足,在舆情初期基本没有应对措施,在舆情持续发酵后再回应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例如,2016年知乎爆出D大学某教授有以延期毕业为由威胁学生等不端行为,数日内D大学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在广大知乎用户的追问之下,该话题被顶上热搜,引发舆论哗然,直到D大学回应后热度才逐渐褪去。

当针对学校政策等相关舆情出现的时候,高校部分舆情工作人员将这种舆情视为日常管理对立面、对学校形象的重视程度超过对学生利益的关切程度,对这种负面舆情采取“围追阻截”方式应对,从而引发情绪与舆论的恶性循环。

2021年知乎有帖说Z学院某宿舍楼将作为隔离点,结果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学生私人物品被随意丢弃,并有入住人员拍摄隐私物品上传到网络。然而该问题在数小时内被发帖人删除,部分跟帖学生在知乎上表达强烈不满,并直接指责Z学院,后大量人员转而在微博发声,随后相关话题在微博同城榜被顶到首位,导致舆情“出圈”,这种重围堵、轻引导的行为,往往会错过舆情處置先机,错判舆情发展规律和态势,反而会使舆情越演越烈,甚至扩展至其他网络平台。

(三)高校内部缺乏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渠道

目前,在校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宽松和自由,这使他们进入高校后权益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开始寻求向学校职能部门反映问题的途径。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组织参与到管理体系中,除了校长信箱外,普通学生几乎没有与学校职能部处沟通的机会,部分高校也曾推动建立校内网络沟通平台,希望可以把舆情控制在校内,但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这种校内平台基本都会逐渐丧失用户,学生认为无法保证反映问题的同学的隐私权,并且很多问题最后又反馈给学生辅导员处理,这种机制加剧了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感。

相反,在知乎上,参与主体的真实身份虚拟化甚至可以匿名发帖,并且可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例如,2020年有知乎用户提问“如何看待T大学仍然不让学生出校门”,指出T教职工、后勤人员甚至外来人员都可以自由进出校门,唯独限制学生进出。问题一出,由于算法优化和“信息茧房”的存在[3],知乎上基本所有对封校不满的学生都能看到相关推送,分析该帖子的回答发现多個回帖中强调没有有效的渠道申诉,校长信箱成为摆设,于是产生了“帮T大学生,就是帮自己”的口号,以众人之力将T大学送上了热搜第一名。在成为热搜的第二天,T大学就发布通知,允许在校学生申请出入学校,网上也迎来一片欢呼,随后开始出现多个“XX高校不让学生进出”的相关问题。这一事件也被定义为“知乎治校”的标志性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最为不满的是高校内部缺乏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渠道。

三、学生组织参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独特优势

自媒体发展到如今,处置校园网络舆情已然成为高校的常规工作之一。高校的学生组织作为校园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群体普遍具有思想觉悟较高、深入学生之中、熟悉网络语言等相关气质,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高校的管理人员认同。

(一)在捕捉学生思想动态,重构话语体系方面,学生组织具有先发优势

高校网络舆情大多虽体现在网络上,但它具有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互相转化的特点,因此,在舆情事件由产生到发展、学生组织在捕捉学生思想动态方面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组织来源于学生,是学生群体的直接接触者,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共同的话题。当舆情尚未发酵时,学生组织能够从根本上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根本诉求,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利于防止舆情的扩大。另一方面,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事情进行分析与研判能够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学生组织人数众多,在课余时间,可以收集学生线上线下的不满和建议,并汇总整理,能够及时提交到有关部门,以及时解决问题,使负面情绪不累积、个别事件不放大。

另外,学生组织能够极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与高校之间话语体系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快餐式”的话语体系与高校书面化、官方化的话语体系之间的矛盾,往往会造成舆论信息和交流的不同步,进而造成舆情进一步扩大。学生组织的存在,能够成为二者沟通的有效桥梁,可以使高校获得更多元化的表达风格,降低舆论的负面影响;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话语权垄断,获得更多表达的权利与空间。因此,在信息传播层面,学生组织能够解构传统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话语体系,重构起两个主体之间多元化、及时化、灵活化的双向互动体系,为阻止舆情扩大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在引导舆情走向、避免不良言论传播方面,学生组织具有认同优势

学生组织在高校学生中具有身份认同优势。学生组织成员是高校学生的“代言人”,在现实乃至网络上的交流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与认同感。在网络舆情中,较为活跃的学生往往对学校的行政人员怀有排斥感,而对于身边的学生组织,则更易于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有助于形成从被管理、被要求变成自主引导、自主管理的格局,即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不良舆论的发生。特别是学生组织身份认同优势能够转化为引导优势,舆论的控制与避免,要更加注重从正面积极回应问题,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高校生活中,学生组织的工作融入学生思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对学生组织加以思想教育和培养,那么其作为舆情管理体系中的先锋军,在正确引导舆论风向、引领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方面所产生的力量将是巨大的。

(三)在推动网络育人、舆情教育层面,学生组织具有引领优势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大学生则是高校“树人”的主体。高校学生对公共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组织是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层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组织为学生交流与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并可以通过非权力性的影响,成为高校新媒体思想建设的主体。学生组织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及时与学生沟通,学生组织进行的朋辈间思想建设,可以更直接地知晓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

必要时,学生组织可以充当学校的“发言人”角色,对澄清谣言、处理舆论、满足学生的知情权有重要作用。学生组织大多为政治信仰坚定、思想端正、在群众中呼声较大的群体,因此,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舆情、以理性的方式处理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而经由学生组织开展舆情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四、结语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有参与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知乎治校”的问题。

第一,完善学生代表管理机制,强调学生代表有定期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的职责,引导学生代表将学生的权益问题定期提交相关提案,并根据不同分类传给相关职能部门,使这些问题在上知乎前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第二,加强学生组织权益方面的建设,严格落实学生组织换届时严格执行学生代表“一人一票”制,必要时单独选举学生权益方面的负责人,赋予其更高的认可度与公信力,并使权益部门学生及时补充学校舆情部门人员缺失的漏洞,在一些涉及学生问题上可以直接给予答复,答复不了的可以及时报送给相关职能部门,消除可能产生舆情的潜在风险。

第三,建设多渠道信息沟通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让校内通道彻底用起来,并以此为根本建立学生组织反馈学生权益问题的长效机制,必要时建立可匿名反馈权益问题的QQ群等第三方平台,由机关各部处、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入群,收集群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解决不愿实名反馈的权益维护盲区。

最终让学生组织回归到服务同学的宗旨上,发挥学生组织作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畅通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学生组织应以实际行动做好表率,赢得学生的信赖,进而使学生恢复对学校的信任,让学校内部的事情在学校里解决,杜绝“知乎治校”存在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刘鹏.知乎平台高校舆情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201-202.

[2] 潘洪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权益维护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9(12):60-62.

[3] 胡铁成,解雯超,高岳涵.“信息茧房”效应对高校就业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21-124.

作者简介?胡铁成,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思成,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曲嘉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智能信息。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