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应扎根于现实生活

2022-06-27 05:46李玲玲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经验现实生活

李玲玲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充分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数学活动,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数学课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文本”演绎成学生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数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还要鼓励学生在现实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生活经验;现实生活;数学生活化;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充分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觉进行数学信息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问题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时,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愤”、“悱”之情,学生乐于去解决身边的有趣问题,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情境导入,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是1:1,脚底的长与身高的比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再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的生活情境可以这样创设:手拿一个杨桃(也可以是其他水果),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你们画过水果吗?再出示从正面、上面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图片,大家看看老师哪张画得好?开始学生都说从侧面画的那一张好,经过思考后发现画得都对。为什么一个水果会画出形状不同的两张图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轻松愉快地走进数学,开始数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需要。生活情境寓含“趣”与“思”,兴趣是求知的最佳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思”是兴趣背后的试金石,学生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就会成功地开启智慧之门。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课本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每一个练习题的设计,都源自日常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凝练,并运用于生活实践,处处体现“数学生活化”这一基本理念。可见我们的课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文本”演绎成学生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数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比比手掌大小、两片不同叶子的大小中认识面积;在 “旅游”活动中,体会到最佳的租车方案设计;“包装礼品盒”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中接触到小数乘法;在具体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到综合算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等等。这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既是数学知识的来源,也是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用好教材中的生活场景,就是把握了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应用意识增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

有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忽略了课本中鲜活的生活情境的作用,错误地进行“去粗取精”,直接呈现数学知识点,以追求所谓短时高效的课堂效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得,违背了知识的呈现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创造力,课堂教学也将成为波澜不惊的一湾死水。比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章“旋转与平移”时,倘若只是纯粹地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学生必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如果将平移变换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缆车的运动联系起来,旋转变换与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或风车运动联系起来,学生通过生活中这种典型的数学模型,能充分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再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的课堂上,在延伸环节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生活化购物情境,把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放到柜台上,选出售货员,让学生看清价格后随意地进行购物,体验一次课堂上的买卖活动,在特定的场景中把数学知识进行现实运用。

三、有价值的课后延伸,探究生活中的數学问题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数学只是课堂上的事情,其实有价值的数学应该走出课堂,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恰当的课后延伸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例如,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测算粉刷本班教室的费用。学生需要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课后展开调查,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数学教学应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正如要让一个人学会游泳,必须把他放到水里一样,还要鼓励学生在现实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数学学习活动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把书本学活,将知识用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弗赖登塔尔著)

[3]《辽宁教育》(2008年第9期)

[4]《大连教育》(200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生活经验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生活化例谈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